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红 愿为童疾赴此生

2015-12-25 02:00赵建强李玲
中华儿女 2015年21期
关键词:儿科患儿医生

赵建强+李玲

“每名孩子身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治好一名孩子就是在稳固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是在为社会和谐稳定出一份力。孩子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我最高的褒奖。”说这番话时的张俊红,神情由衷,略显激动,眼里满是幸福与真诚。

张俊红是空军总医院儿科的主任,每天早上一出家门,她便开始琢磨病房里的情况——5床的孩子刚出生20天,心脏有杂音,体重增长太慢;35床的孩子患有扩张型心肌病,这两天心衰有所加重,眼睛肿得厉害……她想着想着,脚步就越发快些再快些。往往7:30左右就到办公室,换上白大褂,来不及坐下来喝口水,张俊红便开始了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

“医精涂虚表,德高乃良医”,在儿科工作23年的张俊红要求自己始终秉持如是标准。日复一日,她早已在患者心目中成为一位医精德又高的仁爱良医。

这份职业早已令她无法割舍

16岁时,张俊红如愿考入原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系。她挚爱医学、苦读精修,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张俊红看着自己的手说,当年上解剖课时,冬天特别冷,四川又没暖气,反复地搬挪触摸冰冷的人体标本,让她的双手生满冻疮。为了能够加强练习,她和同学们经常把标本带到宿舍,放在床下,一有时间就搬出来研习。时常在吃午饭时,拿起馒头的手上满是福尔马林的味道。本科6年,张俊红从本级数百名同学中脱颖而出,亲手赢得了仅有的4个保送硕博连读的名额之一。

硕博连读又是5年。张俊红说,当时的导师给了她巨大的影响和启发,从那时起,她正式与儿科结缘,从此再难分离。2004年,作为科班出身的儿科专业女博士,张俊红以军队急需的医疗科技人才身份,特招进入空军总医院。

开始临床工作后,张俊红很快就觉察出这个学科的优势:一是与孩子们打交道,有利于保持年轻的心态;二是成就感来得快。“儿童疾病发病快、传病快,甚至恶化死亡快,这些劣势令人非常揪心。但还有最欣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患儿好转恢复也非常快。经常是,今天接诊的这个娃娃,精神萎靡、无精打采,连招呼都没力气打。等到明天他再来复诊时,还没看着人影儿呢,就远远地听到他的声音了,完全是另外一个状态。医生的成就感很简单——就是抓紧快干,及时成功地帮孩子解除病痛后的那份愉悦感。”

相比于其他科,儿科可谓高风险。工作忙累不说,家长期望值高是最大的压力。“在儿科,最能体会到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的健康和家长的期望,让张俊红和同事们深深沉浸在被需要、被托付的幸福责任之中。这份幸福的责任早已让她无法割舍。因为热爱,方显温存。亲切、耐心、不厌其烦,成为笔者采访中亲眼见证张俊红接诊患儿时最深的感受。

德技双馨的“哑科”医生

采访当天,原本约好上午10点见面,正巧来了几个急诊患儿,这一等就到了中午12点半。“今天还算比较早呢,昨天中午我一点半才下门诊。”忙了一上午的张俊红,习惯性地保持着温暖的笑容。在她看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就必须做到“精心、细心加耐心”。

“无论是管理、教学,还是在临床上,张主任的为人与作风,都很令我们钦佩。她对待病人的好更是令人感动。”护士长郑春茜说,“德技双馨”是患者和科里同事对张俊红的一致评价。

面对大家的夸赞,张俊红有些不好意思,她说:“‘德技双馨真不敢当。其实,大家的意思是说我脾气好。儿科是个特别令人心软的地方,孩子生病可怜,家长心急如焚也可怜。再有脾气的医生,进了儿科都会被磨得心平气和。”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科就像“哑科”。因为大多数孩子年龄太小,不能清晰描述自己身体的病痛,一难受就总是哭闹不停。家长对孩子病情的理解和描述也不尽准确,加上儿童病情变化快,家长常常会心急如焚,比自己得病还要难受,作为父母谁不希望马上就能减轻孩子的痛苦?谙熟这一规律的张俊红,要求科里的年轻医务人员必须培养换位思考的意识,要对家长的煎熬感同身受。诊疗中,必须时刻做到耐心细致,既要给孩子看好病,还必须学会做家长的工作。

前不久的一天,临近中午时,有位家长带着出现黄疸的新生儿来就诊,此前,这位家长曾了解过相关知识,知道黄疸太严重会影响智力发育,所以特别着急。张俊红给出的诊断结果是,孩子的黄疸是生理性而非病理性的,也就是说并不严重。于是她既没开药,也没打针,而是建议“回家多晒太阳”。家长一听,觉得医生“怠慢”了自己的孩子。此时,正巧护士把盒饭给张俊红端进诊室,这位家长便满是情绪地说:“医生还要吃饭啊?”

