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联合药物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5-12-19 05:07:10李秀杰王亚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池鞘内高压氧

李秀杰 王亚林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大连 116033

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或外伤患者颅内细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正常情况下由于脑部血脑屏障的保护,细菌不易侵入颅内,开颅手术和外伤破坏了生理屏障,为细菌侵入创造了条件[1-3]。以往治疗颅内感染常采用鞘内注射、腰大池联合鞘内注射、脑室冲洗等,但治疗创伤大,效果不佳。据报道[4],高压氧能够治疗颅内感染。本文研究HBO联合鞘内注射、联合脑室内与鞘内注射及联合腰大池及鞘内注射三种方法治疗颅内感染,并比较其在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05—2012-11我院脑外科室确诊的颅内感染患者92例,男54例,女38例;年龄24~63岁,平均(46.2±4.1)岁;因颅脑外伤感染51例,因颅脑手术切口所致感染41例。所有患者均表现高热、呕吐、头疼、颈项强直、颅内压升高等症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HBO联合鞘内注射(A组)32例,联合脑室内及鞘内注射(B组)31例及联合腰大池及鞘内注射组(C组)29例。各组在年龄、性别、感染起因、感染菌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高压氧联合鞘内注射:采用国产医用高压氧舱,治疗压为0.25MPa(压力依据患者情况调整),加压20min时戴面罩吸氧60min,休息10min,减压30min,1次/d;同时行腰椎穿刺术,然后鞘内注射抗生素。B组采用联合脑室内及鞘内注射: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术前进行常规剃发、消毒、局麻,采用经前额穿刺侧脑室额角法,手握锥柄,在穿刺点(在冠状缝前1cm,中线旁2.5~3cm)直接刺入头皮,当穿透颅骨内板后,穿刺针沿原头皮穿刺孔及颅骨锥孔进行脑及脑室穿刺,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穿刺外引流管成功后,用丝线将其固定在头皮上,接脑室外引流管,引流管高于额角平面以上10~15cm,保持一定的颅内压,穿刺点及引流装置的接头处均用无菌敷料覆盖。侧脑室穿刺后每日闭管1h后行腰椎穿刺术,然后行鞘内注射。C组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患者取侧卧位,局麻后,在L4~5或L3~4间穿刺至蛛网膜下腔、导管另一端连接调节阀门及引流袋,并将引流袋固定,并及时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引流袋高度,并在导管另一端加连有三通调节阀,由三通阀控制鞘注抗生素进入。

1.3 评估标准 统计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及颅内压水平变化,评定疗效痊愈:所有临床症状消失,且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结果均降至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实验室结果或病原学结果无明显改变;无效:各项指标无变化甚至恶化。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差异 治疗后,3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及颅内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1),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在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 (±s)

表1 3组患者在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

组别n 蛋白含量(g/L)葡萄糖含量(mmol/L)白细胞(×106)颅内压(mmHg)A组32治疗前1.34±0.52 0.99±0.37 254.95±70.18 278.78±69.41治疗后0.27±0.09* 3.23±0.71* 3.18±0.92*120.84 ±18.23 *B组31治疗前1.32±0.51 0.96±0.41 263.69±71.52 272.25±70.47治疗后0.27±0.08* 3.25±0.66* 3.21±1.03*124.68 ±19.66 *C组29治疗前1.28±0.45 0.99±0.38 246.23±68.54 271.32±68.34治疗后0.26±0.06* 3.28±0.73* 3.19±0.95*129.86 ±9.67 *

2.2 3组总有效率比较 A、B、C 3组治疗有效例数分别为28例(87.5%),27例(87.1%),26例(占86.2%),3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 3组感染控制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的比较 B、C组间平均有效治疗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tB/C=0.229,P=0.82),但A、B或A、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tA/B=2.26,P=0.031;tA/C=2.12,P=0.042)。,B、C组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tB/C=0.43,P=0.67),但A、B或A、C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tA/B=2.43,P=0.021;tA/C=2.26,P=0.032)。详见表1。

表1 3组间在感染控制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s)

表1 3组间在感染控制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s)

项目 A组 B组 C组感染控制时间(d)8.3±2.1 10.5±3.2 11.5±2.5症状缓解时间(d)11.2±2.4 15.5±3.6 16.1±3.1

2.4 安全性分析 A组并发症发生少于B、C组(P<0.05)

表2 3组治疗方法安全性比较 [n(%)]

3 讨论

颅内感染在颅脑手术或外伤中占0.2%~4%,病死率25%~50%,如何有效治疗颅内感染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虽现代药物中抗生素种类很多,然而由于颅内生理屏障,抗菌药物很难透过血脑屏障;虽然有能穿透的药物,但用药剂量大,疗程长,易造成肝肾功能损失。鞘内注射抗生素疗效明显,但是多次腰穿的创伤性、每次释放脑脊液量有限、难以保持蛛网膜下腔持续性的药物浓度等缺点,影响了治疗效果。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可直接引流感染液,是一种对感染灶的积极性清除方法能够动力性清除炎性脑脊液及细菌毒素代谢产物,显著降低脑脊液内细菌浓度[5-7]。脑室-椎管灌注引流法不受血脑屏障影响,直接作用于脑室。而上述方法,均需要精密的手术介入,过程较为复杂。高压氧治疗逐步为广大医务人员所认识,许多医院规划或建设了高压氧科病区。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治疗颅内细菌感染。从治疗机制上看,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具有更多优势[8]。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有利感染控制;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有利于抗菌药物进入脑部;高压氧下可增加动脉的血流量,使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氧含量增加,有利于认知功能恢复;同时,能激活和增强血浆中氧自由基的清除体系,减少再灌注损伤,减轻和消除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

本文分析发现,HBO联合鞘内药物注射在感染治疗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上均短于联合脑室内与鞘内注射组及联合腰大池及鞘内注射组;在安全性方面,HBO联合鞘内药物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小于联合脑室内及鞘内注射组和联合腰大池及鞘内注射组的12.9%和13.8%。通过研究发现,HBO联合鞘内药物注射相比传统鞘内药物注射减少了穿刺的次数,患者顺应性良好。与联合脑室内及鞘内注射组和联合腰大池及鞘内注射组的治疗相比,治疗成本较低,手术风险小,降低了再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联合脑室内及鞘内注射治疗及联合腰大池及鞘内注射治疗相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推荐使用。

[1]崔向丽,林松,隋大立,等.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疗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3):312-314.

[2]吴琼.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与脑脊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7):1 082-1 083.

[3]厉建元,张国华,杨美霞,等.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慢性脑积水的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65-166.

[4]Nakahara K,Yamashita S,Ideo K,et al.Drastic Therapy for Listerial Brain Abscess Involving Combine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nd Antimicrobial Ag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2014,10(4):358-362.

[5]陈贤斌,苏志鹏,朱丹华,等.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 604-1 605.

[6]黄云峰.高压氧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重症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 993-2 994;3 001.

[7]李幽然,张国军.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对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21(4):474-478.

[8]吴琼.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与脑脊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7):1 082-1 083.

猜你喜欢
大池鞘内高压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6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02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开颅手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对防治颅内感染的作用研究
当代医学(2014年32期)2014-08-07 02:16:18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