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青,李庆铭
(1. 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2. 天津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
历史城区保护中的绿色交通系统规划探索
——以河南省淮阳古城区保护规划为例
夏 青1 2,李庆铭1
(1. 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2. 天津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
历史城区街巷格局的保护要求其保持窄路密网的低容量交通状态,居民生活氛围的保护又需要引入现代交通以融入现代化生活.因此,需要在相应保护体系下,在历史城区采取特殊的方式实现绿色交通.笔者利用空间句法模型,对历史城区特征进行分析,并从小汽车动静态交通、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的角度,以淮阳古城区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城区保护体系下的绿色交通系统规划进行了探索.
历史城区;保护规划;绿色交通系统;空间句法
历史城区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及其周边环境,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历史城区的交通问题研究一直是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城区往往具有自古延续而来的街巷格局以及居民长久居住其中而积淀的生活氛围,街巷格局的保护要求使得历史城区往往不能实现高容量的现代化交通方案,但生活氛围的保护又需要不断改善城区内居民的生活条件,引入现代化交通,这成为历史城区居民平等融入现代化生活的迫切需要.面对矛盾,需要在相应保护体系下,在历史城区采取特殊的方式实现绿色交通.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常被用来对城市发展的街道与公共空间进行深度、可达性、密度等分析,可作为道路交通组织分析与规划的依据.本文利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进行分析和验证,确定历史城区的交通特征,并以淮阳古城区保护规划为例,从道路组织、车行组织、慢行组织、旅游游线和停车设施方面,对历史城区交通组织的问题和特点进行分析,并依托空间句法分析的结果,对保护体系下的交通系统绿色组织进行规划探索.
1.1 绿色交通的概念
1994 年,克里斯·布拉德肖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green transport hierarchy)的概念[1],主张城市中交通方式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其消耗能源的优先级确定其地位和发展次序,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交通方式能源消耗优先级排序
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从交通工具上看,绿色交通工具包括各种低污染车辆,如双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太阳能汽车等.绿色交通还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等[2].绿色交通的广泛应用,可以使城市获得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效益,以低污染的交通工具完成社会经济活动所需的交通出行,通常可以表述为“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三方面合一的整体框架[3].在相关文献对于绿色交通的具体实施方面的表述中,通常的措施包括:减少私人机动车辆的使用;鼓励步行;提倡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与车辆等.
1.2 绿色交通的基本特点
绿色交通应遵循平等性、协调性、有序性、平衡性和延续性原则,即协调好交通与环境、动态与静态交通、市域与对外交通的关系,坚持土地利用混合布局模式,尽可能减少通勤出行量、注重保护地方传统风貌及历史文脉的延续,延续地方特色.
绿色交通,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并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强调城市交通“绿色性”,即交通环境污染减轻及交通资源合理利用.绿色交通的本质是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因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依靠的是人和物的移动而非车辆的移动,且在满足交通出行需求及使用者满意度的前提下,对城区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化.绿色交通组织层面包含对道路设施的整理与优化,在绿色交通方式和管理层面包含大力倡导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两类主要绿色出行方式、对小汽车交通的控制以及对旅游、静态停车等交通的引导.
2.1 历史城区的保护要求
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保护的对象通常包括城区的街巷空间格局和历史城区内的历史建筑,同时还应对历史城区和街巷空间的功能进行保护和延续.因此,在编制工作中,会把保护工作放在首位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城区的历史风貌,对部分外围道路进行优化和调整,将穿城车流进行分流疏导,城内辟为慢行交通区域;并通过一些城市设计手段,改善城区的空间关系,便于旅游者更深入地探访.但这样却忽略了需要保护的一个重要因素——居民.历史城区的居民同样有改善生活、改善出行条件的要求,如果仅仅注重公共空间的塑造而忽略共有空间的保持,历史城区生活氛围的延续将无从实现.
2.2 历史城区的交通组织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2.2.1 道路窄密而错落
我国现存的历史城区大多形成于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的年代,《周礼·考工记》中所记载的“城”,除通向城门的经纬干道通行车马以外,城中大部分街道均限于步行,且由于严格的里坊制度,居民步行范围较小,因此在居住里坊周边可逐步形成主要生活空间.
淮阳古城区现状面积约为1.49 km2,外围有龙湖环绕,在古城区城墙基址范围内还有四座内湖.古城区内的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大同街、新华大街及民生街进行,还有用于古城区内联系交通的次要道路,古城区内不均匀分布大量里巷与支路,城墙基址上形成两圈不完整的环城道路,如图2所示.利用DepthMap软件[4]对淮阳古城区现状进行分析,当以200 m为半径时,里坊周边的街网线密度最高,可以发现,淮阳古城区现状居民的活动仍处于步行尺度的里坊范围.
