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 李 倩 张婷婷
水文水资源
徐州市农村地表水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
陈 颖 李 倩 张婷婷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和农业综合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乡镇工业对资源利用强度的日益增加,徐州市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以水污染为重点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表水水质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作物或农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徐州市农村地表水环境状况调查
2008年,徐州市对市辖113个乡镇所属的2166个行政村,包括500多条乡镇河流和1500多条行政村河流进行了水环境调查。监测数据的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农村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呈有机污染特征,徐州市农村地表水水质类别见表1。乡镇以上河流及行政村河流枯水期河道内水体受外来污染物影响相对较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以上水质标准的比重较大,丰水期受降水径流影响较大,污染物被带入河道,至使丰水期水质变化较大,水质较差。
表1 2008年徐州市农村地表水水质类别
二、农村地表水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
1.居民生活污染日益突出
一是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城市大部分生活污水得到处理排放,但面广量大的乡镇生活污水一般都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流,成为农村内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二是农村居民垃圾污染水体。堆放在沟河边的生活垃圾中的污染物随雨水冲淋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塑料薄膜、塑料泡沫随风飘散在水面上和沟河岸边,形成白色污染。三是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即使政府定期组织沟河整治,老百姓不加保护,水环境污染状况每年都出现回潮和反复。四是河沟清淤不力。沟体浅小,淤泥严重,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也是加剧农村沟河水体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2.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使用的化肥、农药量日益增多,尽管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技术得到推广,但徐州的农药、化肥使用量仍居高不下。近些年来,徐州地区农膜使用量也呈现增加趋势。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科学地使用和处置农膜等农用物资,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在喷洒农药和施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附着于农作物上,大部分残留于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大量散落在土壤中,不仅减少作物产量且短时间内难以降解,这些因素对徐州市农村水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
3.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
近年来,徐州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2013年徐州市羊存栏量234.42万头,生猪存栏335.05万头,家禽存栏9908.59万只。徐州市畜禽养殖业由农民个体家庭饲养逐步走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而且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周围。由于饲养方式、养殖规模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畜禽粪便产生量大,而且大多未经处理,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总量、污染程度和分布区域也随之变化。从养殖场产生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随每天冲洗的污水流入河道、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4.工业污染仍然严重
徐州市的工业企业多数集中于各市县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这些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均建有污染集中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但仍有不少工业企业分散于各乡镇,由于部分企业设备技术相对陈旧落后,规模小,生产不稳定,不利于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加上企业主环保意识不强,废水达标排放不到位并时有偷排漏排现象发生,导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沟河,造成水体污染。由于以前规划不到位,有些厂点、污染点与农田、农村居民点交织在一起,直接污染严重,危害极大。
三、对策与建议
1.投建环境基础设施,解决生活污染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染需要因地制宜地建设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一要建立稳定的垃圾收集机制。在集镇按规划设计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各村民组和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垃圾箱,由专业的卫生保洁机构负责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填埋。地处偏僻的农户要设立垃圾坑,自觉把垃圾倒入坑内,定期覆土;二要投建污水处理建设项目。确保集镇居民、学校等机关事业单位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2.从源头控制工业污染,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政府应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布局,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帮助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污染。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对污染严重而又难于达标排放的违法排污企业,要坚决关停,绝不手软,促使企业实现达标排放。
3.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大张其鼓地宣传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状及其危害,不断提高他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
4.治理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
农村面源污染面广量大,排放随机性强,治理难度大。一要划定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控制区。率先将距离主要水域周边的农田划定为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控制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对控制区的农业用地增加资金的投入或优先安排一些环境友好型的集约化农业基地,降低此类地区的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二要培育和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各级政府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知识的科普宣传,推广生物农药、有机肥和高浓度复合肥的使用,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引导农民自觉走生态农业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 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