李霆:结构工程师心中的建筑

2015-12-25 17:04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面积桁架

李霆:结构工程师心中的建筑

——李 霆

李霆

李霆,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杰出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88年,李霆毕业于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投身建筑事业近三十年。一路努力成就一路辉煌:1999年,院主任工程师;2000年,院副总工程师;2003年,院总工程师;2006年,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8年,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9年,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湖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物;2010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杰出工程师……同时,李霆兼任中国标准化协会轻型钢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预应力结构分会理事、中国高层建筑结构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土建学会工程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土建学会结构加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建筑结构与抗震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及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李霆同志在业务上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预应力结构、新型钢结构及隔震减震设计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主持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东科学中心年份:2005年 建筑面积:13.75万m2

广东科学中心是全球最大的科学中心,也是首例大跨巨型钢结构隔震建筑。其建筑面积13.75万 m2,结构形式复杂;其中舰船造型区域主要为展厅,采用“格构式钢巨柱+纵向巨型桁架+横向桁架”结构形式,柱脚设置隔震支座。由于底层柱网为双向超大跨度,无法设置统一隔震层,因此在每个巨柱下设置独立的隔震层,利用巨柱自身的刚度保证同一柱下隔震支座共同工作,这一创新突破了现有规范的限制。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最大直径1 100 mm,将φ500规格支座屈服力提高(加大铅芯),并将高度增加到与φ1 100支座相同,使其初始刚度较大而等效刚度较小,改造成新型抗风支座,既保证了抗风要求又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结构隔震性能,效果明显。

该项目荣获2014年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广东省2009年科学技术特等奖、2010年国家设计金奖、2010年华夏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9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部优)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第六届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

武汉保利文化广场

年份:2007年 建筑面积:14.4万m2

武汉保利广场地下4层,地上主楼46层(219 m),副楼19层(101 m),建筑面积14.4万 m2,采用混合结构。由于塔楼核心筒严重偏置,低塔端部与高塔形成连体结构(连体跨度42.5 m,高20.7 m),导致结构扭转振动较大。为此,采用延性较好的圆钢管混凝土柱,并在长向两端加密柱网以减少扭转,同时在主楼及副楼层间变形较大的楼层设置非线性粘滞阻尼器。为避免连接体主桁架引起结构扭转振动加剧,连体桁架中部斜腹杆采用屈曲约束支撑,既保证正常使用下的刚度,又能在地震中耗能。结构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屈曲约束支撑、粘滞阻尼器进行混合消能减震,能有效控制主体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扭转与变形。

该项目荣获2013年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结构设计银奖。

厦门北站

年份:2008年 建筑面积:16.5万m2

该项目荣获2011年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全国优秀结构设计二等奖。

该建筑是具有闽南民居“燕尾脊”特色的国内最大跨度无柱候车厅。首次采用“A型钢骨混凝土塔柱+弧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大跨薄腹钢桁架梁”组成的新型双向巨型混合框架结构体系。分析设计亮点:保证高宽比为27的塔柱在施工及使用期间的侧向稳定;连系竖向构件、保证抗侧刚度的弧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设计;首次在屋盖上采用双向不等高交叉桁架组成的新型网格结构;“钢板+预应力筋”双重连接节点设计;双向下弦杆贯通竖腹杆的新型圆钢筒节点设计;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巨型塔柱有限元分析;双向不等高交叉桁架试验及分析;大跨屋盖稳定分析;结构抗风设计等。

无锡市博物馆

年份:2005年 建筑面积:6.9万m2

该项目荣获2009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部优)二等奖。

湖北文化出版城

年份:2002年 建筑面积:11万m2

该项目荣获国家优秀工程奖银奖,2005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2005年中国建筑学会第四届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4.002

只有善于利用自然规律、不盲从规范并勇于创新的结构工程师,才能成就建筑之美。

猜你喜欢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面积桁架
桁架式吸泥机改造
中国建筑学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线路防火设计标准》将于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发布
房屋建筑面积测量研究
摆臂式复合桁架机器人的开发
建筑面积计算的改进思考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两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议在宜兴召开
Loader轴在双机桁架机械手上的应用
矮寨特大悬索桥钢桁架安装
龙岩地区商品房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模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