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磊,普布顿珠,刘 峰,陈 越,次旦卓嘎
(1.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拉萨 850000; 2.西藏自治区林业厅,拉萨 850000)
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
吕永磊1,普布顿珠1,刘 峰1,陈 越1,次旦卓嘎2
(1.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拉萨 850000; 2.西藏自治区林业厅,拉萨 850000)
西藏自治区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湿地公园的良好条件,随着西藏生态安全屏障项目的展开,湿地公园建设成为安全屏障建设的一个主要切入点,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的发展策略。
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发展策略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是青藏高原的主体,为亚洲重要的河源区,是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和水能资源接续基地。西藏自治区湿地类型独特而多样,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西藏调查结果显示[1],西藏湿地包括4类17型,总面积652.90万hm2。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的湿地保护工作成绩突出。2004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指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湿地生态系统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和我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要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2011 年,出台了《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工作进入了规范化的新起点;截止2008年底,西藏自治区共计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9处,其中国家级1处,自治区级8处。自2011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2014年,西藏自治区开展重点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办法制定及试点工作,2015年部分重点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湿地工作全面展开。目前,西藏自治区的湿地公园正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但仍然需要摸清家底,总结经验,探索更加切合西藏实际的发展策略,以更好的保护西藏的湿地生态系统,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贡献力量。
2006年,西藏自治区林业局(2012年挂牌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开始组织建设湿地公园。2009年,国家林业局批复试点西藏第一批国家湿地公园,共计3处,分别为多庆错、嘎朗、雅尼国家湿地公园。
经过近10年的发展,西藏自治区大力推进湿地公园的建设,截止2014年12月,西藏在建的湿地公园共计10处(表1),面积达205545.98 hm2,全部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目前,多庆错、嘎朗、雅尼、拉姆拉错、当惹雍错、嘉乃玉错等6个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热门景区,其他国家湿地公园也在积极争取国家、地方相关投资,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2013年,雅尼、当惹雍错2个国家湿地公园争取到国家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资金约400万元;2014年,年楚河、拉姆拉错、朱拉河、嘉乃玉错、嘎朗等5个国家湿地公园争取到国家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资金约1000万元; 2015年嘎朗国家湿地公园、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分别争取相关建设资金2345.44万元和2460.05万元。
表1 西藏自治区已批建的国家湿地公园一览表序号名 称批复试点时间批复面积/hm2批复文号所在地(市)县1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2009-1232719.70林湿发[2009]297号日喀则市亚东县、康马县2雅尼国家湿地公园2009-128738.00林湿发[2009]297号林芝市米林县、林芝县3嘎朗国家湿地公园2009-122689.00林湿发[2009]297号林芝市波密县4当惹雍错国家湿地公园2011-03138174.00林湿发[2011]61号那曲地区尼玛县5嘉乃玉错国家湿地公园2011-033504.90林湿发[2011]61号那曲地区嘉黎县6年楚河国家湿地公园2011-122018.00林湿发[2011]273号日喀则市白朗县7拉姆拉错国家湿地公园2013-012850.18林湿发[2012]341号山南地区加查县8朱拉河国家湿地公园2013-011269.40林湿发[2012]341号林芝市工布江达县9狮泉河国家湿地公园2014-1212666.80林湿发[2014]205号阿里地区噶尔县、日土县、革吉县10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2014-12916.00林湿发[2014]205号昌都市类乌齐县
随着中央第六次西藏座谈会的召开,西藏生态建设将迅速发展,新一轮生态保护工程大力展开,湿地公园得到了各地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注。201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在试点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有4处。湿地公园正逐步实现从另一行政部门主导建设到地方政府主导建设,趁美丽西藏建设的东风,目前,西藏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面临一次良好的发展契机。
西藏湿地遍布全区,但总体上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中、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湿地分布与大气降水量相吻合。高原上降水量从东南部900 mm以上向西北逐渐减少到100 mm以下,年降水量梯度约为100 mm~100 km。西藏北部地区以湖泊湿地为主,中、南与西部地区以自然河流、沼泽湿地比重较高,东部地区主要为自然河流湿地,局部有以草本沼泽为主的沼泽湿地分布;北部、西部沼泽湿地辽阔,其中藏北羌塘地区特别是南部分布面积最大、最为集中。西藏湿地资源丰富,河流、湖泊、沼泽湿地总体上呈现出交错分布、相互镶嵌的格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网络,是西藏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
