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奎 胡淑芳 荣太梓
湖北汉口医院内分泌科 武汉 430012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对糖尿病脑卒中患者血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程 奎 胡淑芳 荣太梓
湖北汉口医院内分泌科 武汉 430012
目的 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对糖尿病脑卒中患者血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糖尿病脑卒中患者根据胰岛素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及血糖达到正常水平所需要时间,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患者治疗30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社会活动功能(FAQ)、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抑郁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浓度、血糖达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FA、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0d抑郁治愈率58.3%,对照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可快速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且血糖水平的恢复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胰岛素;给药方式;血糖;神经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及生理负担[1-2],须引起足够重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机体代谢紊乱导致的胰岛素水平降低,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状态,因此患者表现出高血糖的临床症状,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消极影响。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内急性缺血引起的脑部疾病,脑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病死率较高。研究发现,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会对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神经功能有一定影响。本文分析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糖尿病脑卒中患者血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03—2013-03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53.4±5.48)岁;男62例,女34例。根据患者胰岛素的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年龄45~77岁,平均(53.6±5.58)岁;男32例,女16例。观察组年龄46~78岁,平均(53.1±5.14)岁;男30例,女1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每天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通过胰岛素泵给药,通过导管将胰岛素输入到皮下组织。血糖仪监测2组血糖浓度,比较2组血糖水平及神经功能。
1.3 观察指标 血糖: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及血糖达到正常水平所需要时间;神经功能:主要包括患者治疗30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社会活动功能(FAQ)、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抑郁程度,数值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6.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血糖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2组血糖水平比较(¯x±s)
2.2 2组治疗30d后NDS、FAQ、ADL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30d后NDS、FAQ、ADL比较(¯x±s)
2.3 2组治疗30d后抑郁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30d后抑郁程度比较[n(%)]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4],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有报道称糖尿病的发病与现代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处于一种不足或相对不足的状态,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胰岛素注射的方式[5]。但对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胰岛素制剂会造成患者体内系统组织的损害,易导致肾脏以及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67],因合理的使用胰岛素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研究报道[9],糖尿病脑卒中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临床上胰岛素的使用方式主要采用皮下注射,主要在三餐前将胰岛素通过皮下注入。近年来随着制剂新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胰岛素泵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胰岛素给药方式[9],胰岛素泵是通过模拟人的胰岛素分泌设计的给药模式,它能根据人体所需胰岛素的量来控制胰岛素的输出。采用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可有效减少胰岛素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更好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也有显著性疗效。
本文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血糖水平已经达到正常水平,对照组虽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正常水平,说明采用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可有效降低血糖浓度,使其达到正常水平。胰岛素泵可持续输入胰岛素,且可调整胰岛素的输出量,使体内胰岛素的量处于正常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1]黄裕明,李建文.胰岛素两种给药方式对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J].现代医院,2011,29(1):22.
[2]陈艳秋.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J].吉林医学,2012,33(9):1 888.
[3]Farner L,Wagle J,Engedal K,et al.Depressive symptoms in stroke patients:a 13-month follo-up study of patients referred to a rehabilitation unit[J].J Affect Disord,2010,127(1/3):211-218.
[4]冯佳庆,张玉,黄晓玲,等.甘精胰岛素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鼻饲重症糖尿病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21):10-11.
[5]孙珲,谢纳新.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0(22):4479.
[6]周宇清.两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34-36.
[7]张改红.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2):1521-1522..
[8]孙珲,谢纳新.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479-4480.
[9]段立志,吴会玲,尚国爱.住院糖尿病脑卒中鼻饲患者三种胰岛素治疗模式血糖管理的比较[J].北京医学,2014,36(1):71-72.
[10]胡道成.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影响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2):43-44.
(收稿2014-04-19)
R743.3
A
1673-5110(2015)04-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