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莹
吉林省幽默与笑话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 130022
我国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张 莹
吉林省幽默与笑话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 130022
数字出版是以传统出版内容为核心,以现代化通讯技术、流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出版产业。从2005年我国首次提出数字出版的概念,到2009年数字出版年度总产值已经超越了传统出版业,其发展速度之快人震惊。然而,在对数字出版成绩进行肯定的同时,相关的版权保护、标准化建设以及人才结构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势必将影响到数字出版的健康和长足发展,也会在客观上制约我国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变的进程。
数字出版;发展;问题与对策
1.1 版权保护不利
概况来讲,数字出版物的各类侵权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现阶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数字出版的侵权保护并不完善,这也使得许多侵权事件发生后具体的责任划分不清。如有的出版商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将公司旗下的作品一部分内容上传到网络上,而对于这种行为网络是否涉嫌侵权则很难界定。其次,许多作者尤其是名气相对较小的新近作家,对于网络侵权意识模糊,见到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随意被人复制、转载,并不清楚自己的版权是否受到侵害。而在读者方面,同样不清楚自己的转载和复制作品行为是否是侵权。此外,还有部分作家为了炒作自己,故意无视版权问题,主动将作品上传到各网站上,从而助长了网络侵权的不正之风。最后,目前行业内对于侵权的标准并未达成一致。如有些人认为一些公益性的知识本就应当放在网络上共享,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只有文学作品才应当采取收费原则对版权进行保护。但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公益性常识,都是作者思想的结晶,都应当受到保护。
1.2 数字出版格式缺乏统一的标准
现阶段我国各数字出版企业因利益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各数字出版作品表现出类型多、标准不统一等特点。以电子阅读软件为例,常见的阅读软件有超星阅读器、书生阅读器、Adobe Acrobat Reader阅读器以及CAJ 阅读器等,这些阅读器相互之间并不兼容,因此相对应的超星图书、书生之家图书、PDF文件以及知网期刊论文等都需要不同的软件来阅读。而且各软件还会要求不断地升级,对于一些手机读者来讲用起来十分繁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阅读。另外,国内许多专业IT技术企业之间也缺乏相互的合作与沟通,甚至用技术优势来保护自己的产品不被其它软件所阅读,这样虽然能够使企业获利,但对于读者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并不是最为理想的途径。
1.3 专业性人才储备不足
作为一门新兴的出版产业,数字出版的长期健康发展和专业化人才是分不开的,而数字出版的人才既要求具备传统出版业务的理论知识,有要求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以及媒体传播技术,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是保证数字出版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业所缺少的。现阶段我国数字出版从业者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或单纯的网络技术人员,另一类则是传统出版社转型过来的从业者。这样的人才结构使得整体上呈现出从业者要么对专业的出版知识和经验较为生疏,只求经济效益而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要么则是空有传统出版经验而缺乏数据库、IT技术,从而在客观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2.1 完善版权保护
完善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保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可通过对授权许可的适当改进,限制大量作品进入网络流通领域,并逐步推广自助版权协议、中介管理或集体管理等授权方式,在权利人和传播者之间建立起互利渠道,这样既能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又可以使得使用者获得批量的授权。其次,应进一步完善《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保护数字版权的法律法规,尤其对期刊杂志的数字化发行应遵循严格的执行标准,并加强相关的技术认证环节监督,对于市场中的各类侵权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和惩罚。最后,还应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开发。例如,可以通过对数字内容进行加密或附加使用规则来对使用者进行限制,从而起到保护数字作品内容的目的。
2.2 完善数字出版标准体系建设
2.2.1 推广国际化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在我国各行业都提倡走出去的战略推动下,国内各新闻出版企业都在积极将目光投向国际化市场,相应的数字出版也应逐渐向国际化标准看齐。这样就要求各数字出版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遵循一系列国际化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培育安全信用机制,加强行业规范化的意识建设,从而为我国数字出版行业早日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例如,我国数字出版行业中的版权保护、阅读格式以及行业的规划问题等,目前还尚未成熟,但始终都在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另外,现阶段国外的电子出版物也正在大批量地流入到我国市场,甚至还有许多国外的数字出版机构正在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力图成为我国数字出版界中的一部分。这些现象都表明了,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过程并非是“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寻求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络,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并且又能与国际化标准所吻合的道路。
2.2.2 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在完善数字出版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多种业务和技术,这就要求必须加强标委会的协调能力和主导作用,对标准建设实现统一化的规划与管理,从而确保建设过程的有序性。标委会的统一管理应以“全媒体、全流程、全业务”为目标,参考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紧密围绕数字出版对标准的实际需求,在现有的行业标准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各科研机构、地方机关及企业的力量,理清产业链各个环节、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全面系统、层次清晰、协调有序的数字出版标准体系。
2.3 重点培养复合型出版人才
首先,在各高校中重点培养既懂传统出版流程又懂数字出版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行业未来发展刻不容缓的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一方面要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通过聘请业界精英人士到校讲座甚至兼职讲课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其次,校方应积极寻求与数字出版企业的合作,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另外,国内各高校还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数字出版产学研基地,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产品更新,更可以为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的战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高校拥有人才与科研方面的优势,而企业有丰富的市场资源,这种高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共同打造集“产、学、研”为一体科研基地的模式将会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作出重要的共享。
数字出版行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然而我们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必须从客观地角度去积极发现其中的问题,如版权保护问题,执行标准混乱以及人才出版不足的问题等,只有将这些限制性因素都予以逐步完善,才能保证我国数字出版行业早日实现与世界接轨。
[1]祝兴平.我国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与短板[J].中国出版,2011.
[2]吕志军.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务流程的影响[J].大学出版,2014(02).
[3]杨稀贵.新形势下我国出版集团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出版,2007(12).
G2
A
1674-6708(2015)148-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