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议题
李嘉诚撤资动了谁的奶酪?
近日,有人发表长文《别让李嘉诚跑了》,该文指出,鉴于李嘉诚最近20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其撤资行为似乎不仅是商业那么简单。“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得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商人李嘉诚,真的不能走吗?
@齐航:抛售有风险、难盈利的资产,转而投向更稳健安全、收益更高的标的,这不过是正常商人都会有的逐利而动。多一个名为“李嘉诚”的光环,也不该扭曲事情的本质。但就此拿一种衡量“圣人”的道德标尺,去衡量一个在商业上建功无数的企业家,显然搞错了方向。商业的本质是“利他然后利己”,若未创造利他的实质性价值,就不会有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但如果只讲利他而不讲利己,便不再是企业家,而是慈善家。企业家李嘉诚向来进退有度,在规则框架内博取更大收益,这就够了。总之一句话:在商言商。
@刘胜军:如果把“名+利”作为李嘉诚的目标函数的话,那么李嘉诚此次看空中国是一次“精明但不高明”的失算之举。精明之处在于,在自己即将引退之时,把资产转移到法治更为完善的欧美国家,也算一种“保全之策”。然而他没有料到此举引发众多指责,其苦心经营的“首富光环”、“超人形象”甚至与丰厚的“政治资本”毁于一旦。
@项向荣:李嘉诚走还是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以肯定的是,这并不是什么中国经济产生危险的信号,作为市场行为的撤资也无足轻重。在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全球第二体量的今天,我们不缺李嘉诚这一类型的企业家。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缺乏的是乔布斯式的创新精神。
@刘海明:想想我们的不足,想想李嘉诚曾经的“好”,对李嘉诚对撤资行为表示理解并尊重。毕竟,单方面的喋喋不休,给人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这样的“怨妇”,只抱怨别人,不审视自己。对于商业伙伴的离去,多点美好的怀念,多点由衷地感谢,比强迫别人回来要明智许多。
微观
@王志安:前些年社会上流行“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段子,我非常不喜欢。这种将严肃的社会问题娱乐化的方式,将复杂的社会现象高度简单化了,也助长了在类似新闻出现时,人们依循既定的思维模式判断所谓真相的毛病。这世界非常复杂,遇到义愤填膺的事,不盲从,相信证据而不是道德愤慨,非常宝贵。
@曹林:我们在生活中不免因小事与人发生冲突,往往谈不上什么太大的是非。但是,网络,尤其是微博,会太快、太轻易地把我们本来没有机会或不想广泛传播的情绪、未经仔细审查的想法传播出去,因此也就太快太轻易地与他人发生观点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