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在这个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时代,“分享经济”正大行其道。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在改变人们的工作,更搅动着未来。
在拥挤的早晚高峰期,用手机轻点Uber,享受比出租车更优雅的出行;出门旅行时,通过Airbnb在目的地找到称心如意的房子,体验一段美妙的租房体验;不管是求学谋职,还是创业创新,通过“在行”求助,都会有人为你出谋划策,给予私人定制的选择建议……在这个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时代,“分享经济”正大行其道。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在改变人们的工作,更搅动着未来。
在中国经济发展探索新动力的时候,资源分享催生出巨大发展机遇。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夏季达沃斯开幕式致辞中特别指出,双创是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理念,目前全球分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分享经济首次获得政府层面的正面首肯,也对近年悄然兴起的国内分享经济模式的探索者、创业者和实践者产生了莫大的鼓励。种种迹象显示,分享经济“风口”已经来临。
下一个风口
说起分享经济,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197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斯潘思就提出一种闲时分享自己汽车的模式,“分享经济”由此为人知晓。但起初并未吸引太大的关注,直到近几年才流行起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这种新形态下的分享模式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
与以往传统的商品购买方式和服务不同,人们开始在互联网上寻找商品分享服务,投入分享型企业的怀抱,以更加方便、高效,而且价格低廉的新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它给传统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渗透速度和拓展宽度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的认知。
同时,这种人人参与的模式也在让传统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不断弱化,实现了消费者的角色转变。当下,消费者开始同时扮演着创造者、生产者、财务专家和旅店经营者等角色
如今的“分享经济”早已远远超出其原本内涵。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认为,“互联网+”的模式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而分享经济则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行环境,通过社会存量资源调整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最大程度利用,改变了以往不断通过新的投入刺激经济增长的思路,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创造新的价值。
毫无疑问,“分享经济”有着推动各行业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社会化媒体策略专家、CrowdCompanies的创始人耶利米·欧阳研究发现,目前分享经济类的企业规模约为170亿美元,它们拥有6万名雇员。既有从旧有技术的昏暗迷雾中所诞生的古老eBay,也包括相对新兴的网站Etsy、Chegg、WeWork、Airbnb和Uber等。令人惊讶的是,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诞生于2008年世界经济低谷时期,最初依靠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投资,然后在获得市场的青睐并开始寻找传统投资者,并在几年后终于出现了投资热潮,迅速成长为成资产数十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开源经济新常态
事实上,分享经济和社会经济总量之间,呈现的是一种正比关系。只有在经济发展越好时,有了更多过剩的产能,人们才愿意将自身闲置的资源、物品拿出来共享。而当分享经济走向繁荣时,科学、高效的资源分配也会促使社会经济朝着积极良性的方向发展。
空中食宿Airbnb公司首席执行官最初创立该公司时,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付房租,于是把空闲房间出租给了别人。这却孕育了一个更大的创意,开拓了一种全新的赚钱方式。现在,Airbnb用户只需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程序就能完成发布、搜索度假房屋租赁信息并实现在线预定的程序。目前,Airbnb用户遍布190个国家近34000个城市,已经有了100万个被提供住所,2600万房客,最高一晚的房客达到55万。
作为打车应用的鼻祖,Uber同样也是分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它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灵活性: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参与,并受益其中。很多的Uber司机都有一份稳定收入的长期工作。对他们来说,偶尔当一下陌生人的司机,除了可以获取一笔额外的收益,也是一种放松休闲乃至社交的方式。
同为打车应用的Lyft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洛根·格林认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每个人都在更努力地工作,而科技到目前为止使个体之间变得更为孤立。社会上对真实可靠、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很高。这些穿梭于城市之中的短途旅程,能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极为难得的联系。”
当然,分享经济绝不仅仅只能应用在出租车或房间出租领域里,它的触角正在延伸到更多的行业和用户群体,已经从最初的共享物实体物品(比如住所和车),逐渐发展到共享虚拟的东西。
在中国,分享经济的发展也是方兴未艾,从如火如荼的打车行业和旅游领域发起,先后崛起了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木鸟短租、住百家等,后又进军家政、二手市场、美容、家庭辅导、创意服务等领域。
果壳网的姬十三成立的“在行”,算得上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在“在行”,任何一个在某方面有所建树或有所见解的人都可以注册成为行家,这些行家是自由的、不依附于任何培训机构的,利用业余时间展开培训工作。约见效果被分为三个等级——答疑解惑、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玩得就是谋略和想法。
争辩中的前行
当人们满怀欣喜去拥抱共享经济时代来临时,又必须用敬畏的眼光看到分享经济的未来。
我们已经看到,全球范围内的传统行业对这类新兴竞争对手发起了监管战争。以拼车行业为例,出租车公司试图合力“封杀”拼车企业,提醒监管当局这类企业的业务模式可能违反了法规。像在中国,滴滴打车曾经被北京、上海、济南、青岛、淄博、沈阳、南京、重庆、天津、杭州等十个城市叫停,并把专车定位成“黑车”;在德国法兰克福,Uber的运营模式甚至直接被判定为非法。
分享经济要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可避免地要大规模的商业化并改造传统经济结构。
首先,足够基数的用户与丰富的资源,是分享经济的基本条件。只有当用户的可选择性足够多,闲置的资源极大丰富,才会产生差异化,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反之就会消耗多余的成本,得不偿失。在日益丰富的资源和更加普及互联网环境中,人们也要习惯新的观念:某些东西其实可以不必“占有”,在需要时拥有“使用权”即可,在互联网上既能寻找也可以分享闲置物品的信息,需求方据此发现供应方信息,再在第三方撮合下实现交易。
鉴于分享经济是在陌生的个体之间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物品租赁和交换,除了信息分享等网络技术外,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契约精神的建立也是关键因素。以往,将房子出租给一个陌生人是一种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Airbnbhost的评价让人们相互间产生信任,促成了正面、积极的大众共享合作性消费。
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所言,在新兴的协同共享中,创新和创造力的民主化正在孵化一种新的激励机制,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部分超越市场的世界,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在一个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的全球协同共享中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