西藏湿地分布规律性明显,这些为将来西藏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划分的5类34型湿地中,西藏自治区分布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4大类湿地,并有永久性河流湿地、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森林沼泽等17种湿地型,湿地类型多样。全区湿地平均海拔在4000m左右,该区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富集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众多大江、巨川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和“生态源”之称,是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区”和全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态状况受到全世界高度关注,生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另外,西藏湿地景观类型多样,主要体现在湿地景观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沟渠、库塘等景观,其中,河流、湖泊还分为永久性、季节性,景观类型丰富。西藏湿地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区位重要性,为建立湿地公园奠定了有利条件,也为建立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提供了天然基础。
西藏境内河流交错,形成了江、河等为骨架的水网体系。河流湿地总面积约143.45万hm2,占西藏全区国土面积的1.17 %,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河流有20多条,大于2000 km2的河流有100条以上[1]。我国著名的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河都发源或流经这里,其中,怒江、雅鲁藏布江就发源于西藏。亚洲著名的长江、萨尔温江、湄公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伊洛瓦底江都源于或流经西藏。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西藏调查结果显示[1]境内大于或等于8.00 hm2的湖泊5466个,面积303.52万hm2。其中大于100 hm2的湖泊有1012个,面积292.65万hm2;全区永久性淡水湖湿地面积76.60万hm2,永久性咸水湖湿地面积225.03万hm2,季节性淡水湖面积0.80万hm2,季节性咸水湖1.08万hm2。西藏湖泊湿地面积占西藏全区国土面积的比例达2.47 %,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1/3。
总体来说,藏东南和藏东地区河网密度最大,常年性河流最多。往西往北,河网密度愈来愈小,间歇性河流越来越多;而湖泊来说,凡是有高大山体,冰川发育,水源补给相对丰富的区域,都有较集中的湖泊或湖泊群。这些天然的条件都为将来湿地公园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湿地公园也可以更好的保护西藏丰富多样的河流、湖泊湿地。
西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虽然开发利用活动历史悠久,但利用方式较单一、原始,仅将沼泽湿地作为放牧场所,因此,湿地受干扰强度相对低。目前,除部分人类聚居区周边的湿地开发利用强度有所加大外,大部分湿地仍处于原始、自然的状态,是我国众多高原特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湿地环境、风貌、受干扰程度,这些都是建立湿地公园的基本条件,通过上述描述,可知,西藏是建立湿地公园的最佳之地。
受西藏特殊的气候、地理位置影响,西藏有从“热带”到“寒带”的生物类型,湿地植物从东部到西部、从南部到北部由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延续分布,湿地动物有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极高海拔的湿地动物分布,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西藏调查结果显示[1]:西藏湿地鸟类共有57种,隶属于8目16科,鱼类有71种;两栖动物共45种,隶属于2目 6科;爬行动物有55种隶属于8科35属;哺乳动物有132种。湿地动物中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19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7种。
西藏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既是未来大多是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同时也是是非常好的本底景观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潜力巨大。
在林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建设积累了一些建设和发展经验,但湿地公园的管理和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
《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第19 条规定,“对有特殊保护价值,但不具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或者湿地多用途管理区。”而西藏自治区的地方级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标准一直没有明确,2009年以来,省内新建的10 个湿地公园中均为国家湿地公园。
截止2015-09,还有4个国家湿地公园正在验收中。另外,由于缺乏省级湿地公园的建设标准,目前,西藏自治区还未建立过省级湿地公园,至于县市级的湿地公园建设尚属空白。这样的现状不利于湿地公园体系的健康发展,也不能有效提高各地发展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湿地是多资源组成的资源复合体,西藏涉及湿地管理的部门有林业、环保、水利、农业、国土等多个部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内地省份也有此类现象。不同地区和部门在湿地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各行其事、各取所需的现象。要素式、部门分割式管理模式体制与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特性不相适应,割裂了管理的系统性,造成湿地以草场承包给牧民,保护与围垦、旅游开发、水利防洪设施建设、地下水开采、水资源调配等诸多冲突。林业部门牵头与组织协调的职责难于落实,很难协调各相关部门基于部门利益对湿地的各种管理需求,导致责任和义务分离,管理权利分割,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
西藏自治区目前已建立10处国家湿地公园、9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西藏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不是太合理,大多是根据行政区域来进行布设,第二次湿地调查结果显示[1],部分重点湿地区域仍未建立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覆盖西藏重点湿地的保护体系仍未形成,一些重要的湿地面临多种威胁,急需通过建立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来加强保护;由于投入不足,一些已经建立的湿地保护区缺乏专业人才,监测设施落后,甚至有的是批而不建,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导致湿地保护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西藏自治区的国家湿地公园,资金投入主要靠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投入资金量较小,西藏本地财政资金投入也较小,这直接影响到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开展,也不利于湿地公园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本文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其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西藏湿地公园的发展蒸蒸日上,但是,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与湿地资源保护息息相关,西藏湿地公园未来发展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目前公众对湿地普遍缺乏认识这一现状,加大对湿地等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形成政府重视、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的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方式,增加西藏环境法制观念和湿地保护参与意识,促进湿地保护管理主流化,使公众将湿地保护纳入日常生活。