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丛起 隋洪胜
让党心民心贴得更紧
——虎林市千名干部下基层“三包一扶”活动一周年掠影
□吴丛起 隋洪胜
2014年3月9日,虎林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一份文件下发到全市400多个基层党组织。文件提出,开展以“包企业、包乡村、包社区,帮扶困难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三包一扶”活动,要求全市千名干部下基层进行实打实、心贴心的倾情帮扶,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应景帮扶,杜绝送点资金、慰问品就完事大吉的形式主义。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市党员干部们将庄严的承诺化为扎实的行动,让“三包一扶”活动结出累累硕果。
2014年3月12日,虎林市纪委领导班子随虎林市委书记冯昕轻车简从地来到市纪委包扶的珍宝岛乡新安屯调研。在田间地头,在百姓家中,他们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当得知村民至今还没有吃上自来水,冯昕书记与市纪委领导班子立即与水务局协商如何尽快解决。
不到一个星期,村民集资的8万元和水务局拨付的45万元资金全部到位,挖沟、铺管、建泵房……昼夜施工了一个多月,全部工程顺利完成。这么快的速度,在虎林市的村级自来水改造中史无前例。
5月8日,当85米的深井引出了第一股清澈的自来水时,小小的泵房立刻被围得水泄不通,农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虎林市级领导的率先垂范,无形中助推了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全市26位市级领导以及108个市直中省直单位、11个乡镇、1个中心街道的12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到企业、社区、村屯帮扶弱势群体。一时间,扶危助困开始在虎林蔚然成风。
宝东镇联义村距离虎林市区五公里远,多年来村路破损严重,农民运粮非常困难,可要修整好这1.6公里长的村路起码要5万元资金。面对这么大的修路预算,不仅联义村“两委”没辙,就连对口帮扶的虎林市交通局领导班子也很犯难。“勒紧腰带,压缩各项行政费用!”交通局领导班子想尽办法,硬是从紧张的公务经费里“挤”出了这笔钱。
5月17日,虎林市联义村至新义屯间的村道上马达轰鸣,六台大型翻斗车、一台刮道机穿梭往来,运石刮路,揭开了村路整修的序幕。交通局从筹集资金到整修道路,仅用一周多的时间,就让昔日坑洼不平的村路变成宽阔平坦的大道。这么快的速度,在虎林市几乎是前所未有。
2014年5月,虎林市计生局领导班子先后四次到包扶的阿北乡新富村走访问计。起初,他们打算帮新富村翻建村部、购买办公设备。然而,他们在第五次调研中了解到,该村因为缺少文娱活动场所,自发锻炼的村民不得不在马路上做健身操,个别村民因为没有健康的文娱活动而沉迷于酗酒赌博。
计生局局长何玉杰和村“两委”班子经过研究认为,修建文娱活动场所迫在眉睫。于是,计生局调整了帮扶思路,决定出资3.2万元帮助新富村修建休闲广场。可是,这笔钱对于修建广场来说还不够,于是村干部们决定发动群众出资出工。
那段时间,计生局的领导班子忙着借设备、跑石场、赊水泥;村干部忙着带领村民平整场地、浇筑混凝土、安装健身器材;计生干部们则天天下村,协助村干部做群众工作。
7月1日,休闲广场竣工。新富村锣鼓喧天,彩旗飘舞,村民们自发来到广场,像过节一样扭起欢快的秧歌。要知道,修建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混凝土广场,仅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这对一个村集体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速度”体现“态度”。在“三包一扶”活动中,虎林市1200多名党员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基层,了解到了群众的需求,认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将自身的压力转为动力。在为群众办事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用了劲,更用了心;不仅动了情,更动了脑。
扶智助能的关键不仅在于“输血”,更在于“造血”,这是很多包扶方达成的共识。可是,由于帮扶单位的能力各有不同,帮扶对象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找到最佳帮扶方式就成了帮扶中的一大难点。为此,包扶单位使出了“浑身解数”。
