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研究∗

2015-12-22 02:16张朋阿英嘎赵凤霞
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援助强国竞技

张朋阿英嘎赵凤霞

(1.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研究∗

张朋1、2阿英嘎2赵凤霞1

(1.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思辨性阐述与策略思考,认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共生体,而非矛盾。体育强国金字塔建设其实质在于使“竞技体育”的塔尖越高、“群众体育”塔基越宽,塔尖决定发展的高度、塔基决定发展的宽度。同时又离不开体育的法治化、治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体育正向传播及友善交流的协同与催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理念,进一步推动对口体育援助是解决当今重竞技、轻群体的制度障碍,竞技体育的项目与区域发展失衡、管理与投入的不科学,群众体育的“情感疏离”等诸多问题的重要策略。

体育强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法治;公平

体育是人类重要的一项活动,体育在各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无论作为生存手段、宗教祭祀、生命延续、教化人心、消遣娱乐、文化展演,还是实现政治企图及经济价值,世界各国均把体育放到至高的地位。体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事关国家荣誉与民族尊重。我国学者吴蕴瑞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体育在中国教育上之地位及其提倡之方法》一文,即已指出体育是民族的需要、民生需要、捍卫国家需要、消遣需要[1]。我国从近代西方体育的传入到现代中、西体育文化的融合;从1932年派出5人队伍首次参加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及本土运动员的骄人战绩;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建设,国人在体育事业道路上不断前行,路途曲折但成绩斐然。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与荣登金牌榜首成为我国体育事业成长的重要节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并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这一论断不仅强调了体育的本质与作用,更重要的是指明了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即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强国不仅是竞技体育的领先,群众体育事业也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而其中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是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中核心问题、重中之重。

1 体育强国建设的“金字塔”内涵

体育强国的建设内涵不仅包括关于经常体育锻炼体育人口数量、金牌数量、体育产业经济贡献率、人均体育场地占有与使用面积、人均寿命等“量”的问题,更是包含着体育人口的锻炼质量、健康程度和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体育产业高精尖自主创新与研发层次、体育人才的成才率等“质”的问题。体育强国建设就在于把握量与质的整体性和完善性,不仅是某些单个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世界领先,更是体育理论与实务、体育教育与经济、竞技与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的整体攀升。是一种强烈鲜明国家复兴与民族崛起的情感体验与心理诉求[2]。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总结衡量体育强国有8个标准:(1)在奥运会上的体育成绩是否名列前茅;(2)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是否普及;(3)体育法律法规是否完善;(4)体育管理机制是否健全;(5)体育产业是否发达;(6)体育传播是否具有影响力;(7)体育科研成果是否先进;(8)体育国际交流是否丰富[3]。其中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与群众体育的普及率是两个重要指标。田雨普教授也认为体育强国是定性化概念,也应当有一定的量化标准,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群众体育发展水平是衡量和判别体育强国的两项基本标准,其余的体育管理、体育法制、体育科教、体育传播与交流、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核心指标的支撑与保障系统[4]。

世界的发展一切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身心统一的人文体育是现代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5]人文体育发展观要求体育的功效福祉涉及到广大民众,发展群众体育促成全民均健同时也是符合体育的本质“增强人的体质,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因此,立意于广大民众健康与生活质量为主旨的群众体育想当然处于体育强国建设之塔基。相对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绩效具有获得周期短、容易衡量、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竞技体育更容易彰显国家地位与实力,争取国际话语权,因此竞技体育处于体育强国金字塔之塔尖。体育强国建设发展的实质就在于使体育强国金字塔的塔尖越高、塔基越宽,塔尖决定发展的高度;塔基决定发展的宽度。同时又离不开是体育的法治化、治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体育的正向传播及友善交流。

图1 体育强国建设金字塔

依法治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依法治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兴奋剂丑闻、体育经济纠纷、体育伤害、体育保险、群众健身权益被侵害、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把控、体育知识产权侵犯等阻碍体育健康稳定发展的因素,急需强有力的法令予以保障解决,才能得以有序地发展。将中国体育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治体为体育强国建设维持一种秩序状态,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体育强国的唯一路径。中国体育的现代化治理不仅指努力打破西方体育文化主导的单一格局,适应国际体育新秩序;还包含适应国内经济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满足社会大众需求和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之路,是破解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必由之路[6]。

体育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文化的继承与延续需借助广而全的传播。透过体育抒发民族情怀、文化展演,推动文化融合是体育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强国下的传播不是追求体育霸权、文化霸权,而是人类真、善、美精神的颂扬和民族优秀文化的输出与被广为接受。交流是传播的重要形式,体育交流的频繁表达了一种向优秀文化致敬的低调,“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民族学习精神和“传我文化、扬我国威”对世界体育文化积极贡献的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的高调。

