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系统护理的康复效果

2015-12-21 02:39郑雪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脑瘫康复训练疗法

郑雪芝

江苏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 徐州 221000

脑瘫患儿系统护理的康复效果

郑雪芝

江苏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 徐州 221000

脑瘫儿童;系统护理;康复效果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可伴智力低下、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等[1-2]。临床上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对于脑瘫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所以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极其重要[3]。目前,临床上多采取综合康复训练方式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我院对68例脑瘫患儿分别给予常规康复护理与系统的康复护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1—2012-12我院收治的脑瘫儿童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11岁,平均(3.9±1.4)岁;痉挛型17例,共济失调型3例,手足徐动型4例,运动障碍型3例,混合型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1.5~12岁,平均(4.1±1.5)岁;痉挛型18例,共济失调型4例,手足徐动型2例,运动障碍型4例,混合型6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标准进行护理。观察组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采取系统康复护理,具体包括:肢体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矫形器的应用、水疗、电疗、针灸按摩、中药熏蒸、引导式教育等。(1)运动疗法: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体位性治疗、软组织牵伸、调整肌张力技术、功能性主动活动强化训练、肌力和耐力训练、平衡和协调控制等。(2)作业疗法:包括手的精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支具和辅助具的制作及生活环境设施的简单改造等项目。(3)语言疗法:由责任医生和言语治疗师根据不同言语障碍类型决定语言训练方式,如下颌、口唇、舌肌、软腭等运动控制训练。(4)矫形器的应用:由康复医师、治疗师和矫形师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佳佩带时期和合适的矫形器类型,起到限制关节异常活动、提高稳定性、协助控制肌肉痉挛、保持肌肉长度、预防畸形、辅助改善运动功能等目的,1次/d,20~30 min/次,同时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康复技巧训练,开展家庭康复训练。

1.3 评价标准

1.3.1 脑瘫粗大运动功效分级体系(GMFM):采用GMFM评估患儿的生理运动功能,评分标准:GMFM有5个级别,Ⅰ级为最高,Ⅴ级为最低,从卧位与翻身、坐、爬和跪、站和走、跑和跳等5个能区评估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技能,每个能区的各个项目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各能区的分数以百分数表示,100%代表能够完成该能区所有的动作。经由过程专业人员进行评分。

1.3.2 疗效评估:末次评估与初次评估提高分数占总分数20%以上为显效,提高1分以上为有效,0分为无效。

2 结果

2.1 2组GMFM评分比较 康复训练前2组GM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系统康复护理后,观察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GMFM评分比较(¯x±s,分)

2.2 2组有效率比较 2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脑瘫是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非进行性脑损害,属于永久性脑损害,主要影响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婴儿期症状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为主[4-5]。脑瘫在0~6岁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86%,而出生1个月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约占小儿脑性瘫痪的10%,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6]。脑瘫的发生给患儿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早期干预、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虽然康复训练的方法很多,但也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除康复训练外还应配合正常的儿童教育活动,以提高康复效果。

本文对34例脑瘫患儿进行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矫形器的应用、水疗、引导式教育等系统康复训练,通过完整的康复计划,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计划,结果显示观察组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分级法目前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简便、有效、可信的分类方法,而且从评价日常生活环境中能力的角度出发,不仅符合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同样也适应现代康复理念。该量表能够较为灵敏反映康复的效果,适用于脑瘫儿童粗大运动的评估、康复目标制定和康复疗效的监测。1岁以上GMFCS分级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郑洁[7]对引导式教育在我国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中指出,越小年龄的脑瘫患儿采取引导式教育,其发育指数越高,对建立患儿坚强、开朗、积极的生活态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减轻残疾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根据刘愬等[8]对脑瘫儿童家庭综合康复训练效果分析,GMFM评分在康复训练后较训练前有明显提高,特别是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更加明显,部分患者能独立坐位、爬行和行走,语言能力方面均都有显著提高。

除肢体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矫形器的应用、水疗、电疗、针灸按摩、中药熏蒸、引导式教育等外,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问题,针对可能存在的焦虑、烦躁及负疚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家长对脑瘫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康复护理有全面的了解,增强家长的信心,在精神上鼓励患儿战胜疾病,使患儿可以多参加社会活动,促进其健康成长。在系统康复训练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家长陪伴患儿的时间较少,家庭康复训练不能有效完成每天的训练量,且训练时间不稳定、随意性较大,而家庭康复是系统康复的重要补充;脑瘫儿童因家长与其交流明显减少,缺乏语言刺激,不利于智力的发育[9]。所以,在关注患儿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对家长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使家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整个康复过程,以保证整个系统康复训练得以持续下去。

综上,对脑瘫患儿进行系统康复护理,加大康复知识的普及与康复技术的培训,有助于患儿生理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真正做到脑瘫儿童的三级预防工作。

[1]李晓捷.我国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方面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75-576.

[2]李文军.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5):1 122.

[3]曾元香.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6(2):16-17.

[4]张雁,吴卫红.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27(3):180-182.

[5]张恒.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实施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6):19-20.

[6]银芳,刘宇赤.我国脑瘫儿童康复服务中的问题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6):595-597.

[7]郑洁.引导式教育在我国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研究现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 900-2 902.

[8]刘愬,史良俊,熊建忠.小儿脑瘫60例的家庭综合康复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2):4 560-4 561.

[9]李颖,杨思嘉,李波.114例脑瘫儿童康复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154-155.

(收稿2014-01-23)

R473.74

B

1673-5110(2015)04-0135-02

猜你喜欢
脑瘫康复训练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