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张荣庆
(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广东肇庆526020)
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在塔吉克斯坦某金矿勘查区的应用
赵志强*,张荣庆
(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广东肇庆526020)
通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在塔吉克斯坦某金矿勘查区中的实施,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结合地层、构造等有利控矿因素,综合评判主成矿元素异常、元素组合异常,圈定了6个金成矿靶区。对各靶区进行了必要的山地工程查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实践证明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找矿方法在本区是有效的,认识到通过发现岩屑中的异常与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是有效的,这一应用为矿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中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依据,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塔吉克斯坦;金异常
岩屑地球化学找矿是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了解岩屑沉积物中元素分布,总结元素富集和分散规律,研究其与矿体的联系,通过岩屑地球化学异常和异常解释评价来进行找矿[1]。国内多个岩屑地球化学找矿应用(范红科等,2008;孔凡吉,2004;张义,聂凤军等,2005;郝以泽,2011;范丽琨等,2009;谢学锦等,2004)表明,岩屑测量找矿在寻找金等贵金属矿床时,能在短时间内经济、有效地缩短靶区,圈定基本异常形态和规模,查明异常源,对异常的成矿远景做出评价,综合地质条件确定优选靶区,对其有潜在成矿的最佳区段远景开展较详细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提供较详实的地球化学依据。2013年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在该区进行了1∶1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获得一条北西向展布的Au等多元素综合异常群。经槽探、坑探和少量钻探工程验证,目前已圈定6条金多金属矿化体,远景规模可达中—大型,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是塔吉克斯坦半干旱高寒景观区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找矿应用的成功实例。
工作区位于南天山褶皱系的西延伸部分泽拉夫尚—突厥斯坦活动带中,其北部与泽拉夫尚—阿尔泰活动带相邻,南侧受吉斯萨尔深断裂制约。该工作区属乔列矿田的组成部分,地层分布广泛,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是塔吉克斯坦境内重要的金多金属矿成矿带。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主要由申格岩系(S1sn)、库普卢克岩系和哈夫扎克岩系(S2rp+D1hv)、舒特岩系(D1st)、阿克巴萨依岩系、下石炭统瓦尚岩系(C1vs)、马尔古佐尔岩系(C1mr)及第四纪地层组成。岩性主要由石灰岩、粉砂岩、炭质页岩为主的沉积岩系和大理岩化的石灰岩、炭质粘土片岩的浅变质岩系组成。金多金属多赋存在浅变质岩系的构造破碎带中,与炭质粘土片岩关系密切。
工作区内褶皱构造非常发育,褶皱的轴部走向多呈北西向、北西西向,轴部走向与工作区内构造带走向基本一致。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构造演化较频繁,促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区内花岗岩以粗晶浅色花岗岩、暗色黑云母花岗岩、细粒斑状花岗岩为主,多呈岩脉、岩株分布。
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的成败关键在于确定采样层位和样品的最佳粒级,为了适合该工作区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技术,在开展野外工作之前,选择区内已知矿(化)体,无矿地段进行采样与加工方案的实验对比,确定了化探岩屑测量的采样对象,经分析对比,确定C层或深度大于40cm的岩屑样品作为本次预查工作的采样对象,深度一般在0.2~0.6m之间,样品重量按设计要求均采集400g以上。
(1)野外采样。根据对比实验成果,本次1∶1万化探岩屑测量按照100m×40m菱形网格布设采样点,局部构造发育且有矿化地带采用加密采样;野外一般用手持GPS定位仪辅以罗盘精确定点。每个样品选取采样点5~10m范围内3~5个采坑混合而成;采样层位为C层岩屑样;样品重量按设计要求均采集400g以上。
(2)样品加工。岩屑样品加工采用野外初加工与室内加工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在野外对目估粒度为-5~+40目的岩屑样品进行初选,室内由专人负责将采集的样品过筛截取-5~+40目粒级,筛后样品重量控制在±200g。将加工好的样品正样装箱,送化验室细磨至-200目进行分析测试。
(3)分析测试。岩屑样品的分析测试由获得国家计量认证资格的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实验室承担完成。分析元素有Au、Ag、Pb、Zn、Cu、As、Sb、Bi、Mo、Mn、W等。样品测试采用一级标样、密码样及重采样进行分析质量监控。样品分析质量合格率在95%以上,样品分析测试报出率为100%。
(4)数据处理。对样品分析结果数据采用Graph、excel和MAPGI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逐步剔除极高值及极低值等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并参考前人在周边地区的工作经验,分别计算矿区各元素平均值、标准离差、异常下限T等地球化学参数。