虎头镇大王家村村民张学明曾因做生意欠债、儿子读研致贫。他本想通过养猪脱贫,但不巧赶上那段时间猪肉价格走低。瞅着自己养的四头猪一天天长肥却卖不出去,张学明急得直上火。张学明的对口帮扶单位负责人——虎林市城管大队大队长王世纲急中生智,动员同事自掏腰包,按照比市场价贵一块多的价格买下了这四头猪,然后让大家分给亲友“帮吃”,从而解了张学明的燃眉之急。
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一角
后来,又通过城管大队牵线搭桥,张学明与杀猪卖肉的摊主建立了长期供求关系,解决了养猪卖猪的后顾之忧、发展之困。城管大队“帮吃猪肉”的故事在虎林传为佳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包扶人不仅注重对弱势群众的短期资助,更从增加知识、技能、经验和信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入手,激活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2012年,虎林市铁南社区居民张荣华的丈夫被确诊患了癌症。为给丈夫治病,张荣华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丈夫去世后,没有生活来源的张荣华还要负担孩子上大学的费用,母子俩生活非常困难。得知这一情况,虎林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室主任张青不但多次带领干警为张家捐款捐物,还为张家谋划脱困的长久之计。她认真分析了张荣华家的情况后,发现她家所处位置很好,特别适合开食杂店,于是与工商、税务、烟草等部门沟通协调,帮张荣华办理了相关手续,开起了食杂店。从此,张荣华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
一个“帮吃猪肉”,一个帮开小店,虽然看上去是都是小事,但对困难群众来说却是关乎生计的大事、要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干部们站在群众的角度感同身受,体会了群众疾苦,了解了社情民意,在帮助群众办理一件件小事的过程中解决了民生大事。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群众的办事需求,2014年4月,虎林市健全了便民服务代办制度,在1个街道、5个社区、11个乡镇、85个村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站,人口多的屯组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设专、兼职人员为群众代办低保、土地、司法各个方面的申请、审批、证照等事务。各代办站点还向群众发放了大量印有办事资料清单以及窗口部门联系电话的“便民服务卡”,群众只要打个电话动动嘴,党员干部便义务跑腿办事,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2014年5月,虎林市伟光乡胜利村村民李英莲因患心脏病在虎林人民医院住院,后来病情加重,转到哈尔滨医大二院治疗。由于情况紧急,家属没来得及办理新农合转院手续,只好在哈尔滨给胜利村代办员、村委会主任管桂林打电话,请其帮忙。管桂林接完电话立即放下自家的事情,驱车几十里,往返于村、医院、新农合办多地,很快办完了所有手续。
李英莲病愈后感慨地说:“有困难找老管,省老事儿了!”
可管桂林却觉得这事儿不值得一提:“村民的事儿,村干部不帮谁帮,咱就是干这个的。要是连跑腿学舌都做不好,还当什么村干部!”
在全市11个乡镇、85个村、199个自然屯,像老管这样的村干部代办员还有很多。他们尽其所能,用最短的时间为群众解决各种困难,用亲情般的服务“网”住了全市30万百姓的大事小情。
一件件帮扶工作,一项项便民举措,一个个服务成果,让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的艰辛与付出,感受到了党员干部的热心与真诚,更体会到了市委、市政府为民服务的决心和办事效率。
吃水不忘挖井人。很多群众受益后不忘感谢帮过他们的单位和个人。有的居民难事解决了,给帮扶单位送来锦旗,可干部却往外推;有的农民生活改善了,给干部们送来自己种的土特产,可干部们却往后退;有的脱贫户再三邀请帮扶自己的党员干部到家里喝杯“小烧”,唠唠心里话,可干部却直摆手。群众和干部就这样“拉拉扯扯”,越拉关系越紧,越扯感情越深;群众越是信任,干部越是投入。
截至今年2月,全市1200多名党员干部共帮扶22家企业、5个社区、85个村、229户困难户,捐款捐物折合资金65.3万元,落实包扶资金938.8万元,解决困难2143个。
虎林市“三包一扶”活动实施以来,党员干部由起初的被文件推着干、被动干,被要求逼着干、盯着干,转化为自觉干、乐于干、认真干、着实干,并把“植根基层、帮贫解困、扶志助能”化作一种常态化的工作理念。他们正在用一滴滴汗水、一件件实事,履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三包一扶”活动让党员和群众走得更近了,党心和民心也贴得更紧了。
[编辑:王雪电子信箱:ddshw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