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从军,曾明星
(1.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2.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
基于Shap ley值的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激励模型构建
孙从军1,曾明星2
(1.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2.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
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是以共同应对农村突发事件为纽带自愿结成的互助性合作联盟,成员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Shapley值法正是解决多人合作利益分配问题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数学方法。基于Shapley值法构建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利益分配激励模型能较好地促进其成员间的信任、合作与共享信息,使其收益透明化,有助于全面提升应急服务效益和充分发挥应急服务功能。首先,介绍了基于Shapley值法构建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激励模型的研究现状,然后初步探索了构建步骤及其实施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的稳定运行与健康发展。
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激励模型;贡献率
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是指农村合作组织、志愿者组织、社区组织等基层非政府组织在共同应对农村突发事件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合作联盟。组建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应对农村突发事件,并能不断获得更多的应急服务效益。根据动机理论可知,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利益以及各种应急合作要素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成员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有效运行的根本所在,构建利益分配激励模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对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多个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参与应急合作,并且其成员之间的利益处于非对抗性时,若是采用Shapley值法,则能够正好解决这种多人合作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而且其应急服务效益并不会随着应急合作组织成员数量的增加而减少[1]。由此可见,Shapley值法不仅能够为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之间的合作带来最大效益,还具有公平和高效的优点,能较好地促进其联盟的信任、合作与共享信息,使其收益透明化。在此,基于Shapley值法初步探索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利益分配激励模型的构建步骤及其实施建议,将更加有助于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应急服务效益的全面提升和应急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近年来,相关学者围绕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急合作的Shapley值法的激励模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为构建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Shapley值利益分配激励模型夯实了理论基础。例如:毛刚等(2004)[2]构建了非营利组织团队激励模型。陈颖等(2008)[3]探讨了非政府组织的激励模式。张雪莲等(2011)[4]从委托代理关系入手,着重分析了实践中对合作社社员和管理者不同的激励机制。钱峻峰等(2011)[5]构建了团队协作生产的博弈模型。毕素华(2011)[6]将社区志愿激励分为两个层次——个人和组织来研究,两个层次适合不同的激励方式。蒋新红(2011)[7]认为应健全志愿者组织自身的激励机制,完善政府激励机制,培育社会激励机制。李延荣等(2011)[8]构建了“新农合”满意度测评理论模型。曾明星(2011)[9]仵希亮(2010)[10]、郑少红(2009)[11]等学者认为农户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内在动力,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对于激励社员与合作社发展业务关系、吸引投资、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热情具有重要作用,是合作社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提出了“惠顾返还”为主、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权分红相结合的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构建了交易额返利率基本模型。罗兴武(2012)[12]从博弈论的视角,采用Shapley值法分析了农户合作行为、供应链剩余与合作剩余分配。汪翔等(2012)[13]基于第三方监督,应用Shapley值法探讨了研发联盟收益分配机制。吴义生(2013)[14]则构建了供应链协同动作的多周期动态激励模型。翟雪莲,朱先奇(2014)[15]基于供应链激励模型研究了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分配问题。孙娟等(2014)[16]基于委托代理视角构建了信任激励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验检验。刘一君(2014)[17]构建了信息技术外包激励模型。刘美萍(2014)[18]指出农村非政府组织是优化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孙黎,韩纬霞(2014)[19]对如何促进农村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进行了研究。游艳玲(2011)[20]以广东省为例,分析了农村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影响因素。