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宇 郑兴东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安徽芜湖 241002)
决定信贷融资决策的根本是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其中很大原因是信息存在不对称性,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手段有很多。但是银行作为资金供给方,有取得全部有效或优质信息的需求;而企业按理性经济人原则,会对不利于自身企业获取贷款的信息进行掩盖或者不披露的驱动,特别是小微企业本身所在的产业和规模等决定了其不利的信息更多于其他的企业。[1](P41)在目前的大数据时代中如何有效地收集、洞察这些数据并将其转化成行动将是目前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无法回避的问题。当信息来源于外部时,组织的相应部门就要考虑是否可以挖掘出这些线索,并针对这些发现采取行动。因此建立一个以诚信为基础、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平台对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影响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瓶颈的因素很多,对其进行总结发现,大致可归为三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的非对称性,再加上政策、技术手段、信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企业信贷融资的困境。
(一)信息传递障碍。由于小微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专业,银行对技术的认知程度、对技术应用的市场发展前景等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因而在企业申请银行的信贷资金时,银行没有办法获得更为直观的、更为可视化的获利预期。再加上作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很不规范,信息内部化的倾向明显,对外有隐藏信息的动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差,银企之间的信息非对称问题严重,而银行又无法从担保机构或信用机构获取足够的补偿信息,导致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难。[2](P104)
(二)融资成本高。成本和收益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融资成本是企业银行向任何企业提供贷款的重要约束条件。融资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搜寻、甄别成本、签约成本以及保证契约履行成本等。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小微企业的融资市场上,银行信贷融资的成本主要是为了防止逆向选择的信息搜寻成本以及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融资成本较高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讲述:
一是体现在银行方面。由于我国小微企业制度建设不完善,银行无法获得其全部信息,而银行为了获得中小企业信息,消除信息的非对称性而产生的风险所需付出的单位贷款成本较高,而且涉农企业一般的利润率偏低,银行能从企业获得的收益不会太高。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来说,由于小微企业的风险较高,由于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银行向企业收取的费用也要高于其他企业。企业要付出的融资成本也高于其他企业。银行和企业双方的成本都较高。
(三)缺乏合理公正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在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起到补充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在存在非对称信息的条件下,中介服务机构能起到补充信息的作用。但我国中介机构的发展并不完善,如征信系统不完备、评估机构的职业操守、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等,因此这些机构还无法发挥其评估、担保等的作用。再如,评估或担保费用较高,也使企业望而却步。我国成立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资金,通过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提供资金,从而达到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目的,改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融资环境的资金获取途径[3](P104)。但是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资金对申请担保资金的担保机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再加上担保机构向何种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全由担保公司自主决定,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在研究中,我们还注意到,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服务一般也是在企业提供相应的抵(质)押品的基础上再提供担保业务。
(四)缺少抵(质)押物。由于我国信用机制的不健全,因此企业获得信用贷款的可能性较小。为了能降低贷款风险,银行一般会要求企业提供抵(质)押物用作担保。但是由于小微企业普遍经济实力较弱,企业很难在固定资产或房屋等不动产等方面找到合适的抵押物或担保单位,因而无法获得抵押贷款[4](P72)。
小微企业的主要的资产为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其价值的评估、权利的变现和保值、增值都和固定资产不同,这也使其未来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我国从2010年颁布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推进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但企业获得质押融资的规模仍然较小。
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以投融资服务为主体、以农业科技企业项目和信用评估服务为基础,以担保、评估、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为支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服务渠道综合接入、服务产品快捷匹配、服务业务协同调度、信息高度整合管理,将小微企业、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中介快速有效的联结起来,集政策、融资、投资、中介、信息服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于一体,为小微企业、投融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了网络化“一站式”综合的信贷融资服务。
