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
从数据之“联”看产业之“链”
刘欣
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
本文选取四川外贸前三强数据,对比其他相关数据,分析目标企业对四川外贸的影响,判断其在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的层级地位,提出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做好贸易投资促进工作的思路。
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戴尔(成都)有限公司和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是2014年四川对外贸易前三强,他们同属外企,都在综保区内。数据表明这些项目及其配套企业的落户使成都成为热销电子消费终端产品及关键零部件产品链重要一环,使四川省的产业更加融入亚太乃至世界的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同时,也揭示出国际行业龙头企业运作能力、创新能力,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本地产业放在一个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上考量所显示出的差距与不足,更使我们在家门口有了对标先进的尺子和学习赶超的榜样。
——对四川贸易总量贡献突出,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均占总量的1/3强。2014年1-12月,三企业出口总计158.75亿美元,占四川同期出口总量的35.4%,由于其出口产品主要为便携式电脑和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能分别占四川同期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约50%、80%。三企业自身及主要关联企业2014年合计进出口、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出口-进口)分别为270.98亿、164.42亿、106.56亿及57.86亿美元,分别占四川总量的38.57%、36.66%、41.95%、37.45%。
——显著影响四川与亚、欧、北美洲贸易总量与结构(以下分析均基于2014年1-11月进出口数据)。一是主宰从东盟进口,缩小与东盟顺差。企业涉及对东盟出口19.03亿美元,进口30.11亿美元,而四川出口东盟67.47亿美元,从东盟进口39.71亿美元,且四川与东盟在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这一大类的出口、进口分别为33.3亿美元和35.4亿美元。通过数据比较,可以说,这几个外资项目主宰了从东盟的进口和与东盟的商品结构,也总体上缩小了四川与东盟的顺差。二是极大增加与东亚贸易往来,加剧了与其余东亚区域逆差。企业出口东亚14.15亿美元,从东亚进口25.74亿美元,相比较,四川出口东亚28.85亿美元,进口59.57亿美元,分别约占总量的49%和43.2%。很显然,项目所带动的贸易增大了与其余东亚区域的逆差。三是显著提升对欧盟出口,进口影响甚微。企业涉及对欧盟出口39.5亿美元,进口0.59亿美元,而四川出口欧盟63.65亿美元,从欧盟进口20.58亿美元,即60%以上出口欧盟的货物出自这几个项目。四是显著增加对美出口,促成对美顺差。企业涉及对北美(美加)出口约60亿美元,进口约25亿美元,绝大多数来自与美国的贸易。比较四川与北美贸易出口88.6亿美元,进口56.79亿美元,分别约占总量的68%和44%,出口总量与关注企业的出口相关性强,且正是其贸易数据的添加使四川对北美原本可能的逆差转为顺差。
——大规模的商品生产与国际贸易相联系,而企业始终在降低成本驱动下外包、代工或海外设厂,更加促进了国际贸易。
富士康、戴尔和英特尔的成都项目运作所带动的进出口货物流动及其项目相互间物流,不仅让我们真切感知了零组件从亚太及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的汇集成都及终端电子消费品发往世界各地,更让我们窥见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供应流和从消费者流出的价值流。
——过去十几年来世界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以及不同类型企业在价值链不同阶段的分工和定位。尽管有三星全产业链例子,一般而言就单个企业,现在已很难成为“全能冠军”,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传统的工业化思维以层级结构管理企业的内部运行,以串联结构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产业链条,强调管理组织等级分明,强调业务“大而全”,难于适应市场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但可以成为“单打冠军”,现在的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与分享,要求减少企业管理的内部层级结构,在产业分工中注重专业化与精细化,企业的生产组织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因此,从组织方式看,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已成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有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的原因。技术上,运输和通讯技术等“通用技术”的进步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企业运营的国际化和价值链的跨国界延伸,以制造外包为特征的产业形态日益具有普遍性。针对三个项目分析也表明,在电子和IT行业,芯片化、模块化等趋势和其惊人的技术进步速度催生了一个高度活跃的全球产业链。
——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是推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力量。苹果2014财年总营收2202亿美元,其中iPad346亿美元。过去5年,苹果在中国的营收从10亿美元扩大到380亿美元,苹果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2014年每股收益9.51美元。因特尔2014年总收入559亿美元,运营收入153亿美元,净收入117亿美元,2014年每股收益2.31美元。戴尔2013年营收569.4亿美元,净利润23.7亿美元,每股收益1.35美元。从其规模和收益来看,他们都是电子信息行业的龙头品牌企业。
——挤进供应链,做大规模。在没有能力领头研发制造拳头产品的情况下,挤入现存优势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是扩大贸易和投资的重要途径。对政府而言,引进跨国公司海外制造基地和其零配件或代工企业是壮大本地经济的一种方式;对本地企业而言,提升能力成为跨国公司本地配套商或为其做部分代工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无疑,富士康、仁宝、纬创就是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具有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尽管跨国优势企业对供货商或代工厂要求近乎苛刻,但考察合格成为其合作伙伴,订单相对稳定,量比较大,收益有保障。同时,我们亦可通过打工贴近跟随,最终实现超越。
——延长产业链,形成集群。
在电子信息产业板块,花大力气引进整机品牌或装配企业是策略,目的在于沿链集群引进更多配套企业,尽管四川省已有一批零组件企业入驻,但仍显不足,一般配套居多。一方面需要接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器、驱动、显卡、基带、摄录配件等仍是外协件多,需要培育和引进;另一方面尽力往两端延伸产业链,比如材料配套,前述的几个项目都有金属、塑料、橡胶及有机材料及制品的进口,粘接、抛光、打磨的材料也进口,有延伸空间,同时还可从研发、结算方面走,充分延长产业链条,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做实发展优势。
尽管在较小地域空间范围内囊括产业链的几乎所有环节是较为困难的事情,一般讲观测的区域尺度越大,产业链表现出明显的完整性。但深圳及周边手机整机及零组件的企业聚集,以及昆山及周边电脑整机及零组件企业聚集,应当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依托四川省域的发展,或者放宽到成渝经济区,我们完全有基础把电子消费品和汽车两个产业链做得更长,产业优势更加突出。
——提升价值链,增加效益。从根本上讲,没有好的产业结构,就没有好的贸易结构,也就没有理想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一是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项目都在综保区内,均属外资品牌企业推动的加工贸易项目,大进大出是特点,且对成本敏感,易动性相对强,要留得住,尽量发挥其技术管理的溢出效益,必须强化监管区内外联动作用。从深层次讲,须创新加工贸易模式,促进转型升级,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等产业链高端延伸。
二是促进优势产业的由大变强。我们需要将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推进四川省七大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积极通过国际合作在优化提升四川省优势产业上发挥作用,鼓励企业以进口、合资合作、国际招标、招才引智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实力。
三是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支持企业原始创新,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结合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与燃机等高端制造业作为战略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先导型支柱型产业。
四是主动“走出去”整合产业链。从成本、市场、资源考虑,或是突破贸易壁垒,需要支持四川优势企业寻求以海外设厂和外包等形式降低生产成本,贴近需求生产,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还可通过海外并购等形式,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获取品牌、渠道和技术,整合资源,筑牢核心竞争力,构建自己主导的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