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西域留遗迹

2015-12-21 08:38撰文雷洁
中华民居 2015年5期
关键词:班超张骞玄奘

撰文/雷洁

出使西域留遗迹

撰文/雷洁

茫茫戈壁,一望无际,潇潇关城,独立云中。丝绸之路上从来不缺故事,而有几个人的故事是千年以下都过耳难忘的,比如,张骞 “万里征尘行漠海,十年浴血牧关山”、班超 “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玄奘 “不辞艰辛游天竺,取得真经返大唐”……

中原情结与西域风土恍如隔世,那些身负国家使命的伟人们用自己的一生走出去,将塞内外密切联系起来,带着自信和友好的民族精神向遥远的国度传递了神奇而美丽的东方文化。

两度出使西域的张骞

提起丝绸之路,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不畏艰险、两度出使西域,历时十八载,行程数万里,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当时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就是“开通大道”,打通了横贯欧亚的内陆交通。

公元前114年,张骞病故,归葬故里。在今陕西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就是依托张骞之墓而建的陵园式人文景观。纪念馆建筑为三进四院、左右对称的仿汉古建群。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在陵园内一座献殿的东西墙壁上,悬挂着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和《凿空图》。进入正门是宽约12米的甬道,东西两侧各有长约20米的文化长廊,布置有介绍城固当地人文风俗的精美照片。汉代阙式的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门前的一对石华表,掩映在万绿丛中。古柏森森,环绕覆斗状的墓冢。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

传说,汉武帝派张骞去寻黄河源头,张骞乘槎(木筏)溯水而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穿过荒无人烟的地带,到达一座人烟稠密的集镇,男耕女织,秩序井然。他走进一户人家,见这家的女主人正在织布,其丈夫牵牛饮水。张骞很诧异,向他们询问:“这是什么地方呢?”男主人指着牛正饮的河流说:“这是天河。”女主人把支撑织机的石头送给张骞,张骞带回后,被见多识广的东方朔认出,说这是天上织女织机下的填石(即支机石),也就是现在张骞墓前的那对石虎。

张骞故里有了张骞纪念馆,为与之形成东西呼应之势,新疆疏勒县建设了张骞纪念馆·疏勒历史博物馆和张骞公园。该场馆采用仿汉代建筑设计,通过“使者张骞、贤者足迹、丝路疏勒、风云疏勒、风情疏勒、辉煌疏勒”六大主题反映了疏勒的历史文化。在张骞纪念馆,有张骞骑马出使西域的大型雕塑、汉代盛世半景壁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主题浮雕、《西去的使节张骞》影像、张骞出使西域地藏式沙盘模型等。

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张骞出使西域壁画

班超是一个时代的剪影,他出使西域,屡立战功,青史载勋。这也印证了“国弱无外交,使弱交不成”的道理。

投笔从戎的班超

班超人物壁画

班超疏勒府遗址

汉代出使西域的巨人,提起张骞,就很自然地联想到班超。说来也巧,张骞和班超二人一位生话在西汉,一位生话在东汉,都处于国力强盛而必须抵御匈奴侵袭的非常时期;又都是陕西人,文武全才,他们刚正不阿,名节俱全。

因对张骞、傅介子出使西域的钦羡,40岁的班超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对匈奴的战斗。他率领36名英武的勇士,沿着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南缘挺进,在鄯善火烧匈奴使者,在于阗智斩巫师。之后,他把战略眼光投向西域名城/疏勒,绕开叛汉的莎车国,渡过寒冷刺骨的克孜勒河,直逼疏勒王宫盘橐城,抓住了听命匈奴的的龟兹人兜题,拥立疏勒王冗子忠复位,恢复了东汉初以后封闭65年的丝绸之路。

随后,班超驻守疏勒17年,当中原地区连年灾荒,班超接到了撤回洛阳的指令准备离开疏勒时,都尉黎弇以自刎的形式来阻拦他的离去。班超退到于阗,于阗“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足,不得行”。班超深受感动,权衡再三,只好勒马返回了疏勒,继续守护着这里。作为汉朝在西域的代表,班超经营西域三十年,使东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得以继续和发展,捍卫了“丝绸之路”,巩固了我国西部边疆,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句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言语,出自于定远侯班超之口。秉承朝廷的旨意,独自在西域前后打拼了31年,年老体衰的班超在给汉和帝刘肇的奏折中,以诚惶诚恐的心态和言语,向汉和帝倾诉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他决意要在有生之年重返玉门关,重返中原故土。