图2 淮阳古城区道路系统现状
而由于自发不规范的住宅建设以及城墙、水系等物理条件的制约,导致历史城区中广泛存在道路网高密度而道路呈尽端或错位交叉的现象,这些不能完全对位的道路对历史城区的车辆通行仍形成种种瓶颈[5].
同时,历史城区的街道窄而密,且沿街建筑层高较低,通常产生的街道宽高比(D/H)较为适中,因此给予行人的心理感受也会是怡然的[6].相关研究证明,当街道宽高比保持在1左右时,街道空间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封闭性,行人能够清晰感受到街道空间的体量,但还不会感受到狭窄和压抑,如图3所示.
图3 街道空间D/H关系
2.2.2 交通压力大,出行环境恶劣
历史城区大多重叠于现状城区中,因此必将会承担城区部分交通职能.而主要生活性街道与交通职能重合,加剧了交通压力.利用DepthMap软件对淮阳古城区街道整合度进行分析,可见以新华大街、大同街、人民街、民生街形成整合度核心,向外逐次降低,其中以新华大街中段最高,形态与淮阳古城区的龟背地形相重叠.对于整合度分析而言,街道整合度水平高,则可证明街道空间的可达性高.整合度核心附近的街区,往往经济更为繁荣,人气更为旺盛,且聚集了历史城区最主要的城市功能,这与淮阳古城区的现状相吻合,同时对街网线密度进行分析,可见淮阳古城区现状的核心街区是与其整合度核心相符合的,如图4所示.
图4 淮阳古城区空间整合度分析
在空间句法分析中,通过对选择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人们在日常出行时通常选择的路径,这也是呈现日常交通出行的特征.通过分析可发现,淮阳古城区的交通出行主要选择的道路与古城整合度核心相吻合,除大同街、新华大街、民生街三条干道外,可选择的出行路径少,商业服务与交通功能的叠加作用,加剧了古城区的交通压力,如图5所示.
古城区街道交通资源本已紧张,继而在交通压力加剧、慢行交通减退和停车空间减少的共同作用下,出行环境愈发恶劣.
图5 淮阳古城区选择度分析
2.2.3 客运需求旺盛,供求矛盾突出
由于历史城区中积聚了远多于城市其他地区的生产与生活资源,对外来人口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居民多年凝结的乡土情结,使历史城区形成了较大的人口压力,丰富而多样的历史文化还会吸引众多游客,因此客运需求愈加旺盛.
对于居民而言,日常的出行通常希望实现快速通达以节省时间,就业和就学通常具有鲜明的工作日早晚通勤的特点,是日常出行的主要部分.而对于游客,由于他们通常抱有尽情游玩并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期望,因此出行主要包括历史城区中的景点和商业街,时空、路径与居民的通勤出行存在交叉,易形成突发而持续旺盛的客运需求.
由于历史城区的现状,可选择的客运交通工具范围较窄,只能采用较小的车辆,常常不能满足客运需求.而居民自发经营的观光车、自行车或三轮车,进一步挤占道路交通空间,加剧了客运供求矛盾,不仅带来交通与社会安全的问题,还会逐渐影响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2.3 历史城区保护体系下绿色交通组织优化
如今,保护的范畴已由历史城区物质环境拓展到包含历史文脉和人文活动的整体,因此在保护中,需要尽可能保持并促进原有的核心街区的人气.而结合绿色交通的含义和要求,更需要在历史城区保护规划编制中,以提效降耗为最终目标,对交通系统的各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
2.3.1 道路系统的优化
道路网的调整与优化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城区街道与里巷的历史文献与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7].利用空间句法软件进行分析,确定道路系统结构和优化方向,保留尺度怡人且长久保持生活气息的街道.对于宽高比不适宜的街巷,利用园林小品布置、垂直绿化、断面划分等方式进行调整与优化.为满足历史城区综合安全防御的需要,可在尊重道路街巷的历史格局前提下,适当调整现状的尽端路与错位路口.在道路系统优化完成后,再次利用DepthMap软件进行空间句法分析与验证.
2.3.2 车行交通组织的优化
车行交通组织,需要在对小汽车进行限制的同时推进公交优先.在对历史城区道路系统进行优化的同时,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以疏导绕行的环路及历史城区外围机动车停车场将小汽车交通限定在历史城区的有限区域,并采取间隔划定单行道路、机动车限夜间短时通行等措施,减少小汽车交通流对街道生活的干扰[8].对于公共交通,应在详细调查后,对线路进行调整和优化,采用适宜的低排放车型并优化运营调度作业,提高公交出行的分担率.
