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范非非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234000)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每一年各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仍在逐渐增加。 体育人才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所有高校师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以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为研究对象, 以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1 届、2012 届、2013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2011 届、2012 届、2013 届每届毕业生分别为171 人、180 人、157 人。 每届毕业生随机抽取50 人,共150 人。
查阅大量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教育、就业制度和就业体制改革的文献和资料。 同时根据本论文的需要查阅大量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论文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150 份, 回收问卷149 份, 有效问卷147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8.5%、97.5%。
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资料用Excel2003 进行统计处理。
4.专家访谈法
70例乳腺肿块中,良性者24例,其中腺瘤样增生5例,纤维腺瘤19例;恶性者46例,其中浸润性小叶癌11例,浸润性导管癌35例。
对于调查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 向主要负责就业工作的院级领导、指导老师和专家进行了走访,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详谈。 同时也向宿州学院招生就业处咨询。
1.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情况
表1 体育学院年度就业率统计
由表1 可知: 近几年来体育学院初次就业率基本保持在80%至90%之间,说明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在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开展良好。 在最终就业率上基本达到100%,与体育学院后期跟踪服务紧密相关。 除此之外,为确保学生更好就业,体育学院就业办公室通过网络、QQ 群和班主任联系等方式帮助学生联系就业岗位,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2.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现状的研究
表2 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统计表(n=147)
由表2 可知: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于安徽省,主要由于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生源以安徽省为主。在整个就业区域中省外的比重是34.7%, 这说明宿州学院对于将毕业生推送到省外工作开展得良好,这与宿州学院体育学院积极与省外一些俱乐部、 企业合作分不开。 据调查得知省外和省内的毕业生大部分都留在城市, 这能充分说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工资相对较高、发展机会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生活质量高是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原因。 另外,2013 届有一人考取英国布鲁内尔华威大学管理学硕士。
3.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
表3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表(n=147)
由表3 可知: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师,有43.6%的人从事初等教育,这与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中小学教师这一定位相符合。 有13.6%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 这说明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部分毕业生通过继续升造来提高自己的专项能力。 但也有将近40%的毕业生就业于企业单位和机关单位,所从事的行业与专业不对口,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也侧面反映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部分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
4.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适应性的研究
人才的合理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但是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动也会给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阻碍。
表4 毕业生就业适应性情况统计表(n=147)
由表4 可知:毕业生适应性占36.7%,相比转岗、跳槽、不适应,毕业生就业适应总体良好。 这说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面对社会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有着很好的乐观心态,有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从整体来看,跳槽人数也不少,多于总体的四分之一,这说明还是有不少毕业生心性定力不够,缺乏耐心。2011 届、2012 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
5.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原因的分析
表5 考研原因调查分析(n=20)
由表5 可知:找到理想的工作和追求更多的知识是考研的主要原因。 这说明考研毕业生均有较高的理想抱负,对自己的人生有着一定的规划。 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人考研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这反映出不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社会承受能力不强,面对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有些人选择考研来逃避就业风险。
6.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了解程度的分析
表6 毕业生就业政策了解程度统计表(n=147)
由表6 可知:毕业生对于就业政策的了解总体良好,有67.3%的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 这与学院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积极组织活动促进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为毕业生创建就业平台密不可分。 但仍有部分毕业生对于就业政策不了解, 这可能与学生不够重视有关。 不少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7.体育教育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通过调查得知,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求职过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竞争存在不正之风、本专业需求量不足、专业理论知识不足、性别歧视、缺乏面试技巧等。
“竞争存在不正之风”位居第一,主要是由于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管制度, 缺乏公平公正的选拔任用机制。 因此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 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管理,为毕业生的就业尽量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良好的就业环境。
“专业需求量不足”位居第二,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需求量有限, 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毕业生需求过大而岗位的需求较少; 另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自身限制性强, 对于学生跨专业就业的主动性束缚过大。 这表明体育学院要不断创新,打破常规,培养一专多能的体育人才, 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性别歧视”主要反映在教师岗位求职过程中,男生处于优势,女生处于弱势。
择业期望表明了他们的就业意向和理想。 这其中包括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当然也还有其他因素, 如工资待遇、环境、工作的轻松程度。
表7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择业期望统计表(n=147)
中小学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所选职业中最多的职业,这说明大部分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求职去向比较理性和脚踏实地。 而升学暂居第二, 公务员和国有企业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五。 学生青睐较多的教师、公务员等职业,工作比较稳定、职业声誉好,但是这些职业的竞争激烈、需求岗位少,说明在求职过程中有不少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求职期望过于理想化。
1.宿州学院体育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积极为学生创建就业平台,就业形势乐观,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于安徽省,但更多的毕业生更愿意留在城市,有都市情结。
3.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师,但也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自身专业不对口。
4.毕业生考研的主要原因是找到理想的工作和追求更多的知识,但也有小部分人是为了逃避就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适应性为36.7%。
5.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于求职过于理想化,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6.竞争存在不正之风、专业理论知识不足、性别歧视等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7.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健身行业及农村地区基层中小学教育。
1. 学校要进一步促进学生就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形式,积极创建更多的就业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具有合作关系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拓宽就业渠道。
2.根据社会需求,努力发展自身素质。 一是培养应用型的毕业生,尤其是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重视对人才各种素质的全面培养; 二是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看,宿州学院设置各专业都均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具备了竞争力,拓展了就业发展的空间。
3.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了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5.宿州学院要注重培养体育人才的多元化,抓紧体育教育学科结构调整的同时, 更需要增加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潮流的课程。
[1] 金国文,徐连军.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179-183.
[2] 刘超,赵一平,杨继星.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9):75-79.
[3] 金国文,徐连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1):81-83.
[4] 曹诗卉,李连伟.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贵州体育科技.2007,(7):55-58.
[5] 张孟红,王军,关新枝.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社会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8):61-63.
[6] 王西军,李春兰.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