2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各自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竞技体育自身的“渐行渐远”

体育强国视域下公平建设既存在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两者之间,又存在于各自内部之中。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运动项目之间,区域发展水平差距与竞技体育自身内部中。制度偏颇,行政干预过多,科技手段滥用,使用兴奋剂、裁判不公、弄虚作假,运动道德脱离等问题,使竞技体育发展偏离“以人为本”的人文轨道,走向异化之路。

我国竞技体育将运动项目区分为重点项目、非重点项目,奥运项目、非奥运项目,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等,制定了“119项目”等计划,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小、快、灵”等优势项目获得超前发展。相应地,这也造成了现实中竞技体育发展结构的不均衡[7],如田径、游泳、三大球等基础项目成绩不佳,男女发展不协调等。项目间发展失衡表现出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急功近利和目的性。2014年国务院制定《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3)》,无论是政府出于以足球为抓手在进行体育制度改革,还是为迎合领导意志,足球俨然成为中国最受“欢迎”与“普及”的运动项目。足球进校园、社区足球场地建设等等一系列举全国之力发展足球运动的举措铺展如火如荼。就目前而言,我国足球喜欢人口尚且不足,人们足球意识只停留在欣赏层面,未进入到参与之中;教育体制、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并不能满足学生踢足球的时间、社会支持等保障需求。这一举措所带来的竞技体育发展不公平性的“后遗症”:一味发展足球势必造成对其他体育项目的开展与普及受阻,及资源分布不均,或许校园足球又演变成为一种形式化、领导歌功颂德的手段或工具。

竞技体育发展是需要经济基础作为强大支撑的。我国区域间经济差异导致竞技差异,东西部地区,沿海与西部贫穷地区竞技体育发展失衡即是最浅显的实例。并且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源动力来自于国家与政府,脱离社会力量的参与,造成竞技体育发展成本巨大,资源消耗严重。正因如此,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在项目均衡、区域平衡、管理与投入均等上渐行渐远。

2.2 群众体育内部的“情感疏离”

发展群体体育可以进步扩展体育的社会功能,利用全面健身运动扩大人际交往、培育了信任社会资本,强化了人们的社会规范意识。我国《宪法》与《体育法》均规定公民享有体育权。权利实现基础是公平享有,我国群众健身城乡差异大呈现起点不公平;资源配置城乡贫富不均造成过程不公平;在健康与体质综合指数上存在结果不公平。其中对弱势群体健身需求的情感疏离是群众体育不公平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弱势群体,社会学将其界定为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8]。这部分老、少、边、穷、病、弱等弱势群体或身体状况不佳,或经济贫困承受力差或社会处境困难,健身权利被轻视,得不到全纳、公正、良好的关照,进一步形成了全民健身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全民健身中资源使用、信息获得、身心融合、社会支持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现实表明我国残疾人群的健身服务不足、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无障碍设计、媒体对特殊人群体育宣传不足、残疾人健身体育组织人员少且组织无效、残疾人健身经费严重短缺等影响与制约了残疾人健身[9]。全球老龄化是个不争的事实,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10]。我国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人群基数大、未富先老等特点,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出部分,负担严重。老年人健身服务水平提升就成为解决困境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我国老年人健身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处于“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老年人健身设施开发不足、体育消费水平低、健身场所缺乏针对性、社会关注力不够等问题日益严重。

3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策略

3.1 制度下的转换与新生

目前世界上体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由放任型,代表美国,体育事务并非联邦政府的主管项目,由民间社会团队推动。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业余体育运动最高主管机关,职业体育由职业运动联盟组织。(2)社会政策型,代表芬兰,芬兰对于国民健康的关注胜过竞赛成绩的追逐,运动经费基本用于基层社区与俱乐部的开展,强调运动参与的社会责任。(3)国家认同型,代表澳洲,澳洲将体育视为国家荣耀的象征,体育运动成绩作为国家认同的依据。体育经费大部分用于竞赛,注重运动精英的培养与训练,以运动成绩彰显国家形象与实现国家凝聚。(4)双轨制,代表英国,体育发展兼顾社会政策与国家认同,既强化国民体质健康又积极提高竞技运动成绩,增加国际成就。各国国情体制现实差异,各类模式亦都有优缺点,但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与共生,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双轨制已是各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普遍认同的模式。

奥运战略、举国体制现实背景下,我国体育发展重心、资源配置、政策导向、财政投入、社会关注均朝向竞技体育一端,近两届奥运会金牌数量稳居前列,迈向了体育大国行列。政府优先发展竞技体育行为取向的偏颇,使体育强国金字塔演变为瘦长的“弹头”型,处于塔基的群体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根基不稳。我国正处于深化体育改革,体育发展方式与重心的重要转型期,举国体制的创新与新生是体育改革首要问题。在组织变革(体育主管机构职能与责任划分,管办分离,权利下放)、体育组织自治与职责透明(组织诚信与公正的行事原则,组织健全与开放性,财务与法制完善,风险管理,组织运作程序合法、公正与公开,组织民主与成员参与,信息公开与普及,利益回避,内部监督机制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伙伴关系的建立)、经费投入与分放等方面改革尚且任重道远。

