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自2015年7月开始,青岛市市北区委区政府坚持“看总量更看变量,重舆情更重结果,要工作成效更要群众满意”,将市容环卫、城管执法、数字化管理与监督等涉及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全部被纳入城管格局中,开创了部门协作、高效运转、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城市一旦形成,地域和空间都有限,它要发展、要文明、要美满,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还要看城市管理的质量。早在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就指出:“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毫无疑问,城市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不断创新的课题,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影响着它的发展前景。
让管理与考核集中,第一时间明确问题与任务,无缝隙全覆盖巡查,给责任人压力,确保查违考评的公开、公正、透明……这样渐趋成熟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和现代通讯手段应用,正是青岛市市北区城市管理的利器。一种网格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正在65.4平方公里、19个街道办事处、135个社区居委会编织起一张覆盖全方位、无死角、无盲区的大网。
自2015年7月开始,市北区委区政府坚持“看总量更看变量,重舆情更重结果,要工作成效更要群众满意”,将市容环卫、城管执法、数字化管理与监督等涉及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全部被纳入城管格局中,开创了部门协作、高效运转、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小街道大城管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现代居民的日常生活来说,每日的水、电、气、电话、公交、垃圾清运等,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而随着人们各种需求的增多,自然也会要求更加专业、更加细致、更加贴近居民的城市管理方式。
与以往不同,市北区政府一改分区域、多头管理机制,将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卫生保洁、占路停车场保洁等职责,全部交由相应环卫分公司负责,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将人力业余作业变为机械化专业管理,让专业的部门干专业的事,各部门互相推诿的场景不再。
与此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基层繁杂的考核环节,全区城管工作考核的组织工作交由城管办负责,变过去的多头管理、多环节考核为集中组织考核,尽可能减少对基层的考核环节,真正实现为基层减负。“以往城管执法局考核城管执法情况,城市管理局考核卫生情况,物业办考核楼院物业管理……街道一个月要迎接五六次区级考核,而现在,城管办每月组织一次全面考核就可以了。”市北区副区长于洋说。
同样的,将管理权、执法权、考核权下放到街道,也是市北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把利刃。首次在青岛各区市内实施的城管执法属地化管理,将19个城管执法中队的“人、财、物”全部下放到街道办事处,工作纳入街道考核体系,执法行动由街道统一部署。在对各城管作业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市场管理主体的考核工作中,街道办事处考核权重均占50%以上。如果说以前各街道是眼中有活、手中无力,对一些问题不敢碰、不敢问、不敢管,那么现在则是监管有抓手、执法有队伍、考核有依据,各街道都放开了手脚、积极作为。
作为全市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区,市北区还建立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城市管理工作中久拖不决的难点问题,由区政府督查室跟踪督查,确保工作落实。
让数字说话
伴随着新的体制机制运行,市北区还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整合数字化城管和12319服务热线平台,助力传统管理的升级提效。
城市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内容繁杂,这就需要改变过去粗放的管理方式,在精细化上下功夫。一个网格化全覆盖预警信息系统已然覆盖了市北区19个街道办事处。每个网格内,皆配了备一名环境卫生总负责人,组建社区环境卫生信息采集员、环境卫生监督员、城管执法队员三支队伍,社区志愿者、热心居民也成为了后备力量,持续开展源头排查、信息收集,随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置。通过微信平台或数字化平台,不仅责任单位实现了第一时间明确任务,现场落实处置和反馈,而且区领导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各项目工作动态、工作进展,随时进行调度,减少了层级,管理更加快速、便捷、直观。据统计,市北区现阶段每日采集数字化城管案件约1100件,月上报案件约33000件,按期结案率为96.16%,结案率为98.03%,信息采集量在全市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份,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区法制办在全市率先研发了手机APP,将全部执法依据收录其中,执法队员在街面执法时,用手机输入关键字即可查询。
建立长效机制,最主要的是要建立责权利相一致的管理体制,理顺市、区、街道、社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处处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理。在市北区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建立区政府、各街道、社区三级巡查制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作为巡查主体,公管中心信息采集员定人、定岗、定区域、定职责,对全区实施无缝隙全覆盖巡查。同时,各街道(部门)、社区(作业公司、执法中队)均建立自己的巡查队伍,每日对辖区实施徒步巡查,确保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及时、无遗漏。
当然,市北区政府监督考核的手段远不止如此。19个街道办事处、各环卫分公司和环卫市场化作业公司、辖区内农贸市场及占路早夜市、辖区内物业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城管局各市政、绿化、花木公司被分成五个组进行考核,每月组织一次,由区城管办负责制发当月全区城市管理综合考核通报。同时,还将工作与城维费、办公经费挂钩,对整改不力、办结率低的单位在区城管考核中扣除相关分数及经费,所扣经费由区城管办综合调度使用。
每月,区政府常务会都会通报各项城管考核排名,排名后三位的街道或部门要说明原因,对连续三个月排名后三位的街道或部门,由区长亲自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对排名落后的市场主体,必要时责成业务主管部门更换市场管理主体,并将考核情况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不仅如此,市北区还引入了社会调查机构对全区城市管理工作成效做出定期评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等,通过召开社区群众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考评。
从“看客”到“执行者”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这是各地的老话。如何做到这点,也是各地城管部门一直探索中的问题。在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方式过程中,市北区不但加强了政府行政管理,也注意到了借助社会的力量,使居民从“看客”到具体的“执行者”,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对于宁夏路街道来说,治理小广告成为了提升辖区环境的重要举措。在投入50余万元成立的全市首家专业清理小广告的社会组织的同时,还探索实施了“网格+巡查队”、“专服+群治”、“封堵+疏导”的“3+”模式,实现社区小广告的常态化治理;而辽源路街道则闯出了一条有效解决烧烤扰民难题的新途径,在辖区伊春路和辽源路实现了“环保烧烤模式”。市北区专门召开现场观摩会,向全区推广疏堵结合治理烧烤模式,现全区已有103家饭店采取环保烧烤模式;在即墨路街道,社区被划分为多个网格,由居民担任网格长,并向居民发放《15分钟服务圈联络卡》,其发现保洁不到位、垃圾死角、乱涂乱画等问题,第一时间联系街道及社区,街道将安排人员15分钟内赶至现场着手处置问题。一个简单的“15分钟服务圈”管理模式,却将居民群众转变为管理者、监督者,推动了街道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型。
新的体制机制运行两个多月以来,居民对夜间烧烤扰民的投诉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近50%,整个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在7月份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和上半年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中,市北区分别名列六区第三名和十区市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