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艳红
河南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商丘 476000
产后抑郁是产妇产褥期内较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可能由性激素变化、心理压力增大及社会角色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身体、情绪出现一系列负面变化的情况,严重者会出现自责、自虐或自杀行为[1]。本文主要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 例患者均于2010-03—2014-08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后抑郁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关于抑郁症相关标准[2]。入组病例均无严重系统疾病和脑神经疾病、癫痫、药物过敏或正在服用其他抗抑郁药物等情况。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平均年龄(26.75±3.64)岁,平均病程(3.07±1.46)个月,平均受教育年限(9.61±3.01)a,治疗前HAMD 评分(22.63±2.39)分。对照组平均年龄(27.45±4.10)岁,平均病程(3.58±1.09)个月,平均受教育年限(9.35±2.98)a,治疗前HAMD 评分为(22.59±2.46)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均给予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剂量每次20mg,1次/d,清晨用药。干预组在口服抗抑郁症药物的基础上,增加以认知行为干预为主的心理治疗。首先,治疗医师通过与患者沟通,逐渐建立信任关系,系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详细讲解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制定治疗计划,诱导患者对治疗的期望。此后,通过检验患者表层错误观念,帮助其纠正错误认知与错误行为,最终起到缓解抑郁情绪的作用。干预1次/周,60~90min/次,共干预12周,治疗期间要求停止哺乳。
1.3 观察内容 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4、6周末均对患者实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定工作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2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组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周开始,2组HAMD 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第2、4、6周干预组HAMD 评分降低幅度更大(P<0.01)。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干预组头痛1 例,睡眠障碍4 例,口干1例,心慌2例,恶心1例,发生率50%;对照组头痛3例,睡眠障碍3例,口干2例,心慌2例,发生率55.5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发生于治疗初期,症状较轻,未实施特殊处理逐渐消失。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治疗时间 干预组(n=18)对照组(n=18) t值 P值治疗前 22.63±2.39 22.59±2.46 0.31 >0.05 1周末 19.58±2.4 20.96±2.24 0.48 >0.05 2周末 11.62±3.29*△16.46±3.39* -5.24 <0.01 4周末 8.31±2.92*△ 13.15±3.16* -5.91 <0.01 6周末 6.23±3.12*△ 9.04±3.30*-3.18 <0.01
妊娠期妇女较易出现多种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最常见的为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不仅能使孕产妇自身健康受到影响,并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3-4]。关于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内分泌、免疫、神经递质及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学者[5-6]认为产后性激素的变化起一定的作用,产妇内分泌的变化与分娩应激反应对产后抑郁发生有诱发作用。有报道认为[7],产妇孕酮水平及雌激素的变化,与产后抑郁发生有直接关系,而一部分产妇具有抑郁史,其对性激素变化比较敏感,发病具有不同的机制。
艾司西酞普兰是较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具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5-HT)的双作用机制,药物的主要成份S-西酞普兰通过结合突触前膜5-HT 转运蛋白的基本位点及异构位点,促进基本位点与异构位点结合,使突触间隙5-HT回收受到抑制,间隙5-HT 便能充分发挥出抗抑郁作用[8]。本研究2组患者用药的第2周HAMD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HAMD 评分呈逐渐递降趋势,患者的抑郁情绪出现明显改善。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通过改变错误思维、信念或行为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及不良行为的短程心理疗法[9]。干预过程中,从深层次分析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原因基础,有针对性地引导患者识别自我的负性自动想法,从而识别出患者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并予以纠正,逐步消除抑郁等负性情绪,疗效得以提升。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第2、4、6周HAMD 评分与治疗前、治疗1周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存在显著优势(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能迅速改善抑郁状态,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效果安全、理想,可在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1]赵美英,刘威,赵杰,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156-157.
[2]王晓倩,林勇,滕林.认知疗法与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安徽医学,2009,30(9):1 088-1 089.
[3]郭宇新,刘伟,张志刚,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3):10-12.
[4]Alan W,Henning FA.The onset of effect for escitalopram and its relevance for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J].Curr Med Res Opin,2006,22(11):2 101-2 110.
[5]庄宁,付树旺,石建喜,等.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一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4):526-527.
[6]王莹,杨建立,焦清艳.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的疗效[J].天津药学,2013,25(4):42-44.
[7]梁洪波,麻爱华.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6):449-45.
[8]朱桐梅,丁红梅,赵晓华,等.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初步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5):758-759.
[9]苏虹,孙洪丽,张静,等.孕产妇血清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