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贤龙
如果明白行业龙头不能驱动增长的原因,对于这一轮普遍的下滑信号,就可以有深刻的解读。
今年巨头的半年报惊人的一致,趋势明显:双汇营业额下降3.27%,蒙牛集团收入减少1.1%,康师傅营业额下降11.52%,统一营业收入下降2.9%……为什么巨头也会下滑?这些行业龙头驱动销量有机增长的手段不可谓不多:扩大销售区域、增加销售网点、开辟新销售渠道(电商、社群电商)、渠道下沉、深度分销、终端拦截、广告轰炸、明星大片、投放新产品、内部销售奖励、渠道促销压货,这些增量措施,行业龙头没有不曾用过的:有手段、有实力、有人手,为什么这些都不管用了?
既然不是营销手段没有用,那么下滑的原因只有一个:消费者购买龙头品牌的产品数量(含频次、单次购买量)下降了。也就是说,要么是消费者没钱了,要么就是消费者把钱花在了别的产品上。当下中国消费是购买力不足还是购买力转移,不用数字凭借常识也可以得出判断:消费者不再对目前的领导品牌忠诚,他们对于创新产品、特色产品的购买热情超乎想象。从日本带马桶盖回国还没散去,今年国庆黄金周有40多万人次去了日本。
从消费电子产品到日用品到食品,海外代购形成一个产业,进口啤酒销量增长4倍,各种进口食品、海鲜销量暴增,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购买意愿空前强烈。
反观国内的龙头品牌,有的竟然还在搞双重产品标准,宣称供应香港的产品品质优于国内,该品牌在微博、微信上被潮水般讽刺淹没。如此龙头品牌,还能让消费者有信心吗?
我认为,数量增长到了尽头是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的“主流换挡”的基本现实,不是这次巨头普遍下滑的核心原因。巨头销量下滑透露的玄机或信号只有一个:中国的行业龙头企业,如果还不从根本上改变漠视消费者健康权益的生产者思维,会首先被最具购买力的消费者抛弃!
工业化时代依靠“两高两低”(高广告、高促销,低成本、低品质)产品策略攻城略地的行业龙头品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化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品牌垄断媒体给消费者洗脑的广告拜物教失灵了,依靠通路贿赂阻止中小企业成长的渠道霸权被瓦解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知情度、鉴别力、口碑传播力,让品牌洗脑、终端垄断的效能降低。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是小马驹在成长,创新的优质产品都是小黑马,它们更能获得最具购买力的消费者的青睐。请问:丧钟为谁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