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数据重塑教育信息化新格局
数据竞争力已经成为各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业内有一句话称“得
数据者得天下”,高校信息化已经从过去管理流程数字化,转向用户体验数据化,伴随IT 技术与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深度融合,高校信息化已经渐渐超越了业务流程数字化管理。
刚刚成立的五所高校与腾讯的“互联网+ 校园”联盟,将高校社群大数据推到聚光灯下。7 月初,腾讯公司与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五所高校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把触角深入到最活跃的终端社群——18 岁到25 岁的学生群体。根据协议,腾讯公司将与各高校在校务管理移动化、校内消费数字一体化、校园大数据挖掘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互联网公司对高校社群数据的青睐,打破了以往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传统合作格局,高校信息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终端数据将成为各家的必争资源。
活跃的数据,活跃的移动群体信息,给高校信息化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未知的领域。更多的数据产生于信息化流程之中,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整合,成为一个新的挑战。
标准化与规范管理的问题,是摆在眼前最大的障碍,高校信息化面临着又一种意义上的烟囱林立、无法共享的困局。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国内有不少高校已经先行一步。本期封面报道从高校数据服务的思路、顶层设计、数据治理、数据服务架构,以及数据安全与存储等层面,分析如何应对大数据时期高校信息化服务的挑战,为新形势下高校信息化服务拓展思路,提供参考。
关于大数据,有种观点是“数据即生意”,个人数据能够变成资产,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数据的CEO,这既给大数据时代描绘了无限可能,也让问题更加复杂化。七月召开的互联网大会上,贵阳大数据交易平台、阿里生意参谋平台等模式,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互联网不是现实的平行世界,不会成为法治的盲区,只有在法治的环境下,大数据才能造福于民。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大数据的阶段发展目标:到2020 年左右,基本形成国家数据开放共享和规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建立国家政府信息统一开放平台和基础数据资源库。让我们期待高校数据开放共享也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提升高校信息化水平,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