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而化何之

2015-12-21 16:27刘占远
中关村 2015年12期
关键词:娱乐文明读书

刘占远

文化要成为指向未来的灯塔尚需文而化之。文而化何,人的全面发展,修养与身心的完善,降化实用主义的第一价值,使道德与审美成为人们崇尚的首选,著书当此,读书亦当此。

市场引导的文化误释

多年以来文化似乎已经和娱乐业混淆了,通常人们讲的文化大发展,或者说文化繁荣形而上为有多少台剧目上演、票房价值几许,总之,它成了舞台上的霓光异彩,书店里纸片飘落、信息里奇闻爆炸、广场上的小苹果……

以上文化现象,如果以字面解释也叫文化,不过这等文化只是属于消费文化的范畴。消费文化又分为物质消费文化和精神消费文化。说到底,在紧张的市场条件下,物质创造与物质消费作为现代生活的基础方式,作为肉体的人直接通过劳动价值交换的存在手段实在没有多少时间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和意味。娱乐的需求被误解为人的精神需求。因而很容易为娱乐的属性使对文化的理解庸俗化、表象化。如果我们稍加关注一下所谓文化的理解,便很容易被这种由市场化主导或者是经济活动中的功利元素引领的文化认识流于概念。这种建立在社会背景下的文化无意识往往最容易偏离文化的存在本质。如果说所有涉及人的精神层面上的文本活动都叫文化这也无可否认,但文化一定是要分层的,就像洋葱头的结构那样,表层的皮肤最容易被区别与感知,这种外在形式的两个功能最直接地与乐感的直觉相作用。娱乐的目的性也很容易成为文化的标签。市场条件下的人们往往忽视表象后面的内容,因为,功利的普遍性来源于人们对于存在的忧虑。忧虑的情绪形而为社会化的心理动态。人们对于文化的认知也只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如果说感性是心理的门户,那社会化的文化认知在市场条件下也不想走进心理的门廊,因为过了门廊才能看到文化厅堂的光芒。门廊外面的喧嚣直抵人的兴奋神经,文艺的形而上取代了承载的文化功能,文化自然而然被使用的价值取向定位。因为时间关系和社会趋同的从众关系决定了一切精神的产品也成为了可被使用的价值。没有了使用就没了价值,这简直是文化定位上的悲剧,就像有人花巨资买了赝品还津津乐道。稍加安静,就能够发现文化这种市场条件下的伪命题,还有伪命题下面的错觉。

文化的结构性错乱

如果我们的文化不是依靠由生存适应诸关联所引导的随机性,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一定要涉及到人的本质。固然,有许多被称作文化的民族特色是多么有害,非洲的某些部落地区甚至还沿袭着割礼这样的迫害性文化。就是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的前期,中国的妇女还以三寸金莲作为时尚,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那些糟粕文化和迫害性文化一定会退出历史的舞台。甚至在孔子的学说里就能找到压制女人作为人格平等诉求的文证。当然,不能囿于时代的局限就全盘否定儒学的进步理想。毫无疑问五千年文化传承,如同地层构成似的叠加起来,每个时代都会留下属于那个时代特色的文化。比如以古老的词赋风、雅、颂为例能说这就是那个时期文化的全部吗?甚至我们能够从那些词赋里找到人们对于男女、家庭、社会关系、自然关系的价值表述。到了到了盛唐,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两个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的繁荣与社会生活更加复杂,以唐诗为表征的诗歌形式也只是那个时期文化的一个部分。其中佛教文化的传入与发展也占据一大部分,还有春秋以来传序的诸子文化。单独的分述那一部分都不能指示文化的整体形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文明削弱了,有些文明获得了生机,随着新文明的诞生,新的文化形式也诞生了,譬如;工业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弱化了农业文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如今,信息化文明的兴起亦削弱了工业文明所承载的文化特色。然而,自从人类直立起身子获取生存发展权以来,文化作为一种独有的意识形态一直稳定的表现着人类对于自我方向的思考,在历史的延续中矫正。可以说这一定是自然发生的过程。不论遭遇乱世还是太平盛世,文化始终以人本为核心的价值理念累计衍生各种各样的转递形式。这种价值理念不会为形式的和应时的文化表象所动摇。当我们今天看到的文化更飘忽时,光怪陆离的书市、歌舞升平的剧院、热热闹闹的广场舞……社会每个群体都错乱在自己的文化圈里。文化的根本价值被热热闹闹的艺术的形式语言隐藏在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深处去了。但文化本体的核心价值没有离开我们,也无法离开,只是暂时的无视,被结构错乱。

如果说文化的传播无法离开载体,文化的价值沿革一直作为社会核心向未来伸展下去,支撑这个核心的传播形式,其中的艺术形式决不因时尚的需求扬弃这个由历史沉淀下来的灵魂。错乱这样的结构对于社会贻害大焉!世俗的娱乐文化外在于感性喜悦不能迷惑人的内省,这应该才是问题所在。

读书予文化的重要

作为有形的思想传播,文化的语言与文字功能至关到心,心领才能神会。一个社会以读书作为文化行为的传统与时尚,人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更强,价值的选择更明确,社会更和谐,更容易将注意力凝聚在人本的理念上面对未来。

那么,将无形的意识通过文字与画面表述出来进行信息的传递,也就是写书、读书的过程中交流何种内容对文化的发展趋向,对世风的引导致关紧要。

在文化的传播上,现在要紧的是人们没有读书的习惯,且不要说读什么书,连读书的传统与习惯也没有建立起来,塑造社会道德靠什么?靠娱乐化的感性刺激显然是消极的。在社会的意识层面上,对于实用主义和趋利的价值强化,人们的读书热情更低。如果说,旧时农业社会条件下读书人少尚能保有朴实纯粹的民风,今天受教育的人多文化更应昌盛,事实却相反。那时的文化结构是由道德传统为基础的乡约、家教和对文化的崇拜维系的。当消费时代成为现代生活的标志,与之相呼应的消费文化很容易就俘获了人们的精神状态。为释放情绪需求的娱乐形式弥漫为文化的表征,虽然里面的结构依然是由图像、语言文字、曲谱的文化元素构成,其功能却不再是文化的本意。文化的本意本应面对人的原始存在向人的本质化育之。然,物质愈发达,精神愈退化。对于城市紧张的存在恐慌,这些下意识的文化排斥不是像病毒一样在社会扩散吗!事实是,这样的破坏造成的社会腐败对于存在本身已经造成了病态,何言发展与未来。欲未来,生活能简否,精神可贵否。欲未来,娱乐适减否,文化高扬否。总之,文化要成为指向未来的灯塔尚需文而化之。文而化何,人的全面发展,修养与身心的完善,降化实用主义的第一价值,使道德与审美成为人们崇尚的首选,著书当此,读书亦当此!

猜你喜欢
娱乐文明读书
请文明演绎
我爱读书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