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义星 李言英
一场足球比赛直播,令铁杆球迷如痴似狂,喝着啤酒直喊加油。一部优秀的关于足球的文学作品,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世界杯”,叫人无不拍案叫绝,即使看到下半夜、凌晨,也毫无倦意。齐文化博物院院长马国庆先生的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神鞠》(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封面题字,国际足联执委、亚洲足联副主席、中国足协副主席张吉龙撰序),就是一场夺人眼球的“世界杯”。
齐国故都临淄是一片燃烧过的土地,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个神奇的地方,诞生了一个个神奇的人物,谱写了一篇篇神奇的故事,创造了一卷卷神奇的历史。山东淄博临淄的蹴鞠是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神鞠》就是写蹴鞠的。生于齐长于齐、并且作为蹴鞠传承代表的作者,潜心“逮住”这一重大题材,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小说这一文学形式,以蹴鞠为线索,叙述神奇的蹴鞠故事,塑造神奇的蹴鞠人物,展现神奇的蹴鞠风貌,而且把种种神奇置于泱泱齐风、牛山巍巍和淄水浤浤,置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风云沧桑,置于燕国乐毅伐齐、田单复国的历史背景,置于齐地齐人齐俗齐物齐景的毓秀钟灵,置于王孙贾、钟离北溪、东方暮云诸位英雄壮士的勇武报国,置于南妮和钟离北溪的悲欢离合,置于天润、天泽兄弟与可怡、可心一对双胞胎的爱情故事,力求达到一种“聆听遥远的回响,辉映历史的车轮”之艺术效果,使历史和文化,文化和历史,历史和民情风俗以至蹴鞠竞技和人的精神生活,有机贴合,相得益彰,“并给它穿上民俗民艺美丽的衣衫,用以安慰自己的生命,补偿自己的命运,消除现实强加给自己的苦难,并使生活有滋有味”(冯骥才语)。
《神鞠》社会背景凝重、气势恢弘洒脱、故事奇崛瑰丽、篇章构思缜密、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涵盖的东西是说不尽的。本文拟就小说成功地以景述情、缘情叙景的景物描写和浓而醇地表现战国时期临淄地区的民情风俗略作评述。
优秀的小说离不开成功的景物描写。小说中的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了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人的本性本质和社会根源。沈从文先生说:“善于使用手中一支笔为山水传神写照,令读者如身莅其境,一心向往。”正因如此,作者倾情于齐天齐地齐景齐境,让远隔两千多年前的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山川河溪、树木花草、虫鱼鸟兽,皆活在文字里,使读者一经开卷,就沉浸浓郁,被它所吸引,所陶醉,所美化。“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对“雨”的描绘与运用,可谓匠心独具,巧妙得很。许多故事情节的展开和篇章结构的推进皆缘于这个“调皮的精灵”。俗话说“无巧不成书”,陈天泽与可心这对少年男女的偶然相遇就是因为一场暴雨:“天上已经乌云密布……雨来得很快、很猛……四处一片昏暗,电闪雷鸣”,被暴雨浇淋在野地里迷失了方向的可心只好躲到大树下捂着脸抽泣。这时,天泽来到了她的面前。他把自己身上的蓑衣让给了她。事情突然,情境特殊,最后两个人同披一件蓑衣,共顶一个斗笠,在大树下避雨。半个时辰过去,终于等来了“渐渐地,雨变小了,仍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雨后天黑,为躲山洪,两人一起穿过树林和灌木丛,来到了林木遮掩的“娇人洞”。是天泽点起了篝火,到小溪里逮来了红翅鱼,烧出了茼叶香鱼,并为可心烘干了衣服。就这样,一对天真无邪的少年情窦初开、两情相悦,由此开始了相互的倾慕与爱恋,自然也就有了之后的“月亮湾相会”:“清风白云为伴,绿树红花偎依。蝉息蛙藏为之而沉,鸟欢虫飞因之而醉”,“风儿,轻轻的;花儿,艳艳的;鸟儿,欢欢的”,“大树下,溪流边,铺满绿草、鲜花的蜡条丛边,有一个用茼叶和花瓣做成的花床。花床上,一对幸福的恋人在酣眠”。爱情的花儿终结硕果,“金童玉女双双喜”,在小年后三天的一个良辰吉日,天泽、可心与天润、可怡双双结为鸾俦,燕尔新婚,鱼水和谐。