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

2015-12-21 16:17幽兰
中关村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基金一带上海

幽兰

并购基金在国际上属于主流,比例远远超过其他类基金,但国内的基金主要在追逐IPO、属于上市企业参股型投资为主的基金比较多。

“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日前在上海举办的“2015中国并购年会”上,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说。

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8700亿美元。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104亿美元,增加到566亿美元。从并购发生地来看,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发生在北美洲、非洲、欧洲,亚非拉国家占比非常高。在韩国、日本的比例也在大幅提升。

2014年,通过风投、私募、PE、VC方式的并购数量达到了972件,涉及金额688亿美元。并购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从行政审批、交易机制、金融支持和产业引导等方面,全面推进市场改革。

很多人认为,中国并购的好时代已经到来。

并购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

“并购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并购是管理层、产权、资本、资金、人,管理理念的一并转移,是金融领域里最高层级的交易。交易之后可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通过并购也能够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和进一步优化配置。”中泰信托董事长吴庆斌强调。

“但是,目前并购的泡沫已经超过了互联网,并购市场的活跃度前所未有。”同时,他又指出,并购基金是长期回报当中最好的。国内并购基金业务将会有一定的发展,哪一个区域能把握住机会,把自己的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结合起来,可能会做得更好一点。

“并购基金在国际上属于主流,比例远远超过其他类基金,但国内的基金主要在追逐IPO、属于上市企业参股型投资为主的基金比较多,而国际上,此类基金占比很小。”中国并购公会轮值秘书长、尚融资本合伙人董贵昕指出,并购基金主要是围绕企业并购做资金安排和一些并购的过渡性安排,包括通过并购基金提供专业服务,或者是帮助收购方进行整合。

他认为,并购基金能够帮助国内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中民投就是要通过并购基金的模式来推动国内过剩产能的跨境转移,推动国内的转型和升级”。与此同时,并购基金还能够帮助有优势的企业对小散和落后的企业进行加速整合,淘汰落后的过剩产能,而有价值的可以整合进企业。“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有专业团队来进行推动、设计,也需要大量资金,这些方面都是并购基金的优势。并购基金对转型升级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并购要遵循国际通行规则

“通过并购、整合兼并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你不做这个事情,TPP会做,别人在往前走,你原地踏步就是死路一条。”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给企业预警。刘明康尤其强调了并购对于食品、饮水、运输等行业的重要性。“这些重点行业如果优质企业不能兼并、收购劣质企业,则劣质企业就无法得到淘汰,有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他认为,“一带一路”给并购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企业家在并购机遇面前须坚持三个原则:清廉、绿色和透明。同时,他希望企业并购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遵循国际通行规则。“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体中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并购过程当中的尽职调查不应匆忙草率地进行,也不应受到行政干预。“必须要充分根据市场国际通行规则,很好地利用市场中介,充分地做好各种前期的尽职调查”。

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全方位对外的突破口。要继续地保持中高速增长,就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在积极支持企业采取海外并购招商引资的同时,还要以全球的视野展开产能合作,建立工业园区,配套生产、并购战略市场、战略股份。拓展海外交易等来实现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共赢发展。

并购保险和并购基金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作用,保监会已经采取稳步放开,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指出,“保险行业每年发布国家风险报告,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制风险四个维度考察各国风险,发布全球1百多个主权国家的风险参考评级。2015年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还专门编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分析报告”。

2015年6月,国务院常委会决定成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作为母基金投入国内外各类基金,主要项目是棚户区改造,中西部交通设施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基金已经成为并购资金的来源之一。“并购保险在保险界还是一个创新的产品,但是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上看并购保险的保费并不高。很多并购参与者还不了解这个保险,知道这个保险,可能也不认为有必要买这份保险”。

未来,保险企业将根据走出去的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开发、推广职业责任保险,专利纠纷,法律费用保险等,以及全球医疗和紧急救援的保险,为降低企业风险提供保障。

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表示,目前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额超过1100万亿元,目前已经超过了1200万亿元,同比增长120%。“我们基本上形成了丰富多元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业务的创新不断推进。截至上半年,上海法人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448家,较2010年末增长了400家”。

如今,上海正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稳步提高,力争率先取得突破,为全球的金融改革积累经验。“我们将大力改善上海的金融发展环境,将在信用、人才和法制、专业服务等方面做大的工作,进一步营造好环境。”另外,主动完善金融服务措施,吸引金融人才汇聚方面,上海也在加快步伐。此外,上海成立了金融检查处、仲裁院,对于提升金融法制环境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人民币的全球跨境支付系统已经落户上海,并且运行良好。上海的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地加快,专业服务的体系在日益健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并购业务也成为了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悉,今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金融创新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20条意见。同时正积极研究金融业服务“一带一路”的方案,而并购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和“科创中心建设”的有利手段。

猜你喜欢
基金一带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