马全中(2013)[21]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进行了研究述评。孙从军,曾明星(2013)[22]探索了湘西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发展模式及其选择。曾明星等(2013)[23]将民族地区的农村合作组织纳入农村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了民族地区农村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机制。综合上述研究,基于Shapley值法构建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利益分配激励模型,不仅能充分利用其资源与贡献率制定出比较公平、效率、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还能在形式上统一核算其成本、利润,使联盟总成本最小化、总收益最大化[24],从而可以有效整合农村现有的应急资源,不断完善农村突发事件治理机制。
Shapley值法是一种解决多人合作利益分配问题的数学方法[25]。 假设集合 I =对于I的任一子集S(表示n人集合中的任一组合)对应着一个实值函数V(s),当V( ϕ)=0且时,称为n人合作对策,V为对策的特征函数,xi为I中i成员从合作的最大效益V(I)中得到的收入。若在合作I的基础下,用X= (x1,x2,…,xn)表示合作对策的分配,那么,当且…,n时,意味着该合作成功,Shapley值为合作I下的各个成员所得利益分配,即 ϕ(V)=(φ1( V),φ2( V),…φn( V)),其中φi( V)表示在合作I下第i成员所得的分配,即
其中,Si为合作I下包含成员i的所有子集,为子集S中的元素个数,n为合作I下的元素个数为加权因子。v(s)为子集S的效益,为子集S中除去成员i后取得的效益。
基于Shapley值法进行多人合作间的成员收益分配主要是根据成员对其合作效益的贡献进行分配,如果贡献越大,所得分配就越多,反之则少,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也体现了成员在其合作中的重要性程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优越性[26]。因此,采用Shapley值法求解农村应急合作博弈模型,其求解结果能够大致反映不同的农村应急合作组织在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联盟中的贡献大小。
基于多人合作的Shapley值法,假设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合作的总收益R一定,合作数量为n,投入的应急资源为m项,且m为各合作成员组织所投的最多应急资源种类,以表示第i个成员组织投在第j项应急资源的成本价值,且Pij≥0,Kj为第j项应急资源的价值权数,主要由第三方机构确定;sm为m种应急资源的组合方式,为子集S中的元素个数,m为集合M中的元素个数,为加权因子,即合作S出现的概率,V(s)为子集S的效益, 为子集S中除去成员组织j后可取得的收益,φj(v)为成员j对其所参与的所有合作做出的总贡献的期望值。即
若Kj≥0,设成本价值矩阵
此时的V1,V2,…,Vn表示为调整后的每个成员组织所投入的总应急资源成本价值,则
TV=V1+V2+… +Vn,TV为合作整体总成本,按照贡献率大小分配,可得为n个成员组织的贡献率,再次按照付出成本的大小对收益进行分配,即得vi=R×αi,vi为n中第i个成员组织所应分配的收益。
至此,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的合作利益分配基本完成。这种通过第三方机构参与的合作利益分配过程是一种合作博弈过程,可以增强激励效果,实现较为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与利益协调。
假设目前为了迅速研发出能够应用到农村抢险救灾中的某种应急服务关键技术,仅由三个具有这种应急服务关键技术的农村非政府应急成员组织A、B、C组成合作联盟,以此提高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的应急服务效益,充分发挥其应急服务功能,现有以下五种研发方案:一是单独研发,则需要A、B、C三个成员组织各投入11000万元、5000万元和1000万元,其投入、研发风险特别大,即使都成功也只可收益1000万元;二是A与B合作,可收益9400万元;三是B与C合作,可收益9000万元;四是A与C合作,可得收益10000万元;五是 A、B、C共同联盟合作,可得收益15000万元。采用Shapley值法,按照付出成本的大小对收益进行分配,可以确定A、B、C三个成员组织各自在合作联盟中的应急资源贡献率,其计算过程如表1所示。通过计算可求得A的应急资源贡献率为:
表1 成员组织A收益分配计算表 单位:万元Tab.1 ThecalculationformofincomedistributionformemberorganizationA Unit:RMBtenthousandyuan
同理可知:kB=0.947,kC=1.007。再用权数kA,kB,kC调整三个成员组织 A、B、C的成本,即得:
求得收益vA=R×αA=15000×0.667=10005万元( )。同理可得:αB=0.247,αC=0.058,vB=4110万元( ),vC=870万元( )。这种方式较为公平地实现了多人合作的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在应急服务技术联盟方面的利益分配。
但是实际应用Shapley值法进行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收益分配时还要考虑到其它一些要素,虽然第三方机构可以测定应急服务技术联盟内部资源的价值,但是仍无法测量无形利益和分期利益这些要素,同时其应急服务技术开发能力只能在各成员组织的协作中体现,而不可以分配,一旦联盟解体,各成员则无法独立进行创新和发展;其联盟利益的表现形式也不仅仅以货币形式存在,还表现为技术、能力、信誉、社会地位等多种形式[27]。此外,难以测度处于应急服务技术联盟不同环节中的各成员组织对联盟实际贡献的努力水平和运作效率[28]。因此在具体运用时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对该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
切实实施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的激励模型,除了需要运用上述Shapley值法构建农村应急合作利益分配博弈模型外,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为其营造一个诚信、合作、互利的外部环境(见图1)。
图1 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的激励模型示意图Pig.1 Sketchmapofincentivemodeloftheruralnongovernmentemergencyorganizations
5.1 提供足够的制度空间
