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就是这样
张永和
Yung Ho Chang
1956年出生
1978年入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77级,学士)
1981年入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硕士)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
2002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
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现任同济大学“千人计划”教授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
普利兹克奖评委
1996年美国“进步建筑”表彰奖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推动奖
2004年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
2004年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学术奖
2006年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建筑学院奖
1978年秋季,在东南大学(当时称南京工学院)一年级下学期设计课上,我试图把小邮局渲染图中的砖墙从一侧向另一侧虚过去,即靠前一侧的砖是按照某种砌筑方式一块块画清楚的,往纵深去就省略了。我看到其他同学这样画,有空气感创造出的氛围,想学。但我没掌握这种淡出的技巧,砖画得停不下来,结果整面墙上的砖都画出来了。于是我很沮丧,并把我的苦恼告诉了指导老师孙钟阳先生。他对我说:“建筑就是这样。”
建筑就是怎样?我当时并不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只知道他认为砖墙就应该一块块画出来。后来不断地琢磨孙老师的这句话。今天,我对这6个字是这样理解的:画砖是一个建筑/建造问题,而不是制图或绘画问题。建筑图是设计的手段,准确性是它最重要的价值,但表现的概念常常模糊了建筑与绘画的界线,建筑图变成纯粹的审美对象。我得出的孙老师话的第一层含义是:制图是纸上的建造。
引申出去,建造就该是建筑的基本定义之一。这是我演绎的孙老师话的第二层含义。从未和孙老师交流过,不知与他的建筑思想是否吻合。如果我问孙老师:建筑是什么?我猜他会朴素地回答:建筑就是盖房子。
当然,建造只是建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与材料、结构有关。正因为在南京工学院的学习,我接受如下的观点:
建造及材料与结构,空间及使用与感受,建筑与基地、城市及地域的关系3方面构成了建筑学的核心知识,也即“建筑是什么”的相对完整的答案。
或者,以关注以上3个问题为主的建筑学可以称为:本体建筑学。
近几十年来,从国内到国际很多建筑院校都在某种程度上削弱甚至偏离了本体建筑学,学生过多或过早地去涉猎宏观和抽象的问题,导致了学生对一个实作性的学科产生了种种虚无的认识。社会、环境等与建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但决定以建筑师为职业的学生应首先掌握建筑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筑也是文化性的,但它是一种物质的文化。
一个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制图,而不是绘画。绘画构成的更是建筑师美学修养的一部分。学习建筑知识的方式也有其特殊的一面:如学习建造的最好途径是直观的、感性的,即去工地参观,甚至直接动手参与建造,而不是依赖老师的讲述或书籍与图片。在南京工学院求学期间,老师经常带学生去处于不同施工阶段的工地,避免了我们对建筑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我将本文的题目定为本体建筑学可能过于轻率了。本体建筑学需要一个更系统的定义和阐述。但我希望表明一个鲜明的态度:即本体建筑学对于建筑教育以及建筑实践的重要性。我也以为母校东南大学称得上是中国坚持本体建筑学的一面旗帜。
我的实践——非常建筑——目前正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建筑问题的基础上,包括材料、结构、空间关系等等。即使是进行如家具、产品等其他领域的设计,我们也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的。
我似乎每天都听到孙老师在对我说:建筑就是这样。
我希望我能够总是像做大一下学期作业那样去完成每一项设计工作。
1 葫芦餐具系列
2 北京水关长城脚下的公社“二分宅”
3《绘本非常建筑》
4 河北教育出版社办公楼
5 上海垂直玻璃宅
6 成都十年大事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