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骑行:在路途中成长

2015-12-25 23:16张星云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52期
关键词:骑友哈雷摩托车

张星云

今年的北京入冬很早,11月份最低气温就已经达到将近零下10摄氏度。两场雪和两场雾霾后,残雪覆盖着的北京出现了难得的蓝天。刘庚开着自己的宝马汽车来找我。“现在天太冷了,天冷我就不骑了。”刘庚告诉我判断一个人是否刚开始玩摩托车的基本方法:“如果这人冬天也骑,那他十有八九就是刚开始玩,还新鲜着呢。像我们这样的冬天基本都不骑,对膝盖和关节的损伤太大了。”刘庚玩大排量摩托车已经15年,他创办并经营威风堂摩托车俱乐部也已经15年,这家俱乐部至今依然是中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大排量摩托车线上俱乐部。玩摩托车早已成了刘庚的生活方式,这15年的生活使他褪去了所有在摩托车背上的张扬个性,而威风堂俱乐部也随着这一代骑手的成长而不断变化着自己的角色。

刘庚

2001年,21岁,雅马哈巡航车

刘庚从小就喜欢车。他的第一辆车是山地自行车。那时他家住在天坛边上的体育馆路,那一带有很多专门玩自行车的人,他每到周末就跟着这帮人从家骑车去香山,山下山上一个往返后再骑回家,全程大约100公里。当然这还不能让他过瘾。1999年刘庚终于等到自己成年,考了汽车驾驶执照,待驾照满一年后立即考了摩托车增驾。北京玩车的圈子很小,从自行车,到汽车,再到摩托车,这几个圈子会有交叉出现的人,刘庚受他们影响开始接触摩托车。“那时北京的交通状况也没有现在这么糟糕,我就想尝试一下。”刘庚进了玩摩托车的圈子,发现这和开汽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能够把两个轮子的摩托车开好很不容易。“开汽车主要靠两个脚,但对骑摩托车来说,我的手、脚,乃至整个身体都要用上。”刘庚没玩过小排量摩托车,直接上来就是大排量重型摩托车。2001年大学毕业那年夏天,他买了第一辆摩托车,雅马哈巡航车。

就在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的同一年,刘庚和几个朋友建立了自己的摩托车俱乐部,起名为“威风堂”。刘庚大学念的是国际贸易系,但始终喜欢电脑的他在大学期间自学计算机,考过了很多认证。2001年毕业后他没有干国际贸易,而是找了份IT行业的工作。此前刘庚通过名叫“机车2000”的网站和其他爱好者交流,而2001年他决定用自己计算机的能耐做一个他们自己的论坛网站。“那时网络开始流行,我想着大家平时上班都挺忙的,除了见面,也可以做个小论坛,哥儿几个平时有地方相互聊聊天,然后看能不能通过这个网站再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刘庚想得很简单,就是做一个非盈利的俱乐部,给大家一个可以交流沟通的平台。

就这样,威风堂赶上了中国BBS兴起的波峰,刘庚没有想到,他们一不小心把这个网站做大了。“那个时候网络的力量很大,我在俱乐部网站上组织大家骑行并不难,只要在论坛上发帖子,就肯定有人响应。”一群人因为喜好摩托车而聚到了一块,刘庚开始组织论坛上的成员们参加京郊骑行,经常组成十几二十几辆摩托车的车队从北京往返河北的围场坝上。那时还没有京张高速,需要走京密路先到承德再去围场县城,单程500公里。

“人就是群居动物,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骑车很有意思。”这些人平时都有工作,一般只能通过周末两天或三天一起骑行。在论坛上相互侃够了,都想在实际道路上展现一下自己的驾车水平和装备。大家一起聊摩托车改装,哪个手套更舒服一点、哪个头盔更好一点、哪种衣服穿起来更保暖更防风。每晚骑行的目的地当然是城外的度假村,刘庚往往会选个合适的馆子,大家聚餐、聊车。

此时的刘庚是俱乐部和车队的组织者。有规模的车队出行必然会对道路交通造成影响,每次骑行,刘庚都会详细地组织规划,选择目的地,做详细的目的地聚餐和活动安排,计划安全行车路线,并通过俱乐部网站将路线和行车规则公布给报名的骑友。

