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大关模式”
——访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顾建强
2013年12月,杭州市拱墅区大关街道正式试点推行“大封闭综合管理”。这套“智慧来源于基层”,以“大封闭、微循环、增泊位、拼车行”为具体内容、“先到先停、资源共享”为主要特色的模式,为杭州老旧小区的“人流量大、道路狭窄、车多拥堵”,导致“停车难、行车难”矛盾日益突出,引发社会管理热点难点的破解找到了一条出路,因而被赞为“大关模式”。
时隔两年,由于成效显著,“大关模式”已经在杭州市被复制,甚至在全省推广,成为全力推进街道社会管理创新的典范;同时,面对两年后的新形势、新情况,大关街道再次强化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综合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力求重新定义“大关模式”、深化其内涵。
在“大封闭综合管理”推行之初,收费和道路拓宽、绿化面积减少成为民众主要的反对声音。大关街道背负多重压力坚决推动改革,收费上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专款专用,同时开展“美化家园工程”,设立绿化精品,推行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等,保障改革得以更加顺利实施。两年后,“大封闭综合管理”已为社会所认可变成了“大关模式”,新的挑战却又来临。
“目前车辆不断增加,一户家庭两车甚至三车的情况越来越多,导致居民停车愈发紧张;另一方面,在大关小区西面建成了一个大规模的综合体,其中有餐饮娱乐等服务,晚高峰特别是晚上的消费者需要停车,也对这一片的居民停车带来影响。”拱墅区大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顾建强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介绍,当前大封闭区域内现有居民登记车辆约3600辆,比2013年底实施初期登记数时增加了1000多辆,但辖区各苑内和苑外道路的车位数却只有2600个左右。
“同时,经过两年的发展,我们在前期管理上的一些小的漏洞积累质变,出现了违章停车、占压绿化等不文明的现象,这对我们的‘大封闭综合治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顾建强坦言,出现此类现象,根本的原因仍旧在于私家车数量实在过多。
建成大关苑西路生态免费停车场,新增停车位71个。
2014年12月,大关街道在街道党代会上通过了《关于大封闭综合管理“三化”管理实施意见》,提出以“精准化”“社会化”“智慧化”服务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优化“大封闭综合管理”,打造实现社会综合治理功能的系统性工程。
“精准化、社会化、智慧化的‘三化’管理理念是我们街道在深刻分析‘大封闭综合管理’实施两年来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的基础上,主动查找在日常服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盲点,克服难题,强化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综合管理’理念的体现。”
“所谓‘精准化’,首先便是通过‘定车、定量’精准服务原住民优先停车。”据悉,当前整个大封闭区域内现有登记原住民车辆为2200余辆。街道根据原住民车辆数量制作并发放了大封闭区域各苑内通用苑内通行证,以包年包月卡和通用通行证相结合的形式,保障原住民苑内优先停车。同时,“精准化”还表现在通过“定时、定点”精准服务居民错峰停车,街道与附近水晶城、建华市场等共建单位积极协调错时停车,新增水晶城和建华市场社会停车场错时停车位300余个,使大封闭区域内居民错峰停车位总数达到650余个,定时定点错峰向周边居民开放。
顾建强表示,虽然车辆总体数量大,但保障原住民苑内优先停车,依然受到了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而“社会化”则体现在信息共享,从一元管理转变为多元管理,不仅仅要治理交通,也在治安上狠下了功夫。“第一是政府职能部门组成队伍,第二是‘平安志愿者’制度,还有就是保安定期巡逻。我们已经聘用专职保安14名,增加交通协管员1名,设立‘平安志愿岗’13处,这些人彼此之间信息共享。譬如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车辆违章现象,便可以通过对讲机联系到交通协管员,协管员再前去处理,这样的做法提高了效率。”
“社会化”的具体措施,明确了服务管理职责,目的是加强各进出口无证、流动摊贩及装修运输车辆的管理、每日晚高峰16时后各苑内临时车辆的进入管理,以及居民停车、行车秩序管理、区域治安防控和平安宣传力度,以此提升整体社会治安环境。这是通过“定人、定责”来服务居民的有序停车。
至于“智慧化”管理,是以“定位、定向”更精准地服务居民停车泊位诱导的措施。“大封闭综合管理”实施之初,针对居民提出的刷卡、找车位困难问题,大关街道已经在原有门禁系统上安装蓝牙系统以及在大封闭区域内关键出入口、路口安装视频卡口车辆检测设备,在特定位置设置LED诱导屏,提示车主行车前方各停车区域剩余空位数量,让车主一进大封闭区域就知道哪里有车位、有多少车位;而今进一步优化停车泊位诱导系统,引入车牌识别系统等,将区域内各泊位诱导屏数据基站联入统一华数平台,提高车辆车位数据传输速度和准确率。
“同时,我们在辖区原有361个联网监控的基础上增加车辆定位定向摄像头26个,提高车辆车位影像拍摄覆盖率,提升泊位诱导精确度,街道综合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对辖区实行24小时动态实时监控,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顾建强补充道。
大关街道综合治理监控指挥中心,24小时动态监控。
一直以来,在大关街道居民们深深感受到“大封闭综合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这项民生工作也在全省全市形成影响,得到各级领导肯定。在总结“大关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4月22日,杭州出台了《杭州市老居住小区交通治理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全市老小区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展开。去年起,已经有10个老小区综合治理项目通过了方案评审,大多可堪称“大关模式”的“升级版”。
顾建强说,“大封闭综合管理”经媒体广泛报道,在全市形成借鉴意义的同时,外地前来参观的团体也是络绎不绝。整个2014年,大关街道总共接待市外团体参观52批次,今年截至到目前,也已经接待包括江苏、上海等地的团体参观28批次。
“我对‘大封闭综合治理’能受到领导、民众的充分肯定表示欣喜,对能够让这么多社区前来参观并模仿表示很欣慰,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但客观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适合采取‘大封闭综合管理’。”他同时也表达了对“大关模式”成为典型不断被学习的担忧,“前段时间,听说某一学习‘大封闭综合管理’的社区出现了管理上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体现。很多社区都只是把我们街道模式表面上的东西硬搬到了自己那里。”
对此,顾建强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媒体不宜过多渲染大关街道模式的成效氛围,因为大关有着自己的必要性条件。‘大封闭综合管理’绝不是一封了之,也不是依靠12个字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做好,关键在于‘综合’,最重要的其实是‘管理’。”
“当然,还有关键一点在于创新。大关街道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又给出了新的做法。所有实施大封闭的社区都要跟上时代脚步,问题会质变,管理要创新,措施和理念更要创新。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重新来定义所谓的‘大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