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庆
地质环境治理助推永城生态文明建设
◎陈国庆
在微波荡漾的永城市日月湖畔,一群野生白鹭慵懒地信步在湖畔;
巍巍芒砀群山怀抱中的地质公园,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坐落于永城市新城区的幸福港湾小区内,来自塌陷区村庄的村民正陆续登记入住;
在永城市陈集镇,由塌陷区治理改造的冯寨天成牧业农场内生机勃勃,工人正在喂养鸡鸭鹅猪牛……
这一连串的场景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然而谁能想到,这里几年前还是采煤沉陷区和废弃的采石矿坑。“塌地”变景区,“烂山”成公园,翻天覆地的变化缘于永城市立足市情,探索创新,不遗余力地开展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
永城市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是全国百强县(市)之一。在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被划分为“成长型城市”。近年来,矿业经济在促进永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全市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矿区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永城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将开展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作为实施民生工程、打造生态国土的重要举措,通过落实“一项制度”、建设“一批项目”、实施“一大工程”、建成“一个公园”、抓好“两大重点”,探索出了一条平原矿区开展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美丽永城的新路子。
落实“一项制度”,即有效落实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自2009年永城市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以来,到2014年底,该市各矿山企业已累计缴存保证金5.49亿元,其中2014年缴存保证金8763万元。根据恢复治理工程完成情况,顺利返还1.47亿元,为永城开展采煤塌陷区恢复治理,切实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永城市地矿局局长蒋清伟介绍:“在保证金制度的落实上,我们从申报、审核、缴存、入户、返还,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监管机制。但缴存保证金不是目的,关键是如何合理高效利用。目前,我们已利用保证金开展了5个采煤塌陷区恢复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14653亩,真正发挥了保证金制度的应有作用。”
建设“一批项目”,即建设一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04年以来,永城市先后申报中央、省级财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7个,争取项目资金4.4亿元,用于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在农业主产区塌陷区治理上,采取以“复垦耕地+居住用地+鱼塘+高效生态农业用地”为主的模式治理;在城区周边集中连片塌陷区治理上,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开展了寰金湖生态居住区、天成牧业土地流转示范区等一批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通过“熟土剥离、挖深垫浅、超前复垦”等治理方式,永城市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区56128亩,新增建设用地6680亩、耕地38010亩、鱼塘11438亩,先后建成了陈四楼煤矿张大庄、城郊煤矿刘岗、新庄煤矿黄水寨等一批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区,初步实现了塌陷区综合治理和经济创收的双赢。同时,该市还改变以往“先塌陷,后搬迁”为“先搬迁,后塌陷”,与永煤、神火两大集团共建了一批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搬迁安置区,如投资1.2亿元建成的幸福港湾社区、投资1.6亿元建成的润桥社区,已安置群众2800户10000余人,塌陷区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实施“一大工程”,即精心实施永城市东西城区间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日月湖工程)。该工程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包括6平方公里水域、6平方公里生态绿地、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6平方公里高效农业用地。2013年,被列为全国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之一。截至目前,日月湖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开挖土方1955万立方米,形成水面4300余亩,园林绿化1442亩,修建道路20公里。2014年又晋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一个集高端生态休闲旅游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环境治理新区正逐步形成。
建成开放“一个公园”,即建成开放了芒砀山地质公园。芒砀山是豫东地区唯一出露古老基岩地区,因开山采石造成了大量废弃矿坑。为做好治理工作,永城市地矿局向省国土资源厅申报了芒砀山地质公园建设资格。2014年4月,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芒砀山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面向公众开放。这是一座以石灰岩地貌、花岗岩地貌为主,以典型地质遗迹、采矿遗址、矿山环境治理景观为辅,与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相互辉映的地质地貌型地质公园。截至目前,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独特的地质旅游资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下一步,我们还将大力整合永城市各类地质旅游资源,组合申报国家矿山公园。同时,以地质景观为主体,突出自然科学情趣、休闲观光和保健旅游、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建设永城地质旅游文化产业园。”蒋清伟局长不无骄傲地说。
抓好“两大重点”,就是抓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12年,永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编制了《永城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依托省地质测绘总院作技术支撑,运用遥感解译、INSAR等先进技术建设监测网,对永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和地貌景观等方面进行监测。目前,永城矿区共布设D级GPS控制点28个、监测点468个、地下水监测点37个,初步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档案。同时,该市不断深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成为全省首批15个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之一。
通过大力推进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永城市不仅治理了地面塌陷、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实现了以生态旅游带动多种产业的配套、协调发展。放眼未来,在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下,永城的采煤沉陷区将迅速恢复勃勃生机,永城这颗“豫东明珠”也将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者单位:永城市地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