为了不给其他车辆造成影响,刘庚的车队有着严格的行车规则。他规定车队只能在高速公路上占用一条车道,每两辆摩托车并排一行,前后交错调整车距安全行驶。除了车队整体,还会专门安排“游击兵”摩托车快速地在车队前后来回穿梭,传递信息和口令,其余摩托车不得随意超越前车或穿插,以保证车队完整,并不对道路上的其他车辆或行人造成威胁。其实在高速的骑行过程中,骑友们很少交流,只是通过一些特定手势来保证行驶安全,让大家知道前方弯道中是否有影响安全的沙子或水。刘庚还会专门规定车队统一的骑行服装,每次都会要求大家穿不同版本的外套或者马甲制服。“大家往往会觉得骑摩托车的都不是什么好人,或者追求速度不要命,我想通过执行这些规定,使不玩摩托车的其他人清楚我们是一个规矩的团体。”

俱乐部的骑友都很珍惜每次摩托车列队骑行的机会,因为毕竟大家伙聚在一起的机会很少。刘庚享受车队骑行的这种“一致感”。车队一行人在骑行沿途停下来休息或者加油,都会吸引汽车司机的眼球,大家会围上来和他们聊天。这种状态会让车队的每一名成员都拥有归属感。“列队骑行和自己一个人骑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会使大家体会荣誉和自我价值。”刘庚说。

刘庚作为车队组织者,也因此结识了不少骑友,这些骑友通过摩托车走到一起,但早已不限于一起骑车,骑行带来的友谊渗透到了真实的生活中。“我们这帮朋友,没事天天在一起,约着吃饭约着出去玩。摩托车是一种介质,将大家联系到一起,但我们也是普通人,聊的也都是家长里短的。”

刘庚的车队越来越喜欢去京郊的山里转,山里空气好,夏天气候凉爽。“另外盘山路比直路骑起来更有意思,更需要技术。”但同时,刘庚每回进山都会碰到事故,而摩托车骑友们已经形成了相互照应的自觉规矩,无论是刘庚他们自己车队出事,还是路上遇到别的摩托车发生事故,都会下车询问或者帮忙。

“骑车的人都清楚,每个人迟早要有一摔,只不过摔得轻摔得重不同罢了。我挺幸运,摔得很早。”刘庚2001年刚买到那辆雅马哈巡航车后,很快就遇到了自己的第一次摔车。那时的他还在把摩托车当代步工具每天上下班骑,一次上班的路上,他在外侧车道骑行,内侧的出租车看到路边有人招手打车,没有注意到他的摩托车便直接向右打轮靠边,刘庚和摩托车一起被直接撞倒在地。幸好当时双方的车速都不快,刘庚去了医院后,医生告诉他当时出租车在右转时挤到了他的左脚,使他左脚踝骨折。随后2002年有一次刘庚和车队一起骑行去承德,领头的第一辆车在高速路上转弯时失控摔了车,导致后面的五辆车全摔了,幸好那次刘庚只是软组织轻微挫伤。“这两次事故出得早,我的教训也就来得早。当时我觉得怎么骑车都行云流水,就在我自信心最高的时候,把我给灭了。从那以后我的心完全沉下来了,知道这摩托车没那么好玩,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小心。”

谭威

2009年,30岁,人生第一辆哈雷

刘庚是个哈雷“脑残粉”,但他的第一辆哈雷摩托要等到30岁生日时才得到。那是一辆2001年产二手哈雷软尾夜行货车,是他花了8万块钱给自己买的生日礼物。“我始终对自己说一定要有一辆自己的哈雷,但当我骑上自己的哈雷时,并没有什么特别激动的感觉。因为到2009年时我骑了8年车了,我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故事,还有事故,所以那时我的心态已经很平和了,觉得有一辆哈雷就行了,能骑能玩就挺好的。”

这8年,刘庚骑在摩托车上的心态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一句老话。人不是长大的,而是学会长大的。我不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己成熟,一定是我经历了很多之后,自己的心态或者心智就会慢慢成熟起来,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事物。”不仅仅刘庚遇到了摔车,他俱乐部的骑友们也在摔车。刘庚的骑友俱乐部里有一位特别要好的哥哥,网名叫“速鬼”,起得很直白,就是想追求摩托车的速度。大家都知道“速鬼”家庭生活压力大,他和妻子常年感情不和,老在闹离婚,他把摩托车当成了一种发泄的方式。俱乐部里的所有人都觉得他总有一天会出事。