与之同时,提高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对保护湿地的认识,使大家认识到保护湿地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事。结合湿地自然保护区或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实施,充分展示湿地的功能和价值,增加公众对湿地的认识。结合湿地保护体系、湿地监测体系的布局,合理布局,建立湿地科普宣教中心,加强湿地科普教育,与之同时,增强湿地公园保护意识。
随着《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和《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的部署和实施,特别是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林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嘎朗、雅尼、嘉乃玉错国家湿地公园为湿地公园建设重点工程,随着西藏生态安全屏障项目的逐步展开,湿地公园建设成为安全屏障建设的一个主要切入点,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这都将对西藏湿地公园的监测监控、科普宣教、保护管理和监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西藏应加强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实施,使包括湿地的保护管理有法可依,通过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湿地管理体制,与之同时,严格按照2011-03-01实施的《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内的相关条款实施保护,结合西藏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由上至下,统一抓起,结合保护条例,达到湿地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另外,积极推动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的制定,尽快出台《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湿地公园建设申报管理制度,其次,参考自然保护区分级标准,明确省级、市级、县级湿地公园申报标准,为湿地公园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截止2014-12,西藏共计9处国家湿地公园争取到部分建设资金,这些资金无法建立覆盖湿地公园的监测体系,资金缺口较大。为了更好的监测湿地公园内的湿地面积动态变化、动植物数量增减以及湿地景观资源,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势在必行。
行政区域是人为的地理区域划分,而生态系统内或之间物质、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没有行政区域的限制。西藏的国家湿地公园跨行政区域现象比较突出,这与各湿地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及生态系统是协调一致的,创立之初,也是从生态学整体角度考虑,以更好的保护湿地资源及相关生态系统。但是,这样就给湿地公园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详细评估西藏各国家湿地公园的具体情况,涉及行政区划的细节,针对这些情况,公园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以突破行政区划概念,加强行政区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更好的保护管理西藏的湿地公园。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西藏湿地公园发展比较缓慢,目前,资金不足是影响西藏湿地公园保护与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内地省份,西藏国家湿地公园总体投资不多,这对于西藏湿地公园的发展极其不利。
建议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加大对湿地公园保护与开发的资金投入,结合西藏实际情况,积极拓宽各类投资渠道,全面推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社会化进程。
[1] 西藏自治区林业厅,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湿地资源调查报告[R],2014.
[2] 刘务林,朱雪林,李炳章,等.中国西藏高原湿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TheConstructionSituationandDevelopmentStrategyoftheWetlandParkinTibet
LV Yonglei1,Pubu Dunzhu1,LIU Feng1,CHEN Yue1,Cidan Zhuoga2
(1.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Lhasa 850000,Tibet,China;2.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Department,Lhasa 850000,Tibet,China)
There is advantage for developing wetland parks in Tibet,with various types of wetland and plenty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the new round of green Tibet action,wetland park becomes a major mean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with goo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eliminary studied the wetland parks construction situation,development conditions,existing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etland parks in Tibet.
Tibet; wetland parks;construction situ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
2015-12-23
吕永磊(1982-),男,安徽宿州人,生态学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现代林业相关科研及规划设计工作。
普布顿珠(1973-),男,西藏昌都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
F 326.24;P 343
B
1003-6075(2015)03-0022-05
10.16166/j.cnki.cn43-1095.2015.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