因为“躲雨”而相识相恋,到喜结伉俪,这样的大团圆结局,正是众望所归,皆大欢喜,尤为切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和人性的善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天泽与贵族公子王孙贾的交往,也是因为大“雨”作媒。经钟离北溪的引见,天泽与王孙贾初识于蹴鞠比试。王孙贾对天泽的蹴鞠技艺钦佩不已,许诺要将所骑“雪狮子”馈赠给天泽。一番切磋之后,他们众人正在淄河河畔品尝薄荷香茶,叙旧话新。钟离北溪忽然在不经意之间发现天上“燕子钻天”,“刚才晴好的天空云层在逐渐聚集,风也开始变硬了”。于是,钟离北溪建议王孙贾趁着大雨未至、山洪未到,提早赶回临淄城。王孙贾欲兑现赠马的承诺,徒步回城,而天泽担心他徒步返程会耽搁时间将被淋在路上,坚辞不收。眼看天边的云层越积越厚,风也越来越大。王孙贾“认蹬上马”,招呼随从扬鞭而去,但“天泽这个兄弟我认定了”的主意却坚定不移。正是“大雨将至”,使王孙贾对天泽认得那么真,那么深,那么确。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暴雨倾注”,怎能使天泽和可心一对好因缘的故事绮丽动人,缠绕于读者指间?如果没有“大雨将至”,王孙贾怎能“认定”天泽这位刎颈之交,以至后来患难与共,保家为国,酣战沙场,成为田单复国的中坚砥柱?作者精心运筹小说中的“雨”,用来展开、勾连故事情节和推进篇章结构,同时也有着暗示人物“风雨人生”的作用,可谓“雨”意深远,妙笔生花,甚是精当。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小说中的“雪”、“云”、“风”和“雨”一样,也有着相同的妙处。
小说景物描写的成功,还在于作者颇费心机地用以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暗示人物的命运。其中当数“鸟儿”写得最有灵气,最让人感觉意境幽远。“太阳还很高,林间的蝉鸣不绝于耳,偶尔传来几声婉转的鸟叫,更显得林子里幽静了几分”——这里山幽林静之美的意境显然得益于唐代诗人常建“山光悦鸟性”和南朝诗人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千古佳句,既凸显描景绘物富有文采,更烘托了天泽此时的兴致;淄河畔,蓝溪边,“鸟儿在林间呼朋引伴,叫个不停”,顽皮的可心趁母亲不在家,像只快乐的小鸟,自个儿转悠到了稷山脚下的马莲台,因为又热又困,在清新的花草丛中“安然地睡着了”;因为可心的酣眠误了回家的时间,和天泽在大雨中相遇,两人在大树下避雨,斗笠做顶,蓑衣为栏。“避雨港”中的这对少年男女,不得不互相靠近距离,“远处的树桠间有一个树洞,两只避雨的小鸟也在那里互相依偎在一起,相互梳理着羽毛,呢喃个不停”,刻画得太细腻了!这时的天泽和可心,也“依偎着在蓑衣里抬头望天,像两只雨中蜷缩在窝里探头探脑的小燕子”。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以人比燕,以燕喻人,燕语即人语,这无疑是在暗示二人莺俦燕侣的幸福美好的未来。避雨之后的第二天清晨,“蛙声和虫鸣渐渐听不到了,林间的鸟儿开始欢唱起来”,“各种鸟开始在林间欢唱,奏着属于自己的曲调”,因为这时的天泽和可心已经心有灵犀,初遇的羞涩已经化为燕语莺呼。小说《暮云代戮王孙贾》一章中的“夜”,亦颇为值得咀嚼,“暮色渐浓,晚风阵阵,离人衣袂飘飘,泪痕始干”,如此悲壮的情景,将燕军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的东方暮云毅然决然代王孙贾受戮,果然被燕军钉死在绞刑架上。当王孙贾身负东方暮云的尸体,带着一行人等杀出燕军重围,来到牛山脚下,将东方暮云安葬之时,“天色已经很晚,众人擎着火把”,“幽幽的火苗将两人(王孙贾和尚巧儿)的身影拉得很长,随风飘曳,一直到天亮”,意在告诉人们,东方暮云虽为国捐躯,长眠九泉,但他的赤胆忠魂犹如万物之源的熊熊之火,激励着众位志士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刘勰《文心雕龙》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小说中多次描写放河灯,而小说结尾的“放河灯”最为精彩。“夜色深沉”,南妮、可怡、可心母子三人在为东方暮云等扫墓后,在淄河畔放河灯,“河灯随水漂流,渐漂渐远,宛如一颗颗星星在河水里荡来荡去,闪烁着漂向远方”,“是夜,天空繁星点点,星汉灿烂……”洋洋洒洒40万字的小说就此打住,言已尽而意未穷。细心揣摩,乃感到耐读,耐品,犹如吃橄榄一样,越细嚼越有味道。放河灯又称放荷灯,是一种民间祭祀及宗教活动,用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人们的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随着河灯的渐逝渐远,在天有灵的壮士对南妮他们的无尽悼念一定幽幽地感到欣慰。仰望星空,繁星点点,璀璨晶莹,每个星星都诉说着一个熠熠动人的故事,一切都那么神圣,那么神秘;星汉灿烂,暗示着后人将秉承爱国志士们筚路蓝缕的精神,薪火相传,勇往直前。