2004年的一个周五晚上,刘庚将自己当时开的一辆二手切诺基借给了“速鬼”,第二天凌晨就接到“速鬼”的电话,说自己撞了车。刘庚赶到西直门车公庄桥下,发现“速鬼”喝了酒,而自己的切诺基冲上了人行道,撞上了红绿灯灯杆,切诺基这样结实的车愣是在车头给撞出了一个深深的V字形。刘庚当时完全不明白车为什么会撞得这么狠。周六白天“速鬼”还和刘庚一起去了汽车修理厂,没想到周日上午,刘庚还在家睡觉,就接到朋友电话,让他去清河急救中心,说“鬼哥”出事了。“怎么又出事了?”刘庚当时就蒙了。他到了清河急救中心才知道,“速鬼”周日早上在五环路上骑摩托车,当时五环路上车不是特别多,但是他骑得特别快。在从右侧超一辆厢式货车的时候,货车司机没有从后视镜中发现他超车,摩托车以每小时200多公里的时速剐到了厢式货车箱体的右侧,“速鬼”整个左半身受到了高速撞击,到了医院时人已经不行了,左半身的骨骼全碎了。

“速鬼”人很好,在摩托车圈子里威望很高,刘庚到急救中心时已经聚了很多骑友。“我到的时候别人就告诉我人已经没了,我当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哭也哭不出来。”刘庚的另外一个好哥们儿也在场,他一脸苦笑地看着刘庚,说了一句:“谁叫咱们喜欢这个呢。”后来刘庚的切诺基修好了,他便直接把它转卖了。“我没法再开它了,太难受了,一看到它就会想起‘鬼哥。”

就这样,在刘庚最初玩摩托车的5年中,身边不断有朋友出事。“2005年之前的每一年我都是在打击中度过的。”之后,他身边最好的这帮朋友都没再出事,因为这帮朋友不是已经走了,就是摔怕了不敢再玩摩托车,要不就是改玩汽车了。但实际上每年还会有人出事,刘庚的微信朋友圈、微博或者威风堂论坛里还会看到说又有谁走了。“我现在基本属于一种麻木的状态。”

此后刘庚再带车队出去骑行,心里最首要的是责任感。“每次出去骑行,不管是不是我组织的,我的资历在这里,所有其他骑友都会不由自主地对我有依赖感,无论是确定行程,还是中途挑馆子吃饭。”刘庚觉得要严格负责大家的安全。

刘庚运营威风堂摩托车俱乐部的经验也给他的职业轨迹带来了转机。他大学毕业后从IT行业转而去了娱乐公司为他们做线上宣传,后来又和骑友一起倒腾过两年改装摩托车配件的事,其间发现自己销售能力不行,就去保险公司边工作边学习销售技巧。直到2010年,他运营威风堂俱乐部的经验被宝马公司看中,被找来为宝马做官方车友俱乐部。如今刘庚的工作是宝马汽车的驾驶培训师,他可以利用这份工作充分地用汽车追求速度上的感受。2014年他花了十几万元买了自己的第二辆哈雷,是一辆XL1200X48。

运营宝马官方汽车车友俱乐部的经历让他很受益,曾经自己做的民间俱乐部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宝马官方俱乐部运营更正统,也有更充分的资金支持。车队活动、公益活动,刘庚从中学到了不少。“宝马的品牌身份在那里,所以官方活动时住宿、餐饮的标准肯定比威风堂的更好,但其实官方和民间活动从本质上说没有区别,都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快乐。”

如今刘庚越来越少地介入威风堂俱乐部的具体管理。俱乐部网站完全步入正轨,刘庚通过招募有影响力的版主使得网站自身可以自己运转。“现在玩摩托车的圈子越来越小,大家分成小群体相互沟通特别多。”但每年俱乐部的周年庆典依然是最重大的活动,刘庚一般会选一个地方,让骑友们分别骑车前往参加聚会,甚至外地车友也会专门飞到北京,总共大概有500人骑着各自的摩托车到场,最热闹的一次甚至达到近千人的大聚会。