(一)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框架的主体构成。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我们需要对其可能涉及到的主体进行分析,这也是网络平台上的构成主体。哈佛大学教授DerekF.Abell在1980年提出了三维商业定义的模型,包括:Who:即为谁服务,即目标群体或市场;What:是需要什么,即顾客的需求是什么,顾客的需求就是我们企业的目标;How:为如何满足需求,即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或手段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这个定义出发,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的构成主体主要包括了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中介机构(目标群体);信息(顾客需求);建立平台(技术或手段)。资金需求者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主体小微企业,也就是信息提供者;本研究中的资金供给者是指信贷资金的提供者——银行,也就是信息需求者;中介机构是指为资金需求方和供求方提供了联系平台的机构,包括审计(会计)机构、评估机构、法律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或者说是信息的提供者。信息是本研究建立综合服务网络平台的重要内容,也是各方的参与者提供或需求的内容。建立平台是实现融资的技术,是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对称的手段。我们提出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也就是将小微企业、政府相关机构、农业技术评估人员(包括来自大公司研发部门、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的技术评估人员)、高级企业管理人群、各类财会和法律等专业人士,汇聚在平台上,通过在平台上交换和交流信息,达到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5](P32)。
在分析主体构成时,我们还能将整个网络平台看成一个有自身价值定位的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平台是具有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结构,是以平台为中心的,集多种为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供财力和智力支持的中介机构和资金提供者、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营运及创新的执行主体于一体,通过形成有利创新资金供求双方有效对接方式的土壤和环境,各主体之间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互动,实现互相交易和信息交流,进而促进各相关主体去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见图1)。
图1 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生态系统示意图
(二)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构建的主要内容。信贷融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除了有关主体外,还需要建设下列内容:
1.构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基本信息、企业的信用信息和企业的担保信息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为平台运行提供了数据基础。小微企业的基本信息,一是包括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知识产权机构、质监等部门涉及的一些业务部门所提供的基础信息,政府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直接从网络接入到平台,使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共享;二是信用评级机构根据一定规则确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担保机构占有的企业担保数据等数据库,也能够与平台建立端口接入。
2.开发企业征信以及评估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系统、企业风险识别和监测系统、企业风险评价和管理系统[6](P103)。随着计算机技术逐步发展,征集和评估、风险评价和管理都不再由人手工操作和计算,可以通过开发这些系统软件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平台一方面可以利用金融机构已有的这些系统软件进行运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和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完成。
3.建立金融投资供需对接系统、金融信贷供需对接系统、金融担保供需对接系统、金融中介供需对接系统等的支撑系统[7](P33)。对接系统是平台一站式服务的关键,只有对接成功,才能真正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获得率。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政府在信息提供上的作用。由于中小企业能提供给金融机构的信息是有限的,并且由于它是信息的拥有者,天然占据了信息优势,向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确认。与企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包括工商、税务机关、水务部门、电力机构、社保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这些机构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的信用情况。但是政府部门单独为某一企业提供这些信息的成本比较大。平台就可以通过与这些机构端口接入,直接利用其数据为金融机构进行信贷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图2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基本框架示意图
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集企业财务信息(硬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软信息)于一体,为银行提供企业的资金需求信息,为企业获取信贷融资提供资金来源,向双方寻找相关的专家来进行联合评审服务,其运行机制也有一定的特征。
(一)组织管理模式。根据建立平台目的、要实现的功能以及形成过程来看,平台的组织管理模式应该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相关事业单位配合,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参与,并由专业人士管理平台运行,小微企业进行申贷的模式。
一是要健全小微企业、金融和中介组织共同发展的支持机制,充分发挥平台在解决非对称信息上的功能,统筹建立起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监督评估、资源和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合理确定好平台与其业务相关机构的不同分工[8](P105)。
二是要完善平台对企业资金的需求和相关信息的了解。在建立结构化企业信息的同时,关注企业非结构化信息,信息内容要包括固定资产情况、基础设施信息、人才信息、供需信息、技术信息等[9](P20)。
三是要完善中介组织参与制度。随着技术和分工专业化,中介组织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平台要制定规范,纳入法律机构、会计和审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等金融中介组织以及技术评估机构并使其在平台上进行合作,利用各机构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充分的掌握小微企业信息,全面、公正、独立地反映企业情况,推动银企融资的成功。同时还应建立银行与中介组织的互信制度[10](P222)。建立中介机构的排名制度,根据其提供业务的数量、质量对其进行排名公示,来提高中介机构参与平台的积极性。
四是要建立争端解决制度。因为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综合服务的网络平台主要是发挥了中介服务作用,并不具备融资等功能,在平台上形成的争端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各相关方和平台合作范围的法律界定,二是帮助各参与方获得法律援助;三是企业商业机密信息泄露等等。因此,需要建立组成以平台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争端解决机制,形成争端解决渠道。[11](P48)