见家长出言不逊,张俊红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给他讲了一堂新生儿黄疸科普知识课。课讲完,家长带着孩子满意而归,可时间却已是中午1点多了。“孩子生病,家长着急,这是人之常情。这时,我们医生绝对不能跟着急。好几次,有家长突然来向我道歉,弄得我一头雾水。后来一问,才想起他们之前对我发了脾气。我们每天看那么多孩子,见那么多家长,哪记得这么多啊!”张俊红笑着说。

儿科门诊里络绎不绝的就诊儿童,让医生们忙得不可开交。毕竟孩子的病情牵动着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的心。在空军总医院儿科工作23年来,张俊红一直忙碌在儿科诊疗第一线,从未听她说过一句抱怨工作、抱怨患儿或家长的话,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习惯了,累并快乐着。”

在张俊红记忆中,部队官兵即使再着急也非常尊重医生,她知道,这是战友的信任与情谊。曾经有位飞行员,孩子得了肺炎,就诊时,不吃不喝发着烧,全家上下火急火燎、一拥而至。令张俊红欣慰的是,这位飞行员一边耐心与医生沟通,一边还帮着做家人的工作,安慰其他家属的情绪,让大家不要影响医生工作。

张俊红感慨地说:“基层官兵都非常不容易,很少有时间照顾家。所以遇到军人子女来就诊,就感到格外的亲切。我们知道,惟有精心、细心加耐心,才能赢得家长信任,才能让官兵安心放心,才是在真正服务保障战斗力!”

用心打造“精品儿科”

这两年,张俊红承担着中国医科大学、第三、第四军医大学、安徽医大、大连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及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每年还有带教多名军地进修医生。

张俊红从小就有个情结——教师和医生是她心目中最崇高的两种职业。如今,她身兼两职,自豪之余也平添了更大的责任与担当。她倡议全科无论谁上讲堂,都要力争成为一名用临床实践检验过医学真理的“实干型”教师;在临床本职上,更要成为一名拥有丰厚理论知识支撑的“学者型”医师。其实,就是强调医教研的融合一体。这几年,在她带领下,儿科医护人员团结一心,相继在儿科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如川崎病、过敏性紫癜、肾病等),以及儿童罕见病、疑难病(如儿童糖尿病、脱髓鞘病、红斑狼疮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技术突破和诸多医教研并举并进的成果。儿科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和学雷锋先进单位,是总部确定的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还为医院赢得了国际爱婴医院的荣誉。

任科室主任3年来,张俊红始终强调在医疗行为中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性化标准,带领全科坚持做好医疗以外的拓展配套服务。

“‘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新生儿数量随之逐年增多。长期‘独生子女时代造就的,对孩子过度重视的惯性思维,使每个家庭动辄带孩子来院就诊的频率猛然增大。我们经常要面对患简单疾病的孩子反复来院,或轻微症状即刻就诊等情况。以上种种,使这两年的儿科门诊量屡创新高。然而,大形势是儿科医疗资源改善缓慢,儿科医师的流失也越来越严重。引发了儿童就诊慢、就医难等一系列普遍问题。不仅影响儿童健康及生命质量,还极易诱发家长情绪失衡,导致医患纠纷,进而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加强儿科医师队伍建设,优化配置医院及诊疗流程,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把这个根子解决好了,不仅有利于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也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张俊红说。

从儿童健康联想到家庭幸福,从儿科建设联想到社会和谐。张俊红怀有这份对于岗位与责任的思辨,开始了她心中那个饱含人文精神的“精品儿科”的创建。

在正常诊疗关系及其过程中,医生往往被视作“强势”群体,患者抱着病痛与无助向医生求援,诊疗后,如果病情没能得到缓解或治愈,患者及其家属就可能从期望与结果对立的角度,对医生产生敌对情绪。在医患纠纷司空见惯的今天,张俊红带领的儿科,却从未出现过一起真正意义上的医疗纠纷。她常说:“当医生,如果只有高超的医术,没有一颗仁爱之心、责任之心,就绝不是一名好医生,即使医术再好,也会很快被患者唾弃并遗忘。”

张俊红十分注重身为医者的内在修为,她要求科室人员从衣着整洁、忍让礼貌等点滴细节做起,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地培养向善向上的科室医风。她常说:“良好的修养和医德,最直接、最快捷地体现在日常的举手投足和言谈举止间,并能直接为患者带来诊疗裨益。人心换人心,你真诚实在地面对患者和家属,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他们都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并真心给予回应。做好了这一点,才能谈得上更深层次的事业心、责任感。这对所有医务人员来说,都是最起码、最基本的素养。”

惟病人至上,以医院为家。平凡的岗位,默默地奉献。张俊红和她的团队对患儿付出的爱与呵护,毫不逊色于孩子们的家人。作为一名医生,她爱岗尽职的敬业作风、精益求精的诊疗技艺、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对患儿及家属的真挚付出,为成千上万身在病痛中的患儿,为无数陷入担忧折磨中的患儿家庭送去了爱和希望,带来了喜悦与健康。一想到这样的情怀与情境,张俊红都会由衷而幸福地说:“我很自豪,我愿意做一辈子儿科医生。”

猜你喜欢
儿科患儿医生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你擅长在脑海里列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