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

2015-12-23 01:07:49胡润琴薛丽萍邱太华677000临沧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白细胞红细胞血浆

胡润琴 薛丽萍 邱太华677000临沧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

胡润琴 薛丽萍 邱太华
677000临沧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目的: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并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度输血不良反应人次。结果:输血患者5 292人次中,发生不良反应32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0.6%,其中输注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12人次,发生率0.4%;输注冰冻血浆不良反应19人次,发生率1.1%;输注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1人次,发生率1.6%;冷沉淀不良反应0;洗涤红细胞不良反应0。发生发热反应10人次(31.25%),过敏反应22人次(68.75%),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血液制剂品种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提高对血液制剂的认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加强对输血全过程的监管,达到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目的。

输血;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调查分析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输血也是把双刃剑,既可救人,也可伤人。在临床输血治疗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因此定期调查分析临床输血反应,能够对输血不良反应发挥重要的预防作用。我院对输注各种血液制剂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从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现将我院2013年度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统计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我院接受输血治疗患者5 292人次中所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的人次:悬浮红细胞3 349人次,冰冻血浆1 716人次,冷沉淀137人次,机采血小板63人次,洗涤红细胞27人次。所有血液成分均由某血站提供,悬浮红细胞2 U/袋(400mL全血制备),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袋(250mL全血制备),血浆每200mL计算1U。

方法: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按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患者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该及时做出诊断,立即停止输血,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并在24 h内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至输血科,血袋应该送到输血科进行保存。输血科接到通知后,进行核对和给予相应处理,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及登记,定期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对病历进行组织调查、讨论、监督改进。输血前试验:所有受血者输血前均常规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RH(D)定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试验,均为同型血输注。

输血不良反应诊断标准: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短期内体温升高1℃,并排除其他原因的发热。②过敏反应: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出现的荨麻疹、红斑、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过敏性休克。③细菌污染输血反应:由于保存液或采血器具消毒不严,或血液在采集、制备、储存、运输和输注过程中被污染所致。④溶血反应:输血后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数天后发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贫血及黄疸为临床特征的不良反应,主要由免疫应答引起。

结果

输血患者5 292人次中发生不良反应32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0.6%,其中输注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12人次,发生率0.4%,输注冰冻血浆不良反应19人次,发生率1.1%,输注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1人次,发生率1.6%;发生发热反应10人次(31.25%),发生过敏反应22人次(68.75%),没有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见表1和表2。

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因输入血液或者其制品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其中主要原因是输注血液中的抗原性与非抗原性物质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机体发生免疫性与非免疫性反应。在我院临床输血中,悬浮红细胞及冰冻血浆是最常用的血液品种,引起的输血反应中以过敏反应、FNHTR为主。表1统计数据显示,我院输注冰冻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悬浮红细胞发生率0.4%,从而显示输注冰冻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较高于悬浮红细胞的比率,与先前类似文献报道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主要原因是血浆多是反复输注且临床用量日益增加所致。输注洗涤红细胞没有发生输血反应是因为洗涤红细胞在洗涤的过程中已去除绝大部分血浆和白细胞,血浆蛋白清除率可达90%以上,白细胞清除率可达80%以上,同时钾、氨、乳酸、代谢物质和抗凝剂也基本去除所致[2]。

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FNHTR、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输血后紫癜等。在我院的输血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和FNHTR为主要反应,过敏反应22 人 次(68.75%)、 FNHTR 10人 次(31.25%)。过敏反应中以输注血浆者多见,主要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衍生物的输入,或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A抗体有关[3]。对血浆蛋白过敏者,建议尽量申请经洗涤后的血液制剂,或选择自体输血。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中以输注悬浮红细胞者多见,原因是同种异体白细胞免疫产生抗体,再次输血时,抗原与抗体之间发生反应,对补体进行激活,导致白细胞溶解,引起热源释放。另外,在贮存期间,血液中白细胞活化后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如:IL-1、IL-6,TNF-β等,均会导致FNHTR[4]。本次调查还显示输注机采血小板发生过敏反应1例,可能有3方面原因:①患者病程较长,常常需要反复、多次输血,由于反复多次输血,患者产生同种异型抗体,当再次输血就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②患者的血浆成分引起的过敏反应;③血小板在22℃时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长时间的储存条件下,血小板中残余的白细胞能够引起大量的细胞因子释放,引起发热[5]。也有文献报道血小板衍生的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的分泌因子(RANTES)的浓度在浓缩血小板中升高,从而引起输血过敏反应发生率增加[6]。