(二)风险防范机制。风险防范一直是金融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中,需建立的风险防范机制和一般金融投资机构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所不同。
首先,要保障平台运行的安全性。特别是数据的安全性是金融服务网络平台推进和运行最大的瓶颈。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信息共享、效率提高等优点;另一方面也给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危害,一旦出现安全性问题如被黑客攻击,或硬件出现问题,轻则系统瘫痪丢失数据,重则企业及银行的商业数据信息外露,导致整个经济系统混乱。因此平台需要有专业的信息安全小组来进行安全监测和管理。这也是平台得以运行的基础。
其次,应设定合理的合作边界。网络平台保持中立的立场是防范金融机构投资风险的重要屏障,因此需要在平台建立的时候合理设置银行与平台之间、平台与融资企业之间、平台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边界。要在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相互制约,培育三者之间透明的合作关系。要形成企业家选择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既包括银行对信贷业务的竞争,也包括中介服务机构对业务的竞争、企业对信贷资源的竞争。
再次,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每年对企业信贷融资项目的总结和发送能够为网络平台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以3~5年作为一个周期,对银行、评估机构和融资项目的发展来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公示。[12](P94)透明、公平的评估结果包括对企业融资项目的评估、银行对农业科技创新培育的评估、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公允性的评估,以及对平台自身提供服务的评估。
(三)信用评估机制。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有大银行现行的银行信贷程序和技术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企业而设计的,不符合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类型及特点,因此,还需创新信贷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除了社会关系网络对小微企业融资发挥作用外,信用体系的建设也极其重要。信用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社会信用环境、社会征信体系和第三方担保。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仍然处于完善的过程中,平台在信用体系的建设中主要体现在社会征信体系和第三方担保两个方面。[13](P106)
1.建立企业基础数据库。大数据时代的基础数据对信贷融资决策起到支撑作用。在网络平台建立初始,就应该设计企业基础数据库收集的信息类别,以便给后期数据的分析提供基础资料。数据收集的时间越长,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就越发突显。根据对金融机构风险评估部门的调研来看,如果企业数据量多,一般3~5年的时间就可以基本建立起比较大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库[4](P174)。
2.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小微企业的特征决定了信贷融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还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小微企业的科学评价体系社会征信体系,以便为第三方担保提供依据。
3.建立信用担保网络。信用担保是指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的过程中,依据双方规定,由依法设立的担保机构用保证的方式为债务人提供担保,在融资企业如不能依约偿还贷款时,由担保机构承担合同约定偿还责任,从而保障银行债权实现的一种金融支持方。信用担保属于第三方担保,其基本功能就是保障债权实现,促进资金融通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流通。
小微企业的金融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是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一次变革,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小微企业和金融进一步融合的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利用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信息相对对称,实现融资双方共赢。作为独立运行的主体,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有其建立和运行的目标,其总目标为银行与小微企业间的信息非对称,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现代小微企业的发展。
[1]黎秀梅.我国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微观分析[J].西南金融,2012(12).
[2]林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经济解释及其化解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2(11).
[3]何韧,刘兵勇,王婧婧.银企关系、制度环境与中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J].金融研究,2012(11).
[4]张杰.应通过加强信用信息供给缓解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境[J].经济纵横,2014(4).
[5]殷孟波,许坤.银行贷款技术与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J].财经科学,2014(6).
[6]董晓林,张晓艳,杨小丽.金融机构规模、贷款技术与农村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J].农业技术经济,2014(8).
[7]成果,黄远里.现金持有行为对企业信贷融资能力的影响[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1).
[8]祝健,沙伟婧.发展产业集群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新思路[J].经济纵横,2013(4).
[9]农高俭,张增银,潘鹏鹰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4).
[10]钱慧,梅强,文学舟.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估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4).
[11]来国伟.浅析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成因及相关对策[J].浙江金融,2013(9).
[12]俞兆云,陈飞翔.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约束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8).
[13]罗正英,周中胜.国外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