3.2 对口援助下的“劫富济贫”

西部与中东部在经济、科技、教育的落后,造成体育事业发展起点不对等性形成竞争差距。对口体育援助是解决我国区域体育发展失衡的重要举措。但现实对口体育援助并未发挥其真实价值与效益,对口体育援助演变成为了应付政府号召,表彰业绩或追求利益回馈的形式化工作或少部分的利益交换行为,体育援助仅是对口援助的补充性工作。援助方将援助看作为施舍行为,不问对方所需,“有啥给啥,给啥算啥”,而受援方也顺势以“乞讨者”态度自居“给啥要啥”,并未真正表达自我所需,体育援助效益不佳。我国对口体育援助呈现出一种“挤公车”的现象:诚如公车一来,人们纷纷争先上车,除少数人群占去座位(便利),多数选择停留在上下车区域(另类的便利),形成上下车两头挤、中间空的“真空”格局。就如同对口援助工作会议一召开,各援助行为主体,纷纷“只争朝夕,表现积极”,多数的援助行为只停留在某些新闻热点区域,对同一地区接二连三重复支援,支援形式也是资金或器械单一形式进行。并且为了进退场方便,不至于把自己陷入无法抽身的境地,援助力度也是浅尝辄止,并未深入到受援者腹地进行的问民所需。体育援助工作存在随意性、表面化、缺乏长远规划与效果评定机制。要解决对口援助的挤公车现象,真正发挥援助功效,需明了援助动机,了解受援者的现实需求,开展多元援助形式,确定援助主体与相互职责,建立常态化与利益补偿机制,唯此才得以解决国内区域体育发展失衡的重要难题。

图2 体育援助的“挤公车”现象

出现挤公车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深入援助具风险的不确定性;(2)支援主体以完成援助任务为目的,内在动机不足;(3) 政府在援助规划与监督上工作不足,缺乏进行归拢、指挥的有效“领导”。完善对口体育援助尚有以下工作可以开展:(1)推动体育援助利益补偿机制,充分了解支援方与受援方利益需求,以此为基础结成优势资源互补对口伙伴关系,以资源回馈形式补偿支援主体。(2)政府行使协调、管控、领导、指派等职责,做到合理支援、均等受益、效益最大。(3)制定恰当合理的援助效果评定指标,使援助结果明朗化、持续化。

4 结论

体育强国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须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政府的关系由资源依赖变为社会投入,将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逐渐弱化,积极发挥竞技体育的引领与辐射功能,使竞技体育步入“分享运动”,切实落脚于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的价值取向。群众体育发展也要长远规划,不贪功近利,要问民所需,在法治视域下实现有效管理与长效建设。

[1]吴蕴瑞.体育在中国教育上之地位及其提倡之方法[J].安徽教育,1930,1(17).

[2]体育概论编写组.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3]易剑东.历程·动因·理念:建设体育强国的思考,选自中国体育:体育强国辨析与建设[J].体育文刊,2009(8):1-13.

[4]周凤桐.体育强国视域下的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4):97-101.

[5]田雨普.体育强国辩证认识论,选自中国体育:体育强国辨析与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9(8):1-13.

[6]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85-97.

[7]杨桦.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7.

[8]辜德宏,蔡端伟,吴贻刚.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向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2):141-145.

[9]李晓宁,肖鹤.城市边缘区(村屯)弱势群体存在的社会问题[J].中国建设教育,2007,9:12-15.

[10]雷先良.我国残疾人全民健身由弱到强的策略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2):64-68.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 Power Construction

ZHANG Peng, etal.
(PE institute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Xinjiang, China)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mass sports in the sports powers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induction.It is believed that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are the symbio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 but not the contradiction.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 pyramid the crux of the matter is so that the higher the spire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and "sport for all" Taki wider spire decided to develop height, taki decided to develop the width.At the same time, i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rule of law,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sports positive communication and friendly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Many problem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and concept and progress to promote counterpart sports aid is to solve the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to the current heavy athletics, light group, athletics sports project and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is not scientific, mass sports "estrangement" important strategy.

sports power; competitive sports; mass sports; rule of law; justice

2013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新疆汉族、少数民族青少年生活型态与体质健康比较研究(13CTY030)阶段成果。

张朋(1982-),山东寿光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研究。

阿英嘎(1956-),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援助强国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中国对外援助的那些第一次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