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林业工作站,陕西榆林718199)
摘要:由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地形比较复杂、环境条件恶劣、土壤侵蚀性比较强等多种特点,给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影响。根据相关研究提供的资料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会受到土壤养分、密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在植被恢复上产生的影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进行概述,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期望有效改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现状。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植被恢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7.060
1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概述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实际情况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已经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在合理采取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相关措施以后,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现状已经得到一定改善,并且与土壤种子库相结合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给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充分利用各种变量,如地形因子、土壤种子库密度、退耕年限和土壤特性等,在一定程度上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各种特性可知,该地区的气候属于半干旱,每年的平均降水量在505毫米左右,而每年的平均蒸发量在1000毫米左右,并且,其地处暖温带森林草原地区,但天然森林这个生态系统已经遭到破坏,其中,小叶杨、刺槐、白羊草和长芒草等是主要的植物群落,特别是在过度放牧情况下出现草地严重退化的情况。与此同时,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土壤主类型主要是黄绵土,抗腐蚀性、抗冲击性等非常差,最终出现土地流失非常严重的问题。
2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2.1土壤种子库的主要特征
根据土壤种子萌发的相关研究试验可知,通过分析样品的实际生长情况,猪毛蒿有着最强势的生长速度,其总量已经超过所有幼苗的一半,并且对长芒草、铁杆蒿和白羊草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在退耕年限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土壤种子库的总密度正在急剧下降,并且阳坡退耕的土壤种子库密度是阴坡的2倍或者3倍。一般情况下,退耕还林地的土层厚度在0~10厘米之间时,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属于中等级别,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现状。
2.2地上植被的主要特征
本文选取的退耕地植被样方有12个,总共有54种植物,其中,草本植物有48种,一年和两年生草本植物有14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34种。在这些地方生长的植物类型主要有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猪毛蒿、赖草和阿尔泰狗娃花等,与退耕30年甚至更久的样地中所生长的植物基本一样。由此可见,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物种组成结构具有一定递进性和延续性,自然植被的恢复速度比较慢,并且,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猪毛蒿、赖草和阿尔泰狗娃花等有着较强的生长优势,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循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3群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来看,在将12个样地划分为4个群落的情况下,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土壤种子库、土层速效磷、坡向等都会给退耕地植物群落的变化带来极大影响。在对物质群落和环境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遵照相关排序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200~500厘米之间的土壤含水量、0~10厘米之间的土层速效磷含量都呈现逐步下降的情况,0~5厘米之间、5~10厘米之间土层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会呈现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以铁杆蒿和猪毛蒿为主要植物的群落,一般都生长在阴坡、速效磷含量较多和土壤含水量较多的位置,而以达乌里胡枝子为主要植物的群落,通常都生长在土壤水分较高、阳坡、速效磷含量较高的位置。与此同时,以白羊草为主要植物的群落主要生长在土壤水分较少、阳坡、速效磷含量较少的位置。在不断加强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治理的情况下,退耕前的耕作、施肥、植物群落覆盖率等都会给土壤含水量、磷素含量等带来极大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有效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前提下,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实际情况,加强植被恢复管理和生态系统建设,才能在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有比较全面了解的前提下,保障各种植物的生命力和成活率,最终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跃中,穆兴民,严宝文,赵广举.黄土高原不同生长年限植被减水减沙效益整合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5(03):6-11.
[2]于卫洁,陈宇,焦菊英,王东丽,王志杰,魏艳红,寇萌,尹秋龙.黄土丘陵沟壑区撂荒坡面种子雨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 2015(02):395-403.
[3]尹秋龙,焦菊英,寇萌.极端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5(03): 459-469.
作者简介:石磊,大专学历,米脂县林业工作站,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基层林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