表1 患者输注不同血液成分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关系(人次)

表2 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与所输血液成分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输血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无法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7]。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对于无输血反应史的患者,在输血前给予抗组胺药或皮质激素治疗,无法对输血反应发挥预防的作用。抗组胺药或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和抑制免疫作用,能够治疗输血反应,但是并不能对白细胞抗体的产生具有抑制效果,所以它们对FNHTR无明显的预防作用。许多输血反应的早期临床表现仅有发热、皮疹而已,如果不给予仔细观察鉴别,只是常规使用抗过敏药及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病情被掩盖,耽误治疗。

据有关报道现阶段国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10%[8],本次调查发现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6%,较国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没有发生严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有我科已常规开展ABO正、反定型、Rh(D)定型、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试验,其成分输血使用率达100%。这样就有效降低了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我院在输血管理中严格执行和贯彻落实输血相关法律法规,临床医生对血液制剂的临床适应证认知度较高,能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近年来我院常举办专家输血知识讲座及定期培训考核,从而提高了医务人员输血知识水平。

综上所述,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首先要加强医务工作者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对输血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认知度,能够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血液成分,最大程度地避免输血风险[9];同时要积极杜绝输营养血、保险血、安慰血的现象发生;其次对需反复多次输血的患者,建议使用洗涤红细胞或辐照红细胞等新型血液制剂,也可在输注悬浮红细胞时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在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护人员在患者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其有无异常情况,如发热、寒颤、荨麻疹、烦躁不安、胸闷、恐惧感、心率加快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输血反应。最后,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应大力开展自体输血和积极推广血液保护技术。

[1]高烽华,夏永刚,于艳文,等.76例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4):308-309.

[2]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22-23.

[3]KingKE,ShireyRs,ThomanSK.Universal Leukoreduction decreases the ircidence of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to RBCs[J].Transfusion,2004,44(1):25-29.

[4]谭斌,秦莉,代波,等.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HLA抗体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9):1030-1031.

[5]彭涛,赵维齐,刘敏,等.138名肿瘤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7):598-600.

[6]蔡晓红.输血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4):307-309.

[7]崔徐江,杨柳青,李达.对输血不良反应认知及预防的调查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6, 19(3):239-242.

[8]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3-195.

[9]林学武,赵树铭.应用输血新技术提高输血安 全 性 [J].重 庆 医 学,2007,36(24):2471-247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counterm easures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

Hu Runqin,Xue Liping,Qiu Taihua
DepartmentofBlood Transfusion,Lincang City People'sHospital677000

Objective:Toexplore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and countermeasuresof clinical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Methods:The 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 cas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In 5 292 cases of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32 casesoccured adverse reaction,the incidence rate ofadverse reactionwas0.6%.12 caseswere infusion suspension red blood cellsadverse reaction,the incidence ratewas 0.4%.19 caseswere infusion frozen plasma adverse reaction,the incidence rate was 1.1%.1 case was infusion apheresis platelet adverse reaction,the incidence rate was 1.6%.The cryoprecipitate adverse reaction was 0.The washed red blood cell adverse reaction was 0.10 cases(31.25%)occured fever reaction,22 cases(68.75%)occured anaphylactic reaction.There was no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Conclusion: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 occurrence and the use of blood products varieties.Improving the knowledge of blood preparation, strict controling blood transfusion indications,strengthening the regulation of the transfusion whole proces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 ofpatients.

Blood transfusion;Fever reaction;Anaphylactic react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1.91

猜你喜欢
白细胞红细胞血浆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家教世界(2022年34期)2023-01-08 13:52:50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白细胞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人人健康(2017年19期)2017-10-20 14:38:31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