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陈良
南郭先生逃走之后
文_陈良
经历短暂的担惊受怕日子后,他们又恢复正常生活,依然按部就班地参加大合奏。除了淳于先生,谁也没在意南郭先生悄然逃走。
公元前301年的一天,在位19年的齐宣王去世了,临淄上下步入国丧的节奏,宫廷乐队成员也都心事重重,主要是担心太子田地即位后将会精简乐队。齐宣王是性情中人,听音乐也很讲究排场,每次总要让300人一起吹奏。太子则不同,时常约请三五人过去,让他们一一独奏。
有一名姓南郭的乐手技艺很差,在一个晚上,将同室好友淳于先生喊醒,提议两人一起逃走,免得到时候独奏当众出丑。淳于先生打了一个呵欠,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嘀咕道:逃什么呀,车到山前必有路。淳于先生闭上眼睛,很快又呼呼大睡了。南郭先生写下一句留言,携带几件衣物悄然逃走了。
翌日,淳于先生发现竹简留言,感觉大事不妙,怎么也找不到南郭先生的身影。没办法,他只好低眉耷眼返回住处。想来想去,他觉得自己也是“半吊子”,万一新王他日坚持要听每人独奏,迟早会露出马脚,免不了被除名丢饭碗。想到这里,他禁不住打了个寒战。
淳于先生乃淳于髡的小侄辈,正是凭借这层关系,他才得以进入宫廷乐队。淳于髡如若健在,还能倚靠大树好乘凉,可惜他已去世多年。淳于先生虽然不及伯父博学多才,好歹也算机敏,能说会道。
他斗胆拜见了钟太后。见了面,他就自报家门,钟太后得知他是贤臣的侄子,顿时对他产生好感。紧接着,淳于先生跪伏钟太后跟前痛哭流涕,一边哭泣,一边诉说:说先王自听了钟后劝诫后励精图治,齐国政事清明,日益繁荣富强。宫廷乐手都十分爱戴先王,恨不得陪他一起殉葬。如此如泣如诉,让钟太后忍不住泪流满面。接着,淳于先生如实吐露心中的苦衷,担心新王爱听单人独奏,要削减大部分乐手。钟太后则叫淳于先生不必多虑,她会让新王妥善处理。
太后表了态,淳于先生心里也就踏实了,因为他知道钟太后的分量,先王在时对她言听计从,新王不会不买她的账。其实,乐队打交道最多的是另一位太后(原王妃)夏迎春,美貌动人,能歌善舞,时常陪宣王歌舞宴乐,不过她只是玩伴,政事从不过问。倒是钟太后长得可谓其貌不扬,但非常有头脑,对政事与时局了如指掌。所以,宫中私下流行一个说法:“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宣王去世后,田地每天到钟太后处请安,并请教国事,钟太后直接耳提面命。
这一天,田地照常去请安,并就先王葬礼进行最后一次商定。钟太后问葬礼上是否让乐队搞大合奏,田地回答这事早已定好了,先王生前爱听大合奏,肯定要以大合奏为他送行。钟太后点点头,又问以后如何处置乐队;田地回答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钟太后接着问,听说你喜欢乐手单独吹奏,等你登基之后,要把乐队规模压缩,只保留少数乐手?田地支吾其词地说:这个,这个,我还没有考虑。钟太后毫不含混地说:依我看,还是维持现状为好。其一,你要是取消合奏改为独奏,在国内外肯定会造成重大影响,外国人甚至会以为你刻意改弦更张,背离先王治国方向;其二,一支宏大的乐队解散了,别人会以为咱齐国实力下降,就连一支乐队也难供养;其三,大多数乐手如若下岗,不安定因素势必增强。听了这番话,田地连连点头:母后言之有理,孩儿谨遵您的教诲,一切保持先王时的原样。
办完先王的丧事,新王田地正式登基,史称齐湣王。上台之后,果然没有精简乐队,依旧沿袭宣王的做法,每次赏乐必搞大合奏。
实际上,田地做太子时较为欣赏独奏,也是事出有因。他之所以不愿搞大合奏,就是担心整出大动静,以免引起父王怀疑,怕父王以为他沉湎声色,甚至与父王攀比。如今做了大王,他再也不必小心翼翼,该讲排场时肯定要讲排场。所以,他不仅不排斥大合奏,而且渐渐喜欢上这种演奏方式;大合奏虽然不及独奏悠扬悦耳,但场面宏大,气势磅礴,音声响亮。作为君王身临其境,更感觉情趣激昂,神采飞扬,高高在上。
湣王保留乐队规模,无疑让众多乐手偷着乐。经历短暂的担惊受怕日子后,他们又恢复正常生活,依然按部就班地参加大合奏。很少有人想到提高技艺,只要跟着一场凑合就行了,反正工钱丝毫不少。除了淳于先生,谁也没在意南郭先生悄然逃走。
南郭先生逃走之后,辗转到乡村,依然以吹奏为生。乡村殷实人家,大凡遇到婚丧喜庆,通常会邀请南郭先生吹奏,活跃一下气氛。在乡村吹奏,不仅让南郭先生得到一些报酬,而且收获了尊重与自信;他的吹奏谈不上精湛,却为大众喜闻乐见,故而颇受雇主与听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