在面临农村公共危机时,政府出台的部分相关政策法规,如1998年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2003年的《基金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虽然涉及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真正对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的具体规范很少,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往往难以主动参与,只能消极等待安排[29]。因此,提供足够的制度空间不仅利于改善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同时也利于村民自治,并与村民群众和谐互动,是实施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激励模型的外在动力基础。
5.2 拥有足够的资源
由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复杂性,部分地方政府仍拥有在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工作任务、人员编制、日常经费、领导配置等方面的权力[30],导致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在资源获取、社会动员以及人、财、物的使用方面缺乏自主权,在观念、组织职能、活动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严重依赖于政府[31],在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中严重缺乏资金、人才、设备而无法以独立自主的身份采取积极行动,制约了其自身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因此,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应尽可能地只靠自己去筹集资源,在此途径下拥有足够的资源才能够真正做到与地方政府良性合作,与村民群众和谐互动,同时也才能够实行村民自治。所以说自身拥有足够的资源是实施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激励模型的物质基础。
5.3 实行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是指农村合作组织、志愿者组织、社区组织等对农村基层公共事务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非政府行为[32],它的成立、运行和解散是组织成员平等和自由意志的结果,是自愿合作的契约精神[33],是民主主体意识、风险意识和社会责任等的重要实现形式。而起源于民间的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也同样是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自愿合作的基层自治组织形式。由此可知,实行村民自治,不仅可以调动组织成员主动参与农村应急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组织成员治理农村公共危机的能力,还可以促进与地方政府的良性合作,有效整合其地方的社会应急资源,是实施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激励模型的目的之一。
5.4 与地方政府良性合作
在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中,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其完善的组织网络和较强的动员能力,充当有效的社会中介,为治理农村公共危机及时提供物资、资金、技术、研究分析和合理建议等救助途径,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搭建起一个缓冲地带,以此弥补政府的不足。而地方政府为了能够给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提供平等参与治理农村公共危机的机会,应从制度上规范其参与的权利和义务,逐步构建“分类监管、资源引导和行为控制的新型管理体制”[34],以此加强引导和监督,防止“志愿失灵”[35]。可见,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这种良性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制度空间,还利于村民自治,是实施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激励模型的精神支撑。
5.5 与村民群众和谐互动
面对农村公共危机事件,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若能与村民群众和谐互动,则可以有效整合并优化配置农村应急资源,自发而有序地展开村民群众危机自救,最大限度保障村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与公民社会的多方共赢。因此,与村民群众和谐互动,既可以提升制度空间,又可以获取足够的社会应急资源,是实施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激励模型的社会基础。
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激励模型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除了基于Shapley值法之外,还需要基于客观、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充分考虑到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所投入的资源成本价值及其创新资源和要素在应急服务技术合作联盟中的资源价值[36],从内心深处激发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及其它社会力量的认同与扶持,来逐渐完善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激励模型。
[1] 刘峥,徐琪.“快时尚”服装产业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探索——以合作博弈为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4):78.
[2] 毛刚,朱莲,李开容,等.非营利组织团队激励机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39(1):56.
[3] 陈颖,李刚强.双管齐下: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激励模式探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1): 26.
[4] 张雪莲,冯开文,段振文.农村合作社的激励机制探析——基于北京市10区县77个合作社的调查[J].经济纵横,2011,(2):60.
[5] 钱峻峰,蒲勇健.基于互惠视角的团队协作激励机制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6): 138.