因为小说摹景抒情、烘托气氛、塑造人物、推定情节发展、增强语言音律美和修辞美的需要,在小说中,尤其是在小说的前半部分,精致纯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随处可见:“牛山脚,有一处常年喷涌温水的清泉,泉水冬温夏凉,清澈甘甜……;溪水从山中迤逦而出,出山后地势平缓,水流就平稳下来,加上蓝天的映衬,就形成了一条淡蓝色的水域,当地人称之为‘蓝溪。蓝溪一带,美得令人神往”。“漩涡宕开的方向正好是淄河的河床,绿绿的瓜田之间,隐隐约约地露出了大大小小、长长圆圆的瓜来,又点缀了无数的小花,真像一片绿毯上撒了无数的珍珠;远处是一条墨绿色的丝带,那是淄河水在静静地流淌,伴着落日的余辉,熠熠闪光”。“溪水叮咚,在阳光的映衬下,泛着金光,淙淙地向远处流去。溪边的花草树丛都湿漉漉的,挂着晶莹的露珠,映着阳光,晶莹透剔,像一颗颗珍珠洒落在上面……薄薄的轻雾在四周泛起升腾,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形成一根根五彩的光柱,如梦幻一般环绕在可心的周围”。“淄江之春很是妩媚,东风过处,像一个妙龄少女展现着她秀美的容颜和曼妙的身姿”。“像这样散文化、诗化的描写景色的语言,只要某个地方需要,作者一定悉心遣词运句,联类不穷,摹声状情,绘声绘色,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清音有余。写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写人物,描写景物实际关注的乃是人物的心灵,所以小说中许多的景物描写都有一点浪漫,笔下颇具人情风情。正因为小说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贴着人物描绘,贴着性格描绘,故而韬晦出了陈天润的憨厚淳朴、陈天泽的鞠艺高强、可怡、可心的清纯灵巧、南妮的敢爱敢恨、王孙贾的爱国忠君、钟离北溪的豪气潇洒、东方暮云的大义殉国、穆阳的扛鼎取信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上述人物都凝聚着先秦以来齐人坚毅不拔、好勇足智、侠义豪爽、开放豁达、富有活力的正义力量,也非常切合那一历史时代临淄人重教化、讲德义、尚节操、重义士的典型性格和社会风习。又因为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或系家人亲情,或是男女恋情,或为同志友情,关系密切无间,于是人物与人物之间自然产生一种烘云托月、相映生辉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辉,强烈地生发出一种豪情悲壮、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文学效应,直沁读者心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山水有情,烟云供养,情思如梦,摹景饱满了人物,人物成就了小说。拨离冗杂与浮躁,静心阅读《神鞠》,读者会时时感到,齐山齐水总关情的温馨浪漫,家园河山的不可分割,国难家仇恨未消的悲欢离合,皆饱含着历史的凝重和人性的美好,可圈可点,可评可赞。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我的故事不是历史,却源于历史;不是历史原貌,却是历史的风貌,是艺术化的历史和文化,或者说是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化。”这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呼应,是审美共鸣的体验,也是作者思想境界和文学才华的显现。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情风俗是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而历久弥新的遗传密码,折射着历史和时代的精华,是中华文化之根。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小说也是一个特殊地域人们的民俗文化史。