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技工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5-12-22 09:47陈茜
就业与保障 2015年7期
关键词:技工学校技工技师

陈茜

福建技工教育现状及对策

陈茜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技工教育经历了复办、辉煌、下滑的波浪式发展路程,当前,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技工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分析了福建技工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从发挥政府统领作用、加强技院校自身建设、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福建;技工教育;现状;对策

中国技工教育始于1866年的福州船政学堂,其“学用结合、注重实践”的办学宗旨,对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1978年全国技工学校复办,技校仅有10多所,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到165所,技工教育迎来辉煌期。1999年,福建省先后撤并了数十所长期招生困难、办学条件差的企业办技校,调整了技工学校布局。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工学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技工教育培训网络。

一、福建技工教育实践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规模小、投入少,办学条件差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882所,在校生386.6万人,校生均规模1300多人,就业率在96%以上。福建省作为东南沿海开放省份,2013年技工院校仅69所,在校生约6.9万人,校生均规模不足1000人,全省没有一所在校生达6000人以上的大校,且近年来在校生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较大。

长期以来各地教育附加费几乎没有惠及技工学校。根据福建2014年财政预算报告,计划安排75.37亿元,支持教育事业综合发展,而2014年,全省技工院校财政性经费仅3.3亿元。由于缺少投入,技工院校大多校舍破旧,规模小,实训设施设备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体制障碍、就业歧视,招生困难

在招生方面,除了“学而优则仕”的陈旧观念和技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客观因素影响外,生源逐年减少,高校连续扩招和体制机制障碍等因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福建技工学校在招生宣传和实际招生录取上困难重重,早前甚至在高考的时候查不到技工学校的招生代码,选择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学校不计入升学率,如此种种,使技工院校在与职业院校竞争中处于劣势。2014年,具有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格的218所学校共招生14.09万人,54所技工学校仅招生2.69万人。此外,技工院校毕业生获得的毕业证书,无法参加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也没有资格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考试,无法在人才市场存放档案,职业发展受到限制,在工资级别、福利待遇和使用上有很大差距,这个政策壁垒严重影响技工院校的招生。

(三)教育教学质量不高,职业培训层次较低,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

由于每年福建省技工院校招生入学门槛低,生源素质差,管理压力大,组织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难度。反之,由于学生文化素质过低,技能单一,缺乏合作精神,导致就业后未能取得用人单位的认同,就业质量不高,又减弱了技工教育对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吸引力。此外,技工院校教师待遇水平较低,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尤其难以吸引专业学科带头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2014年,技工院校专兼教师总计0.40万人,较2013年0.45万人降11%,其中,专职0.32万人,较2013年降0.04万人。近几年,技工院校面向社会承担约15万人的技能培训,但多数停留在初级工的培训上,企业高级工培训不足1万人,每年高级工班及以上培养层次的在校生仅1.35万人,而福建每年高级工的缺口约20万人,技工院校培养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技工教育上升通道有限,技工教育未能体现自身价值

福建省已经探索在技师学院和高职学校合作,毕业生可同时获得预备技师和大专学历“双文凭”,现在又开始探索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在实践过程遇到了问题,在课程设置上,技工教育和高职教育各自为阵,专业名称、分类、要求不同,契合度低,衔接困难;在衔接意愿上,技工学校学生文化素质低,即使通过三年的学习,仍无法达到高职招生所具备的水平,很难适应高职的更深更广的理论学习和更高层次的技术传授的基本要求,而高职院校也因办学质量不高,仅有专科文凭,难以继续上升到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使得技工学校学生报考高职学校意愿不强。另一点,技工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其本质应该是就业教育,而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多数属于研究型人才的教育,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对接,依然不能解决职业教育向高层次发展的问题,甚至有可能使职业教育偏离了其本质,技能人才向理论研究方向发展,加剧了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社会矛盾,也削弱了技工教育本身应有的价值。

(五)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国家资助政策缺陷,校企合作缺乏深度

福建全省的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一方面,由于学生管理不易,技术不熟练可能造成设备损耗,学生频繁跳槽导致企业投入的培养经费得不到预期回报等原因,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中提出,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免学费的形式,资助中职学校在校生学习生活,这必然要求技工院校把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来考核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使技工院校将在企业安排的实训课程移回学校教学。当前,各地纷纷探索实施“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如何确保学生“学习、生产两不误”是这项工作的难点。