刘庚并没有完全退居幕后。近两年摩托车成了一股风潮,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玩摩托车,也有很多年轻人加入他的俱乐部,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提醒身边的朋友。如果朋友没有接触过摩托车只是好奇想尝试一下,他一定会说不要碰,如果朋友已经开始玩起了摩托车,他一定千叮咛万嘱咐要朋友小心驾驶。“老话说,车是不会犯错的,犯错的只有骑车开车的人。近两三年有很多年轻人开始玩摩托车,我看到他们就像我当初一样心浮气躁,正在劲头上。有时我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劝他们,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还会觉得我技术不行。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劝他们小心。”

谭威在对学员讲授大排量机车安全驾驶要领

在汽车面前,摩托车永远是弱势群体。“咱们老说摩托车是肉包铁,一旦摔车不可能不受伤。在中国大多数刚有汽车驾驶执照的人,只是能把汽车开走而已,并不知道如何正规避让摩托车,也没有实际道路的判断能力。”刘庚觉得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并不健全,而驾校同样也不能严格教出具备完全交通安全意识的驾驶员。“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大家的生活水平一下提高了,恨不得从走路的时代突然变成了人人开车的时代。但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走路的年代,按走路的习惯来开车。”如今,公路上汽车和摩托车还处于互不相让的状态,刘庚认为这种状态使得在中国玩摩托车非常困难。

也正因此,刘庚通过威风堂的网站建议所有刚开始接触摩托车的人去报名参加谭威开办的摩托车驾驶安全培训班。谭威在摩托车圈子里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成长在摩托车世家,父亲是“文革”之前最后一批国家摩托车运动员。他自己13岁就进了八一摩托车队成为职业竞技运动员,成绩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2005年26岁时,他从部队转业,当时的警察学院汽车特种驾驶培训中心主任柳实看中了谭威,把他招进来共同开办了专门培训民警的摩托车安全驾驶和特种驾驶课程。一开始谭威只是通过摩托车圈子内熟人推荐的方式教个别业余爱好者安全驾驶课程,后来参加培训的人越来越多。2011年谭威感到玩摩托车的人一下子变多了,同一年他正式创办北京摩威摩托车驾驶培训机构,带着几名警察学院的专业教官一起用业余时间向摩托车爱好者教授安全驾驶方法,不与任何摩托车品牌完全合作,保持独立。

谭威的培训机构就是想合理地去引导新近开始骑摩托车的年轻人如何安全骑行。“骑摩托车不是胆大就行的,只靠两个轮子在路面上高速过弯、紧急制动,这些都需要非常细腻的操作。”从扶车、练倒车,再到慢骑、定车、刹车减速、过弯、直线加速、快速加减挡,他认为只有将基础姿势通过训练变成肌肉记忆才能保证安全驾驶。除了教授驾驶技术和操控车的能力,谭威还会给参加培训的人讲行车安全意识。此外谭威会定期带教练去给全国各地的摩托车俱乐部和品牌专卖店授课,从2011年这一机构开办至今已经培训了6000人左右。

刘庚和谭威都看到,如今很多追求速度又有安全意识的摩托车爱好者们开始转向专业赛道,这些在专业赛道上玩久了的人,在路上也会骑得很慢。“玩摩托车就是,你骑多快决定你能骑多久,当然这是一个反比,你骑得越快,能骑的时间就越短。”刘庚最长的一次骑行是2014年6月份,他在美国租了一辆哈雷“旗舰滑翔”走了一段66号公路,慢慢骑,5天骑了2000公里。那次骑行给刘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发现美国的摩托文化和中国完全不一样,摩托车在很多路段拥有优先通过权,汽车都在让着摩托车。在路上遇到其他摩托车,大家都会和他打招呼。在路过胡佛水坝时,他看到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一人骑一辆哈雷在路上慢慢前进。“那种感觉特别好,我就是想像他们一样。不管我年纪多大,只要还能扶得动摩托车,就肯定要骑下去。”

猜你喜欢
骑友哈雷摩托车
哈雷与彗星的故事
共绘“富春骑行图”,千名骑友完成环富阳挑战!
大笨狗酷比多
联手骑友网 千岛湖以体育赛事促进旅游经济
图侃天下
哈雷奶奶: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联合“爱行动”:骑友网推动骑行与公益融合
好玩的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