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美,向家轩,宋 军,秦学勇,汪东伟,周 磊
(秭归县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宜昌 443600)
秭归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及第七次复查样地地类变化分析
邓中美,向家轩,宋 军,秦学勇,汪东伟,周 磊
(秭归县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宜昌 443600)
摘要通过对秭归县73个样地和5个植被样地的调查,对秭归县森林资源状况可以得出如下定性结论:①林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森林蓄积不断增加;③林种结构调整不断完善;④森林质量不断提高;⑤林分结构不断优化;⑥生物多样性初步显现。
关键词秭归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七次复查;样地地类;变化分析
秭归是三峡库区坝上库首第一县,森林资源状况直接影响着三峡大坝的安危。为获得准确数据,定性评价秭归森林资源状况[1],根据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七次复查的通知》(鄂林办资[2014]40号)文件精神,秭归县林业局抽调6名专业技术人员,对73个复查样地,5个植被样地进行90 d的调查,通过了国家林业局中南院的终期检查验收,达到了合格标准。现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秭归县第七次复查情况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对湖北省全省采用机械抽样的方法进行统一布点,每4 km×8 km 1个样点,秭归县共有73个固定样地,样地为方形(25.82 m×25.82 m)其中测树样地30个,非测树样地43个(指前期调查)。与前期调查相比,此次增加了植被样地调查,每20 km×20 km 1个样地,共有5个固定样地,样地为方形(4 m×4 m),增加了中心坑和角坑等内容。调查时间为2014年5~10月。样地地类、样地数及样地编号见表1。
2调查方法
2.1找样地和中心桩通过GPS[2-3]和原向导找到样地和中心桩。
2.2测量4个角和4条边在中心桩上架设罗盘仪,测出北角、东角、南角、西角长度。再在北角上架设罗盘仪,测出北至东、北至西的长度。再在南角上架设罗盘仪,测出南至东、南至西的长度,算出闭合差。
2.3测量定位物和样木在中心桩上架设罗盘仪,测出定位物的方位角和水平距。测出检尺木的方位角和水平距。
2.4样木检尺在1.0 m处锯口,在1.3 m处检尺并标记,在地上10 cm处钉牌。
2.5调查记录对63项因子进行调查,做好详细记录,做到不漏项。
2.6标记在中心桩1.0 m内挖好中心坑,在角庄外挖90°
表1 样地地类、样地数及样地编号
的角坑。
2.7拍照拍好中心桩、定位物、全景等不同类型的照片。
2.8采集坐标和航迹用GPS采集纵、横坐标,采集航迹。
3关键技术
3.1复位正确复位包括中心桩、角桩、定位物、样木的方位角和水平距。
3.2测量精确测量包括方位角、水平距、胸径。
3.3判断准确准确判断进界木、界外木、压线木。
3.4标记明显标记包括中心桩、中心坑、角桩、角坑、定位物、界外木、样木锯口、样木检尺处、样木铝牌[4-6]。
4复查结果
4.1样地组成情况秭归县全县73个样地,通过此次复查,按样地类别分:共有55个林地样地,18个非林地样地。按地类分:乔木林地26个,特殊灌木林地18个,一般灌木林地10个,其他宜林地1个,未利用地1个,耕地13个,水域3个,交通建设用地1个。
4.2样地地类变化情况秭归县全县73个样地,经调查共有5个固定样地地类发生变化,其中2个固定样地因为其他人为因素,2个固定样地因为种植调整,1个固定样地因为人工更新,具体原因分析如下:①其他人为因素导致地类变化的样地有2个,原地类为灌木经济林,即5152、5400样地,此次调查时变成了规划造林地。由于没有管理,使柑橘荒芜,已有飞籽树木。②种植结构调整原因导致地类变化的样地有2个,即4892、4895样地,前期地类为耕地,间隔期内种植结构调整,通过人工造林,在原地内已定植柑橘,调查时确定为灌木经济林地。③人工更新原因导致地类变化的样地有1个,即4893样地,原地类均为乔木林地,此次调查时大部分种植柑橘,为跨角林,确定为灌木经济林地。
4.3样地非地类变化情况此次复查除地类变化外,还有林种、龄组、起源、优势树种、植被类型的变化,共有39个样地有不同类型的变化。
4.3.1林种变化。林种变化的有5个样地,样地号分别为4892、4896、5400、5152、5151。前期为耕地现变为果树林的3个样地,4892、4896、5151,变化原因是种植结构调整。前期为果树林的现变为水土保持林(5152)和水源涵养林(5400),变化原因是其他自然变化。
4.3.2龄组变化。龄组变化的有10个样地,样地号分别为5636、5876、5637、5403、5868、5399、5870、5869、4894、4889。前期为中幼龄林现变为中龄林的6个样地,5868、5399、5870、5869、4894、4889,变化原因是自然变化。前期为中龄林现变为近熟林的1个样地,样地号5876,变化原因是自然变化。前期为初产期现变为盛产期的2个样地,样地号分别为5636、5403,变化原因是自然变化。前期为产前期现变为初产期的1个样地,样地号为5637,变化原因是自然变化。
4.3.3起源变化。起源变化的有5个样地,样地号分别为4892、4896、5400、5152、5151。前期为耕地现变为植苗的3个样地,样地号分别为4892、4896、5151,变化原因是种植结构调整。前期为植苗现变为纯天然的2个样地,样地号分别为5400、5152,变化原因是其他自然变化。
