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春 罗海娟 邹德剑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能力探析
张彦春 罗海娟 邹德剑
界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应对能力的概念,探讨快速应对能力的资源基础。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快速应对活动,从信息传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及时处理能力4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能力进行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能力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已有22个城市拥有了100多条正式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里程超过3 000 km[1]。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出行需要,迅速、舒适、安全、便利地运送旅客。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空间结构狭小、电气线路复杂、人员高度密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若不能快速应对,将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能力(以下简称“快速应对能力”),将有效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以及尽快恢复正常运营状态。因此,开展快速应对能力研究,明确快速应对能力的概念、特点、资源基础及表现,对于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 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能力有其特殊性。应急组织的构建、应急资源的储备、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是获得快速应对能力的资源基础,快速应对能力在对资源的协同应用过程中得到体现,其目标是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2-8]。
考虑快速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过程、目标等,将其定义为:突发事件发生后,针对突发事件类别与特征,相关应急组织迅速响应,运用相关资源、知识与技能,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以及尽快恢复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状态的能力。
1.2 特征
1.2.1 与企业能力的区别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对主体为运营企业,但快速应对能力又不完全等同于企业能力。首先,企业能力针对平时运营状态,强调企业通过高效配置资源,发挥其生产和竞争作用,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快速应对能力强调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效利用企业内外部组织和资源,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以及尽快恢复正常运营状态的能力。
其次,企业能力是从企业内部出发,强调企业自身能力。而快速应对能力并不单纯从企业的角度分析,而是基于协同学的视角,考虑多部门、多组织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协同应对的能力。
1.2.2 与应急管理能力的区别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是应急组织在事前的应急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事中的应急响应以及事后的评价等应急管理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能力[8],对应应急管理全过程。而快速应对能力是应急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主要对应应急响应阶段,其研究范围小于前者。但快速应对能力的形成受应急组织在应急管理各阶段工作成效的影响,是应急管理各阶段能力的综合体现,其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快速应对能力与应急管理能力的关系
资源是能力的基础,合理的应急组织、充足的应急资源储备、完备的应急预案以及先进适用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获得快速应对能力必备的资源基础。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能力的资源基础如图2所示。
图2 快速应对能力资源基础
2.1 应急组织的构建
应急组织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快速应对的主体,其健全性是实现快速应对工作的重要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应急组织需以扁平化、弹性化的网络组织代替传统机械化的科层组织,通过网络组织的构建,将资源和知识有效整合,辅以正确的指挥与决策,使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在此网络组织中,运营公司作为核心组织居于核心地位,武警、医疗、公安、媒体、消防以及其他组织等位于网络组织的外围,构成外延组织,形成一个星型的网络组织。应急信息为整个网络组织的顺利运行提供有效保障。与传统的科层组织相比,网络型应急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虚拟性。网络型应急组织并非实体组织,在平时状态下,核心组织与外延组织建立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预案、开展演练;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相关组织即可对突发事件快速做出响应。
(2)弹性。由于突发事件类型、规模等的不确定性,网络型应急组织会根据每次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不同,组织部分或全部做出响应,体现组织弹性特征。
(3)扁平性。网络型应急组织与传统的科层组织相比层级结构少,信息传递更加快捷。
2.2 应急资源的储备
应急资源是应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基础和保障,包括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
2.2.1 物资资源
物资资源储备包括实物储备、市场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等多种储备方式[9]。实物储备根据预估应急需求数量,将应急物资以实物形式储存在资源存放点。市场储备是对处于市场流通领域内尚未进入消费过程的应急资源的储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可与生产、销售企业签订代储合同,利用市场公司的经营、生产条件为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提供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能力储备是应急产品生产企业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达成某种应急产品生产能力的储备协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组织生产,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过程中所需应急物资快速到位[9]。在应急物资储备过程中,应根据应急物资的具体性质,合理选择储备方式,既保证应急物资的供应,又兼顾经济性。
2.2.2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为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过程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包括高级决策型人才、执行指挥型人才、具体操作型人才、监督指导型人才和信息技术型人才等。可通过建立与应急人力资源的信息沟通机制、专家数据库,制定切实可行的日常技能、体能训练计划等方式,加强具体执行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实现对应急人力资源的储备。
2.2.3 技术资源
技术资源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后备技术保障,包括先进技术装备与手段、技术处置方案等。可通过加强突发事件监测网络技术手段研究、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和救援技术方案研究、建立应急案例库等方式加强技术资源储备。
2.3 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是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和运输保障,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各类处置方案和具体安排。完备的应急预案应遵守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以及系统性的原则,应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相关组织的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应对策略以及资源准备等内容,让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10,11]。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以及现场处置预案三级[12]。综合预案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方针与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其职责、应急行动总体思路等内容。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突发事件类型而制定的预案。现场处置预案是突发事件发生后,规范现场救援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动规范。现场处置预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的指导性。
预案的编制应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特点、发展过程、发展规律,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预案编制完成后,需在应急演练与实际运用中检验其适用性及有效性,并不断修订完善。