二、福建技工教育面临改革发展新机遇

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这一振聋发聩的声音预示着技工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从政策环境上看,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推进技工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各项政策相继出台,为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从技工教育改革自身发展上看,发展技工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民生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当前,福建省计划实施职业教育振兴计划,将中职学校、技工院校振兴计划列入我省“十三五”规划当中,加快技工院校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中职学校、技工教育一体化改革,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全职业生涯、全过程衔接的职业培训制度,接轨国际职业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福建技工教育改革发展恰逢其时。

(三)从产业结构上看,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做支撑。当前,福建省正在大力发展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龙头产业,加快发展自贸区建设,需要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和职业能力,大力发展技工教育迫在眉睫。

三、促进福建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发挥政府统领作用

1.完善制度建设。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将职业教育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进行制度的建设,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并在教育层次上应该是对等的,即技工学校和中职学校对应的是中专学校,技师学院和高职学校对应的是大专院校,探索建立职业教育高等院校,层次相当于普通本科院校。当两种教育结构相似,层次对等时,在搭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相沟通的“立交桥”上,才能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双向交流,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创造条件。

2.破除政策壁垒。一直以来,技工院校归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职业教育归属教育部门主管,多头分散的管理导致交叉、争权、门户之见等弊端。职业教育应该是非学历教育,将在校职业教育与在职职业教育归属一个部门管理,统筹安排。当前,将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平台,落实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统一招生政策、统一招生计划、统一招生平台”,保证技工院校生源素质。技工院校毕业生获得的毕业证书等同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得的毕业证书,不受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的限制,在工资福利待遇上相当,全面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

3.加大资金投入。在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要统筹安排技工院校经费,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要求,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技工院校财政投入机制,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落实办学经费。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资金投入。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公益性社会团体通过捐赠、设立资助学金等方式,支持技工院校发展。

4.开展闽台职教合作。台湾技职类院校起步早,发展快,已形成中职、高职、高等职校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岸在师资交流、技能培训、联合办学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借鉴台湾办学经验,引进台湾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积极推动闽台两地学生互换、学历学分互认,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工作。

(二)加强技工院校自身建设

1.坚持多元化办学

坚持“长短结合”原则,除办好学制教育外,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大力开展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等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面对企业职工开展弹性学制教学,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同时,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鼓励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设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通过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技师研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等方式,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

2.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福建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继续抓好厦门技师学院、省技师学院、龙岩技师学院、宁德技师学院四个试点院校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试点面,逐步推动各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建立教师队伍培训制度。在人才引进方面,要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对教学一线人员制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给教学能手和技能能手以高额津贴;改革技工院校教师招聘方式,重点面向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招聘专职教师。在教师队伍培训方面,加强技工院校领导班子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开阔视野、开拓精神和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名校长;加强教师进修工作,大规模开展一体化师资培训,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骨干教师。

(三)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办学

1.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由法律来明确职业教育中行业指导的主体并确立其地位,以制度和经费保障来促使其提升指导能力并规范其指导职责的履行。当前,在严格准入条件的基础上,遴选一批行业协会,将培训职业的更新、新职业的论证、对企业的培训资质进行认定,组织结业考试等职能赋予相应行业组织,探索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

2.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立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制。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举办或直接举办技工院校,企业与技工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技术研发、办学质量评价、招生就业等方面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度试点。

3.推进技工院校集团化发展。加快福建省组建行业性、区域性技工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步伐,促进技工教育与福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技工院校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推动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对区域内教育培训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整合薄弱学校,以强带弱,扩大优质资源,提升区域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增强技工院校整体实力。

技工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等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当“技能成才”、“博士可能失业,技师永远吃香”的观念深入人心,技工教育才能扬眉吐气,阔步向前。

(作者单位:福建省职业培训中心)

[1]黄鸿鸿,雷培梁.福建职业教育:面临形势、问题与发展任务.[J].教育与考试,2014.

[2]林忠侯.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5.9.

[3]陈玲.福建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思考[J].就业与保障,2007.7.

猜你喜欢
技工学校技工技师
从技工到英雄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漯河水利技工学校
信阳水利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体育选项课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应用研究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