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救妈还是先救女友:司法考试现虐心的两难选择

2015-12-23 20:34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22期
关键词:法律义务司法考试考题

【适用话题】法制 理性与感性 平等

时事引读 >>

2015年9月19日下午,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现“虐心难题”,这道题是多项选择题,题面是:“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其中C选项为:“甲在火灾之际,能救出母亲,但为救出女友而未救出母亲。如无排除犯罪的事由,甲构成不作为犯罪。”不少考生对该考题吐槽,一位在读法学研究生笑问“看完这道题想去跳楼的有木有”,专业老师也看法不一。24日晚8时,司法部给出的答案认定“甲构成不作为犯罪”,也就是说,在这种两难的极端情况下,必须先救妈。对此,法律界人士观点各异,争论不休。

冷知识 什么是“不作为犯罪”

不作为犯罪的定义尚存在争议,相对来说接受较广的定义是: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应为、能为而不为”,如遗弃罪,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等。

素材聚焦 生命权与法律义务

《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对于女友则没有。这就意味着,子女对父母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如果能救而不救,是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如果真的出现老妈和女友同时受困的极端场面,我们的选择当然是全部都救。但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是抓紧时机先把眼前的救出来?还是穿越重重障碍去救另一个?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就近和方便。考试终归是考试,它是一种舍弃了外部环境的筛选机制,而作为生活中人的个体,我们既要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也要充分尊重每个鲜活的生命。

【考场仿真试题】国家司法考试出现“先救妈还是先救女友”的考题,你怎么看?请写一则不少于150字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把“虐心难题”植入国家司法考试,为枯燥的试题注入清新之气,这无疑是创新之举。但是,即使是司法部给出的答案,也没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可见,试题本身还有值得推敲之处。司法考试是对考生的测试,也是对命题老师的考验,如果命题不够严谨,就有可能影响到部分考生的考试结果,甚至改写命运。命题老师应该算得上是司法界的权威,理当以科学严谨的专业素质为学子做出表率。

猜你喜欢
法律义务司法考试考题
法律义务亦行为理由论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浅谈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改革
特别的考题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商标侵权责任认定问题研究
司法考试背景下的卫生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法律义务实现中的国家主义和公民参与
法学本科教育与应对司法考试的反思
——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司法考试调研报告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