2.4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图像、文字等信息,这些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与传输需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支撑。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完善的信息化保障体系和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完整的硬件接入设备和软件操作平台,拥有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以及系统的应急信息处理技术,并能够充分利用数据库、预案库、知识库与案例库。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可以对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各个环节和节点进行全天候监视,并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处置前后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多方位多视角采集突发事件相关数据,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对突发事件相关数据进行存储、处理与传输,保障应急信息在应急组织间快速有效地传递。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对于应急信息的要求更强调及时性和准确性,借助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沟通,既可以使应急组织内部分工合作、协调一致,也提高了应急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能力,从而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性和联动性。
快速应对活动主要包括信息传递、资源整合、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置等,快速应对能力也相应表现为信息传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及时处理能力。
3.1 信息传递能力
信息是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是应急决策的基础,实现突发事件快速应对需要较强的信息传递能力。信息传递能力是运营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实时掌握信息变化情况,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外部各组织之间及时有效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传递能力为现场的指挥决策、救援实施、资源准备与调配、信息发布等提供支持。
3.2 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是应对突发事件、实施紧急救援的基础。由于应急物资储备的分散性,以及突发事件所需资源种类及数量的不确定性,使得在紧急情境下资源调配困难,这就需要应急组织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是指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快速识别、优化整合、调配组织内部及外部的各类资源,以满足快速应对突发事件对资源需求的能力。
3.3 科学决策能力
应急决策是应急救援的基础,由于事件的危害性和发展演变的不确定性,要求决策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能否科学决策直接影响救援效果。科学决策源于决策者对突发事件规律性的把握、对突发事件的高度关注和对致灾因子的敏锐察觉。科学决策能力是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过程中,决策者对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行动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出科学选择的能力。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全面把握能力、对突发事件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处乱不惊的心理素质和对突发事件原因、发展规律及其处置方法的了解[13]。
3.4 及时处理能力
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能力主要体现在一个“快”字上。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对主体需反应迅速,行动快捷,使应急决策得到有效执行。及时处理能力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行动方案的高效执行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影响大,其快速应对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能力涉及多组织、多部门,既需要运营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又要求外部多组织的协同。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快速应对能力的内涵、资源基础及表现,对于有效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降低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以及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2014年我国城轨交通线路概况[R]. 北京: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15.
[2]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Capacity Assessment and Development: In a System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text[J]. Technical Advisory Paper,1998 (3).
[3] Bruyelle J. Improving the Resilience of Metro Vehicle and Passengers for an Effective Emergency Response to Terrorist Attacks[J]. Safety Science,2014 (62):37-45.
[4] Comfort L. Coordination in Rapidly Evolving Disaster Response System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 (48):295-313.
[5] 于洋. 企业成长理论中资源观与能力论的反思[J]. 经济研究导刊,2008 (10):33-36.
[6] 刘伟.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09.
[7] Mohammadfam I. Evaluation of Coordination of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through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J].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2014 (1).
[8] 龙京. 铁路局应急能力构建与提升研究[D].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2012.
[9] 张彦春. 铁路防洪应急物资优化布局及调配研究[D].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 2011.
[10] Robinson S. The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on of Response to Hurricane Katrina in the Dallas Area[J]. Public Works Management & Policy,2006 (4):315-327.
[11] Marna Hoard.Systems modeling in support of evidence-based disaster planning for rural areas[J]. Environ Health,2005 (208):117-125.
[12] 刘建.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评价研究[D]. 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13] 张学栋. 应急管理需要各类专长人才[N]. 光明日报,2004-03-19.
责任编辑 凌晨
Explore and Analysis of Quick Response Ability to Emergency Events in Urban Rail Transit
Zhang Yanchun, Luo Haijuan, Zou Dejian
The concept of quick response ability to emergency events is defi n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terprise abili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bility is analyzed. The paper discuses the resource conditions of quick response ability.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quick response to the emergent incidents by the urban rail transit, quick response ability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is analyzed from 4 aspects: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the a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he scientifi c decision-mak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take urgent measures.
urban rail transit, emergent events, quick response ability
U231
2015-06-04
张彦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 41007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630232),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一般项目(2014SK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