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会
(1、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2、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山西太原 030006)
该工程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供水水源为万家寨引黄水。引黄水经由引黄联接段工程、经西干渠分水工程以及汾河一坝西干渠进入晋阳湖,再采用输水管道至受水区,以解决太原市清徐县、小店区和晋源区三县区的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输水主管线全长38.2km,采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供水能力12032万m3/a,其中小店5264万m3/a、晋源518万m3/a、清徐6250万m3/a;首部设进水加压泵站,尾部设事故调蓄池、池后设加压泵站至终端用户。
该供水工程部分输水管线沿汾河右岸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布置,距汾河西大堤10 m左右,地面高程为764.2~770.5m,沿线途经武家寨、北庄头、监军庄、野庄、南张至新庄,主要为耕地及林地。管线基础埋深2.3~7.5m,管线基础底高程为763.2~765.5m。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0~6.5m,高程为765.6~767.7m。该段输水管线地基为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Q4pal)低液限粉(黏)土、粉土质砂,多处于饱和状态,存在地震液化问题,影响管基稳定,液化土层深度15.0 m。
根据合同谈判备忘录及施工组织设计,除跨汾河段外,其余管沟沟槽排水方式均为明渠大开挖基坑排水法。开工初期,施工方进行了排水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进行沟槽土方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沟槽内土壤地质条件多为粉砂土或粉土质砂,黏粒含量较低,且地下水水位较高,埋深约1.3~1.5m,渗水量较大。开挖至地下水位线以下时,土料含水率处于饱和状态,地下水渗出时形成淤泥,开挖边坡无法成型。合同文件中提出的明排方案难以实现。
由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地下多为粉砂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后,决定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法进行排水。在桩号17+500~17+760段施工方双侧布置了六套井点排水设备,井点管为6m长Φ20PU管,下侧1m段梅花形打眼,末端塞木楔,外包两层反滤纱布,主管为Φ50 PU管。每套排水设备包括25根井点管、24眼沙井,1根主管,1台7.5kW真空降水泵及泵后排水管。井点管与沙井间隔布置,间距1m。在排水过程中,对试验段进行了沟槽土方开挖,虽然可以开挖成形,但排水效果不好,边坡仍有渗水、渗泥,边坡不稳定。不能满足相对干燥、边坡稳定、安全施工面的要求。初步分析为开挖范围内有隔水夹层(淤泥),导致渗水不畅。随后在内侧又增加了两排3m深井点管进行排水,经过几天的排水后仍不能满足开挖要求。主要是开挖后沟槽内明水较多,边坡塌方,沟槽施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能满足PCCP管道回填设计要求,且投资较大,周转费用较高。分析原因主要为粉砂土渗透系数小,渗水较慢;中间的隔水层不稳定,且分层较多,高低起伏。要达到合同规定的排水要求,所需的降水时间较长。故轻型井点降水方案不适用于河漫滩这种水文地质情况。
在以上两种方案失败的前提下,施工方采用管井降水方式进行排水,试验段桩号18+480~18+640。经过15d的排水,沟槽开挖后基础相对干燥,边坡稳定,排水效果明显,为后续工序的施工提供了便利条件。
经过试验比选,最终选用管井降水法进行该工程的降排水施工。
根据对整个降水过程的记录,施工方对管井降水试验进行了总结,具体如下:
管井降水试验流程:初步开挖→井点布置→钻井→排水→沟槽开挖
根据施工图测量人员放出沟槽的开口线,采用1.2m3液压单斗挖掘机开挖至地下水位线高程,测量地下水位埋深为1.3~1.5m。
根据试验方案井点布置分为两个区:第一区为单侧布置,井点间距为10 m,井深12m;第二区为双侧梅花形布置,井点间距为15m,井深15m,两侧井位相互错开详见图1。
图1 井位布置图
成井施工流程为:划定井位→钻机就位→成孔→下无砂管→回填豆石滤料→洗井→排水
井位布置完成,钻机就位后,开始钻井。钻井机为反循坏打井机,工作效率为10 m/h,钻井完成后立即将无砂管逐节放入孔内,最下面的无砂管用木盘进行封堵,防止排水过程中泥沙从管底进入造成井底淤塞。无砂管长95cm,外径37cm,内径33cm。无砂管外包双层滤网,以防抽水过程中泥沙进入井内造成塌井或堵塞无砂管,滤网规格为200目/cm2。两节无砂管对接后采用竹片对接口处进行固定,防止接口错位。成井后井管高出地面不小于20 cm。
无砂管外侧回填豆石反滤料,豆石滤料需洁净无石粉杂土,粒径为5mm。滤料回填至水位线以上距地面1m左右,每眼井回填滤料约3m3,滤料以上至原地面回填原土。
滤料回填完成后,应及时洗井。根据成井的结构,选择洗井的水泵为1.2kW的污水泵。洗井时将水泵放至井底,打开水泵抽出造孔时形成的污水,抽水过程中要不时活动水泵,防止泥沙将水泵堵塞或淤埋,洗井至持续抽出清水即可。
洗井完成后即可进行排水,根据排水情况选用1.1kW的潜水泵,扬程为22m。排水用电采用一台150 kW柴油发电机供电。每眼井配备一套两相液位自控器,目的是将井内水位控制在8m以下,并防止因井内缺水烧坏水泵,减少人工投入。每个井的排水管与主排水管道相接直接排入汾河。排水开始后必须24h不间断进行,单排井排水周期15d左右,双排井排水周期10 d。
经过半个月的排水后,挖机可直接开挖沟槽至设计高程,开挖出的基础面无明水,边坡相对稳定。
根据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单排(第一区)排水天数为15d,平均每天地下水位下降约为0.27m,基础面无明水,但对面边坡洇湿。双排(第二区)排水天数为10 d,平均每天地下水位下降约为0.4m,基础面无明水,边坡干燥。综合考虑后选择双排管井降水法进行施工降水。
双排管井降水法施工参数如下:
管井沟槽两侧梅花形布置,井点间距为15m,井深15m;内置无砂管,无砂管长95cm,外径37cm,内径33cm。无砂管外包双层滤网,滤网规格为200目/cm2。排水泵选用1.1kW潜水泵,150 kW柴油发电机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