《神鞠》所表现的齐地民情风俗,呈现出醇郁的抒情气息,可谓很有特点,自然逼真。比如对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牛山庙会的介绍。每逢庙会,在六天的时间里,人们或游春踏青,或秋日登高,或酬神祭祖,或以鞠会友,或买卖交易,或相知相恋,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牛山,位于今临淄区齐陵街道境内,海拔 174米,山体植被丰茂,山顶林木秀美,日间云气蒸腾,入夜水气凝聚。自春秋战国以来即负盛名,被视为临淄名山之一,脍炙人口的“临淄八大景诗”将“春回牛山雨蒙蒙”列入八大景之一。相传公元前26世纪,黄帝在涿鹿大战蚩尤,屡战不胜,遂命令大将神荼、郁垒在东海流波山捉了一只夔牛,在淄河岸边一座山下,用牛皮做了一面大战鼓,而把牛头、牛骨埋在了山上。以后,每年夏天雨季、淄水爆发,夜间,就会听见山上凄凉的“哞哞”牛叫。因此,人们称此山曰“牛山”。当地人春耕和秋收后,都前往祭山拜牛,祈祷山川、神牛保佑平安幸福和取得好收成。又如天润与可怡相识时的“吃冰”,在齐地腊月里吃冰,来年肚子里是不生虫的。为了讨个吉利,所吃之冰,还须是雪化后顺着房檐凝结成的“龙坠”。冰肌雪肠、冰肌玉骨、冰洁玉清,寓意太丰富了。又如天润、天泽兄弟与可怡、可心一对双胞胎虽已定终身,但合卺婚礼前,仍要按照齐地民情风俗一一做来:提亲、合八字、下聘礼、请期、送嫁妆、铺房、花车亲迎、过门、拜堂、合卺共饮、入洞房、闹房、祭祖、回门。史载,周代以后,婚姻礼俗日趋繁琐,而姜太公建立了齐国,采取“因其俗、简其礼”的治国政策,又较多地沿袭了原土著东夷人的婚姻礼俗,于是形成了齐地自己的风俗特点。当年的齐地齐人,还沿续着从先秦时就有的独特习俗,青年男女私定终身后,到俗称“洞房”的马莲台“娇人洞”去入洞房、过蜜月,过完了蜜月,才该成家。小说中,南妮和东娃(钟离北溪)、天泽和可心的爱情婚姻都有这样本真、原始的经历。从姜太公首封建齐始,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近800年,如果算上作为秦末复辟齐国都城和汉朝齐国王城,历史约1200年之久。“齐地方二千余里……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战国策·齐策》) “蹋鞠”就是蹴鞠。语言是和内容粘在一起的,小说写南妮从偏远的山村第一次进临淄城“去王孙府走亲戚”时,“打铁的、铸铜的、做骨架的、做陶器的、玩杂耍的、蹴鞠的、斗鸡的、卖小吃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呈现出了临淄城的集市和手工作坊聚集的地方——庄岳之间的繁华与热闹。悉心读思,使人向往之,憧憬之,感叹之。这正显示出作者手中那支会叙事、善体物、富感情、讲文采的笔的学养与功力。其他民情风俗,还有“天齐渊”、“白兔丘”、“金山”、“峰山”、“公冶长懂鸟语”、“皮狐子娘好狠心”等民间传说,“小妮子,细溜溜,走起路来扭三扭”、“三月里呀青草青,我和哥哥放风筝”、“大罗盹,卖胭脂,蒸个馍馍咱俩啃”等临淄民谣,以及“柏寝台蹴鞠王南北争霸”、“八蜡之俗”、“新婚夫妇拜天地”等盛况描述和“吃田螺、金丝野鸭蛋”等细节描写,这些都是齐地民情风俗的典型表现,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都与蹴鞠文化息息相关,让人们看了以后,备感亲切、温馨、美好、鲜活、安适。民俗是文化的活化石,这些对民情风俗的叙写,都准确细致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齐地齐人的社会生活。
丰富厚重、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临淄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沉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非遗,匹夫有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神鞠》正是以比较成功的景物描写和表现民情风俗,为顽强地诉说临淄的辉煌凝聚了亮丽的色彩。《神鞠》为如何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新的尝试与突破;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增添了正能量。
李言英:山东人民出版社。
毕义星: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