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方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涌聚于高校师生眼前,在师生惊喜信息资源极易获取的同时,又困惑于“需求知识枯竭”,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适时转变服务观念,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先进的服务手段,紧跟教学科研的步伐,尝试开展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科研难题为目的的知识服务。
关于什么是知识服务(Knowledge Services),目前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百度百科中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1]。李明理在《从知识管理到知识服务:学术信息数据库的发展转型》中指出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2]。傅云霞在《参考咨询服务走向知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提出知识服务是为读者目标驱动的加工型方案提供服务,它重视读者问题和问题环境的解决,是关心并致力于帮助读者找到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加强调利用自身具备的信息、知识和综合能力优势,对现有的文献进行二次加工,形成较为独特的,具有创新的性质,也具有独特附加价值且符合最终用户需求的信息再加工产品[3]。本文在总结多个知识服务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知识服务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知识搜集、知识整理和知识提供。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则是图书馆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所需的知识进行搜索、整理、归纳,然后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为其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知识产品的服务。
这种模式是图书馆根据院校专业设置情况配备相应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馆专业能力,也要掌握相应学科的知识。这种模式是学科馆员按照专业领域来组织图书馆的信息和知识,从而为相应专业的院系老师提供所需的信息和知识的服务模式。
现代图书馆现在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在知识服务过程中,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是指根据不同用户个体的需要,图书馆员需要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的专业知识,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的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根据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性质,提出了针对教学团队或者科研团队在知识服务方面的需求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集合众人智慧,依靠多方面专业图书馆员的知识,形成服务化的团队,跟进相应的教学团队或科研团队,从而持续性的为其提供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图书馆要想开展知识服务,必须首先明确开展知识服务的相关要求和具体内容,了解图书馆所服务用户的知识需求特点,以此确定开展知识服务的内容和方向。结合学院实际,考虑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的不同用户的知识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学科服务等给不同用户提供针对性地知识服务。
图书馆是个信息资源汇集地,但是,要做好知识服务的前提就是把众多的资源进行整合。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界可以借助CALIS服务平台,利用CALIS推出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来弥补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对互联网开放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进一步扩大图书馆资源总量。知识服务的提出,可以利用好这些整合资源,将整合的资源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知识提取,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他们最需要的知识资源。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客观优势,用户则可被称为图书馆的主观驱动力。一个图书馆发展的好坏更多的是在于用户服务满意度上。图书馆要想成功地开展好知识服务,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图书馆的用户了解知识服务的优势所在,并在宣传方面投入精力,通过实地宣传和网络宣传向用户介绍知识服务的功用,从而让用户主动使用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开展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要根据用户需求,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需求出发,依托不同院系学科需求,对知识服务的内容进行个性化设置,真正让读者感受到所接受的服务是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通过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用户服务满意度。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提供者归根到底还是图书馆员,因此,知识服务开展的好坏也直接取决于馆员素质的高低。馆员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要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要学习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学好服务对象的学科知识,使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够更上一层楼。此外,在提升馆员能力与素质方面,图书馆领导要积极地组织馆员外出培训学习,一方面可以了解知识服务的前沿动向,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其他院校的长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服务水平。
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在给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同时,最好将所做的服务记录下来,存到知识库中。通过知识服务库,馆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不同馆员之间的隐性知识(某一学科知识点、服务方法、服务技巧等)就得到了交流,可以提升图书馆整个知识服务团队的服务能力。
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提升自身服务与时俱进。通过知识服务的开展,既能解决教师特定的知识需求,协助教师知识应用与创新,又能发挥学科馆员独特的知识服务能力,创造增值价值的知识产品,进一步服务于院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从而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878908.ht[EB/OL].2015-4-22.
[2] 李明理.从知识管理到知识服务:学术信息数据库的发展转型[J].情报资料工作,2014(2):67-70.
[3] 傅云霞.参考咨询服务走向知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3(6):80-82.
[4] 陈春.科技图书馆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服务研究[D].兰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