2.3.3 慢行交通的连续化
以步行、自行车为主的慢行交通由于低碳、无污染且适于所有出行主体,对实现绿色交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空间、密街巷的历史城区更为适用[9].因此,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中,需要对慢行交通设施进行专门的规划,保证慢行交通可连续.在地形条件适宜的地区还可采取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对慢行交通比例提升有较好的效益.对地块的用途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公共服务设施位于邻里间.同时对不利于历史城区保护的用地性质进行迁移和调整.
2.3.4 旅游游线组织的优化
对于历史城区外围同样包含众多重要景点的城市而言,合理地组织全市的旅游游线,对缓解历史城区中的交通问题也很有帮助.对于旅游散客可通过智能化终端或智慧标识系统的引导,采取前文所述的慢行交通措施进行游览.对于团体游客,则需通过交通疏导措施禁止其直接进入历史城区内,转而采用轻量、低能耗的观光车系统沿不同游线进行游览.
2.3.5 静态停车设施的优化
对于历史城区静态停车设施缺乏的问题,可采取的增量或减量措施,即通过技术手段在不影响历史城区风貌前提下增加停车位数量以及通过交通管理措施减少进入历史城区的机动车数量两种方式[10].而我国有的历史城区因具有较丰富的地下文化遗存,则需主要通过减量措施,减少因小汽车进入历史城区内部而产生的停车问题,在历史城区内更多地保留生活空间,延续传统的生活氛围.
3.1 淮阳古城区概况
淮阳县位于周口市东北部,古城区周边太昊陵、宛丘、平粮台等遗址及众多传统风俗习惯都为古城区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淮阳古城区位于淮阳城区东部,西邻县城新城区.古城区始建于西周时期,曾作为陈国和楚国的都城.民国时期的道路街巷格局延续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古城区外围由龙湖环抱,内部有内河环绕,形成“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北方水城景象.淮阳古城区为河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现有城墙墙基遗址、端敏袁公祠、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淮阳清真大寺等历史文化遗存需要保护,同时古城区承载人口过多、道路出行环境不佳,需要在保护规划的同时对古城区进行绿色交通系统的规划.
3.2 淮阳古城区绿色交通系统规划探索
3.2.1 道路组织优化
制定规划方案后,利用DepthMap软件对规划方案的轴线模型进行验证,目的是确保整合度核心不变,并根据分析确定交通出行路径(见图6).同时通过叠加分析古城区历史街巷格局,保留其中大部分的街巷体系,并使主要道路和街巷的宽度与现状的级别保持一致.并最终建立以人民街、民生街、大同街、西清廉街、南门西街、南门东街、平等北街、平等南街、钟楼街组成的“三横三纵”的主要道路网骨架,如图7所示.
图6 淮阳古城区规划交通选择度分析
图7 淮阳古城区道路系统规划
3.2.2 车行组织优化
利用DepthMap软件对规划方案的街网线密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规划方案形成以自由街、幸福街、大同街、西清廉街、北教育街、民生街及人民街围合、以鼓楼为中心的核心街区,与现状的核心街区位置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在车行交通组织中,按照软件分析结果确定车行组织要求,将主要的车行交通限制在古城区外围道路,核心街区内保持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行交通.
同时,由于古城区内现状承载了过高的生活职能与人口压力,需要从根源对车行交通进行调整.同时,为保证古城区规划后能保留足以承载历史文脉的基本生活职能,按照规划人口的公共设施配置要求保留县中医院、县实验小学及部分幼儿园,并按照用地功能进行位置调整,将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于核心区的新华步行街周边,将其余中小学迁址至新城区.
车行组织中,组成交通性环路,规定进城机动车辆须绕行环路以避免穿插入古城核心区;划定古城区核心街区的田字形主要生活性道路网格,把古城区的主要生活性活动维持在这一范围,夜间限定时段允许机动车通行,用于主要生活物资的运输;沿内湖外圈的东北半环规划为环湖的公园路,应急情况时可用于救灾应急响应和救援力量快速到达,如图8所示.
由于淮阳古城区现状公交系统仅包括承包运营的公交线路5条及部分私人运营的客运机动三轮车,远不能满足对小汽车交通加以限制后客运出行的需求,因此对通行古城区的公交线路进行重新规划,设置沿主要生活圈环行的及穿行古城区的观光线路各1条,另设引自外围并分别沿古城区外围道路通行的线路各1条,如图9所示.古城区内采取招手即停的方式,采用轻型公交车运营,并吸纳现有公交线路承包者和机动三轮车经营者加入正规公交运营体系,如图10所示.
