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伍梦尧
在进行未来规划时,毕业生应以长远发展为重心,不要过度追求眼前利益
根据数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高校学生毕业季,2015年的毕业人数已接近750万。逐年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对就业市场造成巨大压力。
作为传统产业,纺织行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强。据统计,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可吸收932人就业,纺织、服装分别能吸收1876人和4464人就业。
在教育部2014年底公布的各地近年就业率偏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作为纺织服装大省的江苏省,纺织工程专业的名称却出现在了它的榜单之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纺织工程专业火热的就业前景,西安工程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处长赵小峰表示:“每年,就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工作岗位要比学生多!”
那么,纺织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究竟如何呢?为了解这一问题,记者对多家院校进行了采访。
豁免于艰难求职道路上的奔波之苦,纺织服装专业不仅给予了毕业生相对宽松的就业环境,其多门专业前景普遍看好。
作为新疆唯一一所纺织培训基地,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类专业的学生在多项机织面料设计、服装制版与工艺等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培养了大量的纺织技能人才。在国家大力发展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背景下,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培训等方式,学院纺织服装类专业的学生提前就被企业“锁定”,很多在大二、大三时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毕业时的初次就业率多年达到了100%。
市场形势的变化也造就了纺织服装专业相关人才的紧缺。时下,陈列师、橱窗设计师等曾经的行业“边缘”人才已成为热门职业,受到了企业及学校的更多重视。据调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时装学院2012级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的47名毕业生在今年3月就已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火热的就业前景下,隐藏的不仅是快速发展中的行业对人才的渴求,更包含着学校的大力支持。
今年暑假,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利用各地市成立校友分会的契机,由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学院领导亲自带队,与合肥、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校友积极联络,向由校友创办或校友所在的广东新致力纺织品有限公司、深圳高力消防装饰有限公司、上海维罗娜纺织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主动推荐毕业生。
纺织服装学院院长毕松梅表示:“以往,我们的学生多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今年,由院领导带队,主动出击,与广东、深圳、合肥、上海等地校友建立了联系,为纺织服装专业毕业生未来开拓广东、深圳及安徽等地就业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及院领导的努力下,已有多位校友表示,一定会在合适的时候根据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返校招聘,或是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录用母校毕业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纺织工业每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系数为1.223,高出平均值25%,直接影响上亿农民的生计,在经济拉动作用方面居41大类的第6位。
同时,根据调查,新疆棉纺产业的重点企业集群正在逐步成型,并将以点带面,促进产业红利不断向下游传导。依照这一发展趋势,3年后,我国纺织全产业链就业容量将达42万人次,就业市场十分广阔。
在纺织服装专业如此火热的就业前景下,为何其就业率却进入了就业“黑名单”之中?
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该校位列我国纺织类院校前十名,纺织服装类专业更是其品牌专业。在一次座谈会上,该校纺织服装相关专业的10位学生在谈及自身求职经历时都面露难色。他们都曾获得“纺织之光”奖学金,可谓是同辈中的佼佼者,张威就是其中的一员。
张威是西安工程大学2011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预备党员,参加座谈时已与一家家电机械类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在他心中,“尽管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技术相对落后,但其市场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发展前景很好。”当问及既然如此看好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为何跳到了别的行业时,张威直言,之前在找工作时,自己并不曾刻意挑选行业,只要与自身专业相关,最后能够被留下来就好,“纺机行业内的就业渠道较少,能来陕西招生的更是少数,比较难进去。”
张威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纺织企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身处内陆的纺织服装类学生难以接触到企业的用人需求,进入行业的渠道较为狭窄。
远离故乡的工作地点,不仅为获取信息增添困难,也为学生的工作稳定性增添波折。
西安工程大学教务处王俊勃表示,一般而言,企业在校内招聘时都会优先选择本地或邻近地区的学生。很多外地学生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表现很好,通过1~2年的培训后也被列为长期培养对象得到重点栽培。然而,随着年岁渐长,很多学生都会因为家中父母要求、离家太远等原因难以长期留任,导致企业的培训成本大大增加,也提高了岗位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内陆学生想要进入沿海发达纺织企业就职,几率也就逐渐变小。
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2012级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段喜莹表示,目前,她打算争取保研名额,继续学业深造。但是,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她会愿意放弃自己的学习机会,提前步入职业生涯——能在“工资待遇比较好,工作环境也不错”的企业工作,就是她理想的工作机会。
据了解,纺织行业新人相对较低的薪资水平也是毕业生不愿走入工厂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行业一般情况,对于一个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作为初级技术工人每月的工资仅为2000元左右,如果是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也仅会增加1000元左右。即便是生活在西安这种内陆城市,生活水平也并不宽裕。
面对段喜莹的回答,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项目部副主任陈思齐表示,希望同学们对未来进行规划时以长远发展入手,多考虑大平台对人生成长带来的益处,而不要刚一入职就只紧盯薪资待遇——这已成为了毕业新生的“求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