4.3.4优势树种变化。优势树种变化的有10个样地,样地号分别为5882、6296、4898、5868、5149、4892、4896、5400、5152、5151。前期为刺槐现变为阔叶混的1个样地,样地号为5882;前期为栎属现变为阔叶混的1个样地,样地号为6296;前期为杉木现变为针阔混的1个样地,样地号为4898;前期为柏桦混现变为杉木的1个样地,样地号为5868;前期为针叶混交林型现变为柏木的1个样地,样地号为5149。这5个样地的变化原因都是自然变化。前期为耕地现变为柑橘的3个样地,样地号分别为4892、4896、5151,变化原因是种植结构调整。前期为柑橘现变为蔷薇和其他灌木的2个样地,样地号分别为5400、5152,变化原因都是其他自然变化。
4.3.5植被类型变化。植被类型变化的有7个样地,样地号分别为4898、5868、4892、4896、5400、5152、5151。前期为暖性针叶树现变为暖性针阔混的1个样地,样地号为4898;前期为阔叶林型现变为针叶林型的1个样地,样地号为5868,这2个样地的变化原因都是自然变化。前期为大田作物型现变为灌木林型的2个样地,样地号为4892、4896,这2个样地的变化原因都是种植结构调整。前期为灌木林型现变为落叶阔叶灌木林型的2个样地,样地号分别为5400、5152,这2个样地的变化原因都是其他自然变化。前期为耕地现变为灌木林型的1个样地,样地号为5151,变化原因是其他人为因素。
4.4植被样地情况全省按20 km×20 km间隔距离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在秭归县的植被样地5个,即5150、5155、5869、5874、5879。1个为水域,1个为农田,只有3个调查样地。
5复查结论
通过对73个样地和5个植被样地的调查,可以对秭归森林资源状况得出如下定性结论:①林地面积不断增加,部分农地成为未成林地,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加。②森林蓄积不断增加,除了样木自身生长外,还有不少进界木。③林种结构调整不断完善,生态经济林已形成规模。④森林质量不断提高,原有的纯林在逐渐变化成混交林,有针阔混、阔叶混、针叶混。⑤林分结构不断优化,原有的单层林在向复层林过渡。⑥生物多样性初步显现,在4 m×4 m的植被样地内有10多种植物。
参考文献
[1] 孟翠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介[J].林业科技情报,2010(1):15.
[2] 胡卫东.GPS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1(5):88-89.
[3] 李智华.GPS技术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4):62-64,116.
[4] 王孝康.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固定样地标志的改进[J].新疆林业,2007(1):11-12,13.
[5] 周洁.辽宁省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系统及其应用[J].吉林林业科技,2010(4):56-57.
[6] 赵义民.河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4):402-405.
中图分类号S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128-02
作者简介邓中美(1958- ),男,湖北秭归人,正高职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立体林业、秭归空心李。
收稿日期2015-09-21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eventh Review on the Change of Sample Surface in Zigui
DENG Zhong-mei, XIANG Jia-xuan, SONG Jun et al(Zigu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Yichang, Hubei 443600)
AbstractThe following qualitative conclusion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Zigui can be drawn by the research on 73 plots and 5 vegetation plots: ①Forest area is increasing; ②Forest reserves is increasing; ③The adjustment of forest category structure is becoming optimization; ④Forest quality has been improving; ⑤Stand structure has been optimization in continuous; ⑥Biodiversity has been appeared.
Key wordsZigui County; Forest resource continuous inventory; The seventh review; Land types; Variation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