[6] 毕素华.社区志愿激励机制探析:个人和组织的两层面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1,(6):86.
[7] 蒋新红.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11,(14):121.
[8] 李延荣,高建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发展现状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60-16362.
[9] 曾明星,杨宗锦.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3):68-70.
[10] 仵希亮.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历史变迁、利益分析与空间扩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6:76-135.
[11] 郑少红.福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56-78.
[12] 罗兴武.农户合作行为供应链剩余与合作剩余分配[J].商业研究,2012,(428):173.
[13] 汪翔,孟卫东,吴国东.基于第三方监督的研发联盟收益分配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2,26(6): 21.
[14] 吴义生.供应链协同运作的多周期动态激励模型[J].物流技术,2013,32(2):259.
[15] 翟雪莲,朱先奇.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分配问题研究—基于供应链激励模型[J].物流技术[J]. 2014,33(8):154.
[16] 孙娟,刘明,费方域.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信任激励模型与实验检验[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0(5):646.
[17] 刘一君,刘子玥,刁腾安.信息技术外包激励模型的建构[J].统计与决策,2014,(17):51.
[18] 刘美萍.农村非政府组织:优化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0(3):111.
[19] 孙黎,韩纬霞.促进农村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16.
[20] 游艳玲.农村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3(5):25.
[21] 马全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研究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26.
[22] 孙从军,曾明星.湘西农村非政府应急组织发展模式及选择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15 (2):50.
[23] 曾明星,孙从军,朱炯波,等.民族地区农村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机制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15(1):67.
[24] 任旭,刘延平.基于伙伴学习差异的联盟演化机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115-117.
[25] Shapley L S.Avalue for N-person games[M].In H. W.Kuhn and A.W.Tucker,editors,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Games,pages 307-317.Princet 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1953.
[26] 王光净,杨继君,刘仲英.基于合作博弈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15 (1):56.
[27] GIANNAKAS K,FULTON M.Process innovation activity in amixed oligo poly:the role of cooperatives [J].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2005,87(2):406-422.
[28] HAMEL G.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 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2): 83-103.
[29] 申永丰.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6):120-121.
[30] 陈广胜.试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治理重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6):96-101.
[31] 赵蕾.多元治理模式与NGO角色复位[J].学术探索,2004,(5):58-61.
[32] 俞可平.更加重视社会自治[J].人民论坛,2011,(6):8-9.
[33] 李茂平,阮东彪.民间组织的伦理价值诉求[J].湖南社会科学,2011,(1):32-35.
[34] 傅涛.SARS时期的中国NGO[A].中国青基会通讯,2003,(13):62-64.
[35] 贾西津.NGO:挡风高墙中的水泥[J].决策,2005 (8):23-24.
[36] 戴建华,薛恒新.基于Shapley值法的动态联盟伙伴企业利益分配策略[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 (4):33-36.
Construction on Incentive M odel of the Rural Non-governm ent Em ergency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Shap ley Value M ethod
Sun Congjun1,Zeng Mingxing2
(1.Zhangjiajie College Jishou University,Zhangjiajie427000,China;2.School ofSoftware and Service Outsourcing,Jishou University,Zhangjiajie 427000,China)
The rural non-government emergency organization is a cooperation alliance helping each other that forms voluntarily in order to answer the rural unexpected events.Benefit-dividing among themembers is important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s.Shapley method is a simple and easy mathematics method to resolve the benefit-dividing problem ofmulti-cooperation.The benefit dividing incentivemodel of the rural non-government emergency organization is able to promote good trust,cooperation and sharing the information about its alliance,make its profit transparent,being conducive to all-round lifting emergency service beneficial result,and play sufficiently emergency service function.The paper demonstrates present situation of incentivemodel of the rural non-government emergency organizations based on the Shapley valuemethod,and then discusses concretely necessary construction steps and applying suggestions to further guarantee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non-government emergency organizations.
rural non-government emergency organization;Shapley valuemethod;benefit dividing;incentivemodel;contribution rate
D
:A
:1673-8047(2015)02-0070-07
2014-08-18
2014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X024)
孙从军(1975—),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