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强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土木设计院,上海200092)
上海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吸引了许多外籍人士,其子女有在中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上海协和国际学校因此而建。因其扩大办学规模,故实施四期工程-高中部教学楼。由于学校采用美式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不同对建筑空间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何使建筑内外空间充分适应美式教育模式、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上海协和国际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南临明月路,西临黄杨路,用地面积41261 平方米,基地内地势平坦。整体校区建设规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由五栋包括教学、艺术中心、体育馆、行政办公以及一些配套设施在内的建筑群组成。本次设计为四期工程:高中部教学楼。高中部教学楼位于校园西北角,通过一连廊与校区内的一期教学楼相联系。见图1。
图1 上海协和国际学校高中部教学楼平面图
学校用地有限,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建筑功能特点,务求集约高效利用土地,通过围合手法,将室外与室内空间有效交互渗透,并用连廊将各单体建筑有机组织成协调统一的建筑群体。室内外景观环境意在创造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流聚会场所和活动空间。校园整体建筑为现代风格体现高效、多元、开放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建筑外立面主要材料为陶板、穿孔铝板、铝板、钛锌板、玻璃,石材、建筑立面协调统一,建筑形体错落有致。
在对基地条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将建筑分为五个主要的功能区域,这五个功能区域通过五个矩形空间体块在三维空间中相互穿插咬合在一起,形成了建筑的主要体量特征。建筑外立面设计及装饰材料运用在反映空间逻辑特征的同时,与一、二、三期建立对话与联系,建筑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与整体校园风格取得高度协调与统一。
建筑主入口位于教学楼西南角,面朝黄杨路。体育馆位于教学楼中心一层,其有两层高。三个条形功能空间体块围绕体育馆进行布置:东侧为六层的教学区,西侧是三层的行政区,南侧为五层高的科学实验区,同时也包含有科学和世界语言的教室。二层利用与一期建筑的连廊设置图书阅览室及信息交流中心。地下一层结合北面下沉运动庭院(庭院中设置攀岩墙)设置健身房、举重房、舞蹈室,体育教室、开敞式体育空间及其它辅助用房等。设计效果图见见图2、图3、图4、图5。
图2 透视效果(沿黄杨路)
图3 透视效果(沿黄杨路)
图4 一层体育馆实景(透过二层走廊观察窗)
图5 教室外走廊
美式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社会责任和体能素质的培养。建筑空间设计充分考虑美式教育模式的特点,除了基本的教学空间外,大量的公共空间都具有开放的、可变的、多功能的特点。教室的平面尺寸9000 ×8200、便于拼接的桌椅选择及布置、设备配置利于小班互动式教学模式,几乎所有的墙面都可以作为展板使用,便于师生间互动交流。体育馆内设置升降式篮球架、活动式折叠看台,既是体育教学运动场所,也是举行大型演讲、集会等活动的空间。信息交流中心区设置WIFI 与阅览室相邻,既是师生阅读休息的场所,也是学习、交流、讨论的场所。会议室设置灵活隔断可分可合。实验室与教室相邻,便于教学及演示。走廊既考虑学生课间停留,同时也于教室外设置储物柜,以方便师生存储物品。
多元化也体现在建筑室内设计中,中国国古典文化符号及元素时有出现,身在建筑之中会感受到中西文化有机交融的美好。本项目四层设计平面图见图6,图7,图8,图9。
一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也在本次设计中加以应用。如在体育馆、连廊屋顶上,采用德国GREEN ROOF 生态种植技术进行绿化设计,种植土厚度控制在10 cm,在保证屋面绿化生态及视觉效果的同时,控制屋面的结构荷载,从而降低建筑结构材料用量。
图6 地下一层平面图
图7 一层平面图
图8 二层平面图
图9 三层平面图
连廊与一期建筑连接的墙面上设计采用了垂直绿化墙面。教学区单面走廊的设置可带来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同时结合遮阳装置有效地控制阳光的进入。教学楼暖通设计采用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这些绿色节能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建筑的品质,创造了良好的建筑周边环境,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爱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间的学习与交流也在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深入进行,不同教育模式下的国际学校作为其方式之一,正在全国各地不断发展。通过本次的设计实践,让我们亲身感受到美式教育与我国现存基本教育模式的不同,也为我们积累了不同教育模式下学校建筑空间设计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