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草莓灰霉病杀菌剂的筛选和复配作用研究

2015-12-22 07:49汤智鹏李茜陈朝东高成康杨春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单剂灰霉病杀菌剂

王 睿,汤智鹏,李茜,陈朝东,高成康,杨春平

(1.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农村发展局,四川青白江610300;2.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四川成都610000;3.四川省汉源县农业局,四川雅安625300;4.四川省天全县农业局,四川雅安6255003;5.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温江611130)

由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的最重要病害。近几年来,随着草莓的广泛种植,灰霉病问题也是日趋突出[1-4]。灰霉菌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腐生性强,寄主范围广,广泛侵染番茄、韭菜、甜瓜、葡萄等果蔬作物[5-7]。该病菌主要为害草莓果实,严重时还为害果柄、花梗,感病品种的病果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以上。草莓灰霉病不仅引起田间损失,且对草莓采后贮藏的危害极大[8-10]。

目前尚无高抗灰霉病的品种,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防治[11-13]。生产上防治草莓灰霉病的药剂主要有百菌清、甲霉灵、多霉灵等,但灰霉菌适应力强,极易产生抗药性[14-15],使用常用杀菌剂防治效果大大降低。为了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扩大杀菌谱和提高药效,多采用新的杀菌剂品种以及杀菌剂间的混配来防治该病害[16-17]。笔者选择常用的腐霉利、烯唑醇、三唑酮和嘧菌酯4种真菌杀菌剂,进行了室内离体筛选和复配作用研究,以期为防治草莓灰霉病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种。草莓灰霉病菌由四川农业大学无公害农药实验室提供。

1.1.2 供试药剂。98.4%腐霉利原药(辽宁省沈阳市红旗林药有限公司)、96.99%三唑酮原药(四川省化工研究设计院)、91.6%烯唑醇原药(四川省化工研究设计院)和98.8%嘧菌酯原药(安徽省瑞特农化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单剂室内毒力测定。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18],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19]测定。分别测定各处理对草莓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对照组菌落直径-药剂组菌落直径)/对照组菌落直径×100%

将生长抑菌率换成抑制机率值并作为纵坐标,药剂质量浓度转化为对数值作为横坐标,根据抑菌率进行机率值(y)与质量浓度对数(x)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求毒力回归方程,计算 EC50值及相关系数(r)等[20-21]。

1.2.2 复配药剂最佳配比筛选。根据“1.2.1”试验结果选出毒力较高的2种药剂,按比例混合法进行复配,然后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对草莓灰霉病菌进行生物测定。将药剂先配成一定浓度(腐霉利和烯唑醇都是 20.000、10.000、5.000、2.500、1.250、0.625 μg/ml),再按照体积比为1∶1、1∶2、2∶1、1∶4、4∶1进行复配,5个复配比例和2个单剂各对应浓度依次倍半稀释5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3次重复,以无菌水作为对照。在25℃下培养5~7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计算出各自的抑制率,求出混剂及单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并按照孙云沛等[22]提出用CTC来判断药剂混配的增效作用,通过毒性指数求出CTC。

2 结果与分析

2.1 4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 由表1可知,腐霉利抑制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最高,其EC50为 0.595 1 μg/ml;其次为烯唑醇,其 EC50为 0.763 1 μg/ml;三唑酮效果较差,其 EC50为 6.748 0 μg/ml;嘧菌酯毒力略高于三唑酮,其EC50为6.558 0 μg/ml。因此,选用腐霉利和烯唑醇进行下一步的复配研究。

2.2 腐霉利、烯唑醇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复配比例筛选 由表2可知,不同配比的腐霉利和烯唑醇混剂均对草莓灰霉菌有抑菌效果,但不同配比的菌丝抑制率不同,且都表现出相加作用。CTC最高的为腐霉利和烯唑醇配比为4∶1的处理,值为 111.737 4,其 EC50为0.557 1 μg/ml;其次为腐霉利和烯唑醇配比为 2∶1处理,CTC 值为 103.965 4,其 EC50为 0.617 7 μg/ml;腐霉利和烯唑醇配比为 1∶1、1∶2、1∶4处理的 CTC 值分别为102.822 0、98.430 9、96.204 7,其EC50分别为0.650 3、0.708 5、0.750 7 μg/ml。

表1 4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

表2 腐霉利与烯唑醇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

3 结论与讨论

单剂筛选结果显示,腐霉利和烯唑醇的EC50值最大,分别为 0.521 2 和 0.752 8 μg/ml,对草莓灰霉病病菌的抑制效果明显。从生产上考虑,腐霉利属于保护、治疗性杀菌剂,而烯唑醇为三唑类脱甲基抑制剂,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该2种药剂作用机理不同,在病害防治上使用范围较广且目前没有腐霉利和烯唑醇单剂复配产生交互抗性的报道,所以选取腐霉利和烯唑醇作为复配筛选的药剂。

由腐霉利和烯唑醇的复配筛选结果可知,各比例复配对草莓灰霉菌均有抑菌活力,都表现为相加作用,其中以腐霉利和烯唑醇配比为4∶1处理的抑菌活性最好,共毒系数为111.737 4。与腐霉利和烯唑醇单剂相比,该混剂具有杀菌谱广、应用范围扩大、可降低用量、克服单一用药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延长农药使用寿命等优点,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复配制剂的田间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高九思,张安全.保护地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7):85-86.

[2]李龙,梁晓鹏,徐亚秋.保护地草莓灰霉病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04(2):13.

[3]曾光辉,金秀敏.草莓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J].温州农业科技,2009(1):37-38.

[4]李国元.湖北省草莓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0l(4):17-19.

[5]李科孝,谢宏伟.大棚韭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1,27(2):46.

[6]倪秀红,赵杰.防治甜瓜灰霉病的药剂筛选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9(1):105-107.

[7]朱丽梅,张长青,陈浩,等.百合灰霉病高效杀菌剂的筛选和联合作用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1,27(3):1.

[8]刘琳.大棚草莓灰霉病的综合防治[J].山东林业科技,2004(4):16-17.

[9]朱孔华,李本良,廖开志,等.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学报,2009(9):22.

[10]张建人.南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1991,17(4):32-33.

[11]杨敬辉,陈宏州,吴琴燕,等.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9):94 -95.

[12]袁坤,吴光旭,郭春林,等.艾蒿提取物对草莓灰霉菌的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55 -56.

[13]刘玉连,焦瑞莲.日光温室草莓灰霉病的无公害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9):42 -43.

[14]刘波,叶钟音,刘经芬.速克灵抗灰霉病菌菌株性质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2,19(4):297 -301.

[15]张传博,易萌,孙云子,等.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4):3299 -3305.

[16]张京莉,李继军.剂型改造光明前途[J].现代科技译丛,2003(2):11-15.

[17]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29-233.

[18]朱春雨,吴文平,张弘,等.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9]黄彰欣.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57.

[20]张长青,马跃峰,马国良,等.防治春小麦赤霉病的室内药剂筛选[J].农业与技术,2005,25(3):62 -65.

[21]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2]SUN Y P,JOHNSON E R.Analysis of insecticides against houseflies[J].Entomology,1960(5):887 -892.

猜你喜欢
单剂灰霉病杀菌剂
联合用药防治扶桑绵粉蚧田间药效评价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12种杀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不同剂型布地奈德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