图8 淮阳古城区交通系统规划
图9 淮阳古城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图10 淮阳古城区公交系统及参考车型
3.2.3 慢行组织优化
在前文所述的田字形生活道路网格范围内实行慢行交通体系化,街巷空间保持古城区原有适宜步行的空间尺度,同时针对街巷地面条件进行规定,主要采用条石、地砖等材料进行铺砌,并发动居民对街巷沿线的环境进行美化.与主要交通道路的人行道系统、内湖公园园路及外湖滨湖步行道共同组成连为一体的慢行交通系统,如图11所示.
图11 淮阳古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另外,在淮阳县城及古城区内推广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城门、观光停车场、主要交通枢纽以及古城主要景点处布设自行车服务点,如图12所示.
图12 淮阳古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
3.2.4 旅游游线优化
结合淮阳八景的历史资料,对淮阳县范围内的景点进行整合,通过4条线路整合古城区内外的景点,并确保古城区范围内的部分能有效地尊重绿色交通系统规划.以问祖祈福为主题,连接端敏袁公祠、鼓楼、画卦台与太昊陵景点;以先贤史迹为主题,连接读书台、弦歌台、陈胡公墓等景点;以省府文化为主题,连接鼓楼、钟楼、府治、学宫、文昌宫、月波寺等景点;以访古风情为主题,连接城墙公园、陈楚老街、平粮台遗址等景点.
3.2.5 静态停车优化
针对古城内停车设施需求矛盾突出以及古城范围地下文化遗存丰富的情况,规划采取减量化的静态停车优化措施,限制古城区外小汽车自平信、明化、孝义、永安四座城门进入古城区范围内,通过交通诱导标示引导游客将车辆停放在古城外的旅游停车场,并步行或换乘公交及公共自行车进入城内.而对于城内保留的生活居民,在主要交通环路周边设置区内居民专用的生活停车场,保证其合理的生活需要,同时通过宣传鼓励居民在城内转为采取步行或公共自行车出行.
在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体系中实现绿色交通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需要在分析现状后考虑到产生交通问题的各方面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调整.而空间句法又会在分析过程中获得较为客观且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因此在历史城区保护中建议列为常规的分析与评价手段,这对科学合理地确定交通系统的规划方案大有裨益.同时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政府部门、规划师、开发建设者以及居民等各方的通力协作,才会在全过程中不断体现绿色交通的意义与价值.
[1] 百度百科. 绿色交通[EB/OL].(2006-11-12)[2014-07-28]. http://www.baidu.com/link?url=1EwEG 159A7ChDuJ6VRUozSLyI8VKA1fktgnvTxyXZdu YnXlssVW7-ZEDjtEkbizseesGYhA3xnFa8OFTZRyeQ.
[2] 罗伯特·瑟夫洛.公交都市[M].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丁卫东,刘 明,杜胜品.交通方式与城市绿色交通[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0-53.
[4] 段 进,比尔·希列尔.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5] 范小勇.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道路交通规划研究[C]// 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7-143.
[6]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 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7] 魏 星,阴炳成,陈富昱,历史街区交通规划对策研究——以五大道为例[C]// 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5806-5811.
[8] 惠 英,张玉鑫,杨东援,等,历史街区的交通规划设计编制框架探讨[J]. 城市规划学刊,2009(5):101-106.
[9] 卢 骁,崔德平.基于和谐理念的城市历史街区的交通优化——以北京著名历史街区南锣鼓巷为例[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6-48.
[10] 宋新生,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建设“和谐交通”社会的必由之路[J]. 交通标准化,2006(6):23-26.
Study of Green Traffic System in Conversation Plan for Historical Cities:For the Example of Huaiyang Historical Sites,Henan Province
XIA Qing1 2,LI Qing-ming2
(1. School of Architecture,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2. School of Architectur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sites needs low volume traffic status with the narrow road and the streets networks. The protection of living atmosphere needs people to take in modern traffic modes so as to integrate into the modern life. Therefore,we have to take special measures to bring about green traffic in the conversation plan systems. This article uses the model of Space Syntax,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historic sites and views from the automobile traffic,public transport and slow traffic point and tries to explore the green traffic planning in the system of conversation plan of historical city with the example of Conversation Plan for Huaiyang Historical Sites,Henan Province.
historical cities;conversation plan;green traffic;space syntax
TU984.191
A
2095-719X(2015)06-0444-07
2014-12-30;
2015-02-28
夏 青(1955—),女,天津人,天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