根据前人1∶20万区域化探测量成果和已有地质资料选区,本次完成1∶1万地球化学测量14.7km2,获得6个近NW向展布的Au异常区,Au异常形态规整,梯度变化大,浓集中心清晰,与前缘晕As、Sb、Bi异常套合好,各元素的含量高;而尾晕W、Mo、Mn等元素异常强度相对较弱,分布零散,以低浓度沿NW向断层破碎带呈串珠状展布。工作区内Au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地带为构造交汇部位,多期次的构造叠加、改造作用为成矿元素的矿化富集创造了条件。
各元素异常强度大,具有较高的平均值和异常衬值,其中Au元素异常是该工作区找矿最有利异常(见表1)。
表1 工作区岩屑测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表
Au1异常:分布于工作区东北部,由3个异常分区组成,分为Au1-1、Au1-2、Au1-3三个异常区,异常区整体走向呈北西向,分布宽500~1200m,该异常区出现3个四级异常浓度峰值(≥400ppb),峰值分别是2457ppb、1254ppb、1865ppb,依次出现于Au1异常东南部、中部、西北部,异常总体走向与矿区东北部的NW向构造断裂近平行,应作为重点勘查区开展找矿评价。
Au1-1异常区:东南部面积为0.69km2,呈四级异常分布,四级异常区面积为0.26km2。本次工作已对该区进行了槽探工程查证工作,主要施工了2条探槽TC14、TC15,通过异常查证以及探槽编录采样等工作,确定引起该异常的物质来源为一层第四系的褐铁矿化层,层厚0.5~1.5m,距地表0.5~1m,近平行于地表呈面状展布。该褐铁矿化层底部多为深灰至灰黑色含炭质页岩、砂岩、灰岩等混合层,通过对2条槽探工程所采取的化学样品分析显示,TC15最低值为TC15-H1,金品位0.79g/t,最高值为TC15-H9,金品位8.78g/t。
Au1-2异常区:位于上库马尔克金矿区分水岭西翼,阿尔格岩系白云石、白云石化灰岩内,总体形态呈近北西西向分布,中部膨大。Au1-2异常有1个异常峰值(≥400ppb)为1039ppb,位于Au1-2异常中部。该异常区通过异常查证发现,沿异常区东西向见一宽约1m的褐铁矿化构造带,走向呈北西西向,倾向北东,倾角38°~59°。构造带原岩为炭质页岩夹片岩,受构造应力作用挤压形成。构造带内多见有硅化脉穿插,硅化脉宽0.1~1.0cm,分布较杂乱。该层岩石顶部为泽拉夫尚推覆体,岩性为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灰岩多倾向北北东向。底板岩性为砂岩,岩石呈灰色—深灰色,岩石裂隙较发育,沿裂隙局部见褐铁矿化。通过对构造带以及Au1-2异常区进行了槽探验证以及地球化学岩石剖面测量工作。分析结果初步圈定了地表矿(化)体共7条,矿(化)体宽从1m至10m不等,走向多呈北西向至北西西向,倾角38°~78°不等。根据槽探化学样品分析结果显示,矿(化)体金品位高值有:TC4-H25品位为4.27g/t,TC5-H16品位为3.11g/t,TC6-H6品位为3.54g/t,TC9-H1品位为4.86g/t,TC10-H3品位为5.90g/t,TC10-H11品位为2.54g/t。
Au1-3异常区:位于上库马尔克金矿区南部,整体呈北西向分布,零星的内中富集带走向呈近东西向、北东向。Au1-3出现2个异常峰值(≥400ppb),峰值为1519ppb,四级浓度值分布在Au1-3异常区东南部及北西部,北西向异常与构造断裂近平行。该异常区内发育有多条平行的构造带,通过对构造带进行槽探揭露及采样分析显示,部分构造带具有较高的金含量,如TC1-H8金品位为1.77g/t,TC3-H22金品位为1.68g/t均达到边界品位。综上所述,通过对该区域的已做异常查证工作初步判定该异常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Au2、Au3、Au4异常:同属同一异常带,该异常带位于阿尔格岩系白云石、白云石化灰岩内,包括东杜奥巴矿床,总体形态呈近北西西向,异常规模较大。Au2异常属雅夫奇矿带区域,整体走向呈北西向,与构造断裂带走向近平行。Au3异常区出现2个三级异常浓度值以上的峰值(≥400ppb),峰值分别是1301ppb、459ppb,异常与构造断裂带走向近平行。Au4异常区属东杜奥巴矿床东部延伸部位,该异常区为本次预查新发现,尚未做异常检查工作。
Au5、Au6异常:位于Au1异常的东北部,为新发现异常区,但尚未做检查工作。矿区地球化学异常为Au-Sb-As-Bi-Hg组合,异常面积大、丰度高、组合好、分带明显。
(1)本次工作圈定的Au1-Au4 4个异常区长轴方向为北西向,基本与构造带走向平行,异常规模大,异常的浓集中心明显,在异常区的浓集中心区经工程验证,发现多条矿化带和多处矿化点,表明该区Au异常多为矿致异常。
(2)本区金多金属矿的发现与评价,充分证实了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在中亚半干旱高寒景观区开展区域地质找矿的有效性。只要采样部位正确,找矿方法技术手段合理有效,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1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扫面和精测剖面测量与原生晕的测量效果一样,可以快速、有效地对1∶5万化探异常进行检查,指出含矿层位和含矿地质体的规模及范围,配合地表工程揭露,可对浅部矿体达到近似定量评价的效果。
[1] 任天祥,伍宗华,羌荣生.区域化探异常筛选与查证的方法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2]黄薰德,吴郁彦.地球化学找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3]王桂琴.区域化探异常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矿产与地质.
[4]吴传壁,等.国外区域化探异常评价方法[R].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1994.
[5]刘英俊,曹励明,李兆麟,等.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6]阮天健,朱有光.地球化学找矿[M].武汉:地质出版社,1985.
[7]范红科,温银维,姜羡义,等.内蒙古中东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技术及应用效果[J].地质与勘探,2008,44(5):64-69.
P618.51
B
1004-5716(2015)07-0111-03
2014-06-16
2014-07-08
赵志强(1988-),男(汉族),湖南娄底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