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预防管理中的作用

2015-12-20 14:34:27姜慧萍赵国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预见性压疮颅脑

姜慧萍 赵国凤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郑州 450052

预见性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预防管理中的作用

姜慧萍 赵国凤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郑州 450052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预防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将2011-01—2012-06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2012-07—2013-12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6例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Braden评分量表和专科手术特点,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压疮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 对照组压疮发生率7.32%(6/82),高于干预组1.16%(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压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的预防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压疮的发生。

压疮;颅脑肿瘤;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

颅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开颅时气钻、电钻的震动等原因成为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1]。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手术患者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的有效手段[2]。我们对2012-07—2013-12我院86例颅脑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压疮风险评估,尽早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01—2012-06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2例为对照组,男7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8±7.24)岁;手术时间(4.50±1.14)h。2012-07—2013-12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6例为干预组,男7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2±9.52)岁;手术时间(4.40±1.21)h。纳入标准:入院时无压疮和皮肤破损及影响观察的皮肤病,临床确诊为颅脑肿瘤择期手术。排除标准:入院时有压疮和皮肤破损及影响观察的皮肤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颅脑肿瘤手术常规皮肤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入院后患者应用Braden评分量表和专科手术特点进行压疮危险因素动态评估,制定落实术前、术中、术后预见性护理计划。

1.2.1 评估:①入院评估:应用Braden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分,评分低于18分的患者有发生压疮的危险。②术前1d再次应用Braden评分量表并把手术时间作为压疮风险评估的关键,评分低于18分或预计手术超过4h患者列为高危人群。③术后评估:手术当天和术后连续3d应用Braden评分量表及术后专科要求进行评估。

1.2.2 护理干预:①术前:符合压疮高危患者,床头悬挂防压疮警示标识,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压疮的危险因素和降低压疮风险的护理措施,取得配合。指导患者正确翻身、床上移动、抬臀及正确使用便器。确定手术时间和术中体位摆放方法后,进行术中体位适应性练习,增加机体对术中体位耐受性和适应性,对术中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标识并涂凡士林和贴水胶体敷料保护。②术中:手术床保持平整、清洁干燥,患者麻醉前摆放好体位,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进行舒适度的调整,并用抗压防滑体位垫减轻局部皮肤压力。受压部位和骨隆突处贴水胶体敷料。使用约束带松紧适宜,在使用部位加棉垫保护皮肤。加强头面部皮肤保护,侧卧位时,耳廓置于空处,面部贴水胶体保护,保持卧位稳定防止头部移动头皮过久受压引起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消毒液、冲洗液等浸湿床单。③术后:手术结束后检查皮肤情况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患者皮肤;卧床期间应用气垫床,悬挂防压疮警示标识,加强观察按摩局部受压皮肤;病情允许半卧位时间每次不超过30min,摇高床头不超过30°,同时摇高床尾使病人屈髋30°;防下滑和剪切力损伤皮肤。持续心电监护的患者,血压袖带接触皮肤处垫柔软小毛巾,间断松解袖带,左右上肢交替使用,指脉氧套交替更换指头。电极片每24h更换粘贴位置,及时调整心电监护导联线的位置,减少皮肤长时间压迫、摩擦及潮湿刺激增加压疮风险。持续面罩吸氧的患者,面颊部及鼻根处贴保护膜,预防面罩压迫皮肤发生压疮。使用弹力头套松紧要适宜,避免长时间压迫周围皮肤和耳廓引起压疮。

1.3 评价标准 应用美国国家压疮评估标准“经典四度压疮分期法”对患者进行评价。Ⅰ度:受压部位出现红斑;Ⅱ度:皮肤出现破损、小水泡;Ⅲ度:皮肤出现较大水泡或较深凹坑,伴周围组织损伤;Ⅳ度:出现深部组织坏死,伴周围肌肉、骨、关节受损[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 对照组总压疮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n(%)]

2.2 2组患者压疮发生时间比较 对照组手术当天2例,术后1~3d3例;术后4~6d1例;干预组术后1~3d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发生压疮时间比较 [n(%)]

3 讨论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4]。早期全面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3],本研究对颅脑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压疮风险管理由入院开始使用Braden评分量表结合专科手术特点预见性对压疮风险科学全面动态评估,实施不同阶段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对心电监护仪导连线、指脉氧套夹、血压袖带、电极片及吸氧面罩对皮肤造成压迫、摩擦和勒伤进行细节性风险评估,并连续动态监控管理,降低了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文献[5]报道,手术当天至手术后第3天为术后压疮预防的关键时期。对手术当天和术后连续3d用Braden评分量表结合专科情况和需求进行动态监测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了高危时间段压疮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发生压疮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总之,压疮的防控要实现压疮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监控[6]。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要正确认识,全面动态监控管理。及早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控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

[1] 祝美珍,孙慧芳,曹茜,等.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防范[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81):22-23.

[2] 蒋琪霞,瞿小龙,郭秀君,等.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及时间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24-28.

[3] 周玉萍.不同阶段预见性护理方案对骨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95-96.

[4]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87.

[5] 韩静,康晓凤,张海英,等.开胸术围手术期发生压疮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23-25.

[6] 王翠玲,压疮护理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5C):1 375-1 376.

(收稿2044-06-28)

R473.73

B

1673-5110(2015)07-0132-02

猜你喜欢
预见性压疮颅脑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8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