汉永元14年的秋天,班超在有生之年进入了玉门关,走过了企望中的酒泉,走过了张掖和武威,回到了京都洛阳。70多岁的班超,带着多年征战的伤痛和衰老的身体回到了中原故乡,但仅仅过了一个月,他便带着对朝廷的忠诚以及对西域的无限眷念与世长辞。

班超死后,安葬之地没有记载。不过不管他葬在哪里,人们对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都怀有崇敬热爱的感情。新疆在今喀什盘橐城旧址上还建起了“班超公园”和博物馆,展现了他住守疏勒17年、平定西域36国、团结各族人民、安定社会的丰功伟绩。

班超在西域共达三十一年,不仅善于用武力镇抚各国,更善于用外交手段去联络较远的国家。在班超的努力下,塔里木盆地的统治权又归到了汉朝,再现了一百年前汉宣帝的辉煌。

取经布道的玄奘

玄奘不仅把印度文字的佛经译成汉文,把我国哲学著作《老子》译成梵文,沟通中印文化,而且还把已经失传的《大乘起信论》重译为梵文,为印度人们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当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西行取经。这一去,十七年。路漫漫不惧远,穿过西域大漠和山川。

生长在书香门第的玄奘,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通过多年学法,深感人们对佛经异说纷纭,有许多疑难问题解决不了,遂产生去印度求法的念头。唐贞观元年(公元626年),玄奘申请西行求法,并获唐太宗批准。玄奘从长安起程,往天竺,先后经今新疆吐鲁番、塔吉克斯坦的塔什干、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等地,到达那烂陀寺。玄奘在那烂陀寺学经5年,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今印度许多地方参学,历游五印。他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5万余里,历时17年,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二十五日,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的19年中,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每年平均译经70卷。而在玉华寺的四年中,年平均译经170卷。如今,印度失传的许多经卷,在我国仍可找到。

“西行取经十七载,华夏布道十九年”,玄奘“将日月而无穷,与乾坤而永大”的不朽业绩,奠定了他作为世界文化伟人的历史地位。玉华寺是玄奘法师译经和圆寂的地方,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之一,1999年在玉华宫旧址上建成的玉华宫玄奘纪念馆开馆占地150亩。馆内设置了凤鸣陈河、净土寺剃度、遍访名师、西出玉门、高昌结盟、沙漠酷度、密林遇险、山寨歌舞、天崩地裂、阿富汗民俗、尼泊尔王宫、那兰陀寺、印度风光、声震五印、唐王接见、雁塔译经、五百罗汉堂等40个大型场景。该馆采用高科技控制,声光电兼备,游客置身其中,可领略中原民俗,三峡奇景,古城雄姿,塞北大漠,以及中亚、南亚等异国的名山大川,宫廷殿堂,原始森林,佛国风情。馆内收藏展示了国家珍贵文物千余件,是集纪念世界文化名人玄奘法师与玉华文物陈列于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

甘肃瓜州到伊吾(今哈密)的莫贺延碛是其西行取经路上唯一一段独行路段,也是他西行求经之路最为艰难的路段,在这段长达九百里的旅途中,他九死一生,经历了五天四夜滴水未进的艰苦历程。目前,在瓜州境内还保存了玄奘法师取经路上讲经说法的寺院,州吏放行的州城及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国宝象牙佛等遗迹、遗物。近年来,瓜州县还新建起了一座玄奘取经博物馆。该博物馆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包括精华洞窟陈列馆、玄奘西行铜雕、心经长碑廊、玄奘取经赞、张芝纪念馆、玄奘纪念塔、玄奘纪念堂、影视厅、观音殿、演出厅等。

西安大雁塔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

猜你喜欢
班超张骞玄奘
张骞探西域
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班超坐镇丝绸之路
西游新记7
班超出使西域
放我一马
玄奘的晚年很凄凉
玄奘
张骞通西域
祖逖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