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5-12-18 21:01诸葛毅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衢州培育学院

诸葛毅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地方院校的职业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职能,而提升农民职业素质,是适应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新农村建设战略发展的现实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能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能,以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为主,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在农村居住的农业从业人员[1]。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模式,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农民科学知识培训,培养一批具备较高文化和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高职院校在此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以浙江省为例,2010年4月,国内首家地市级的农民学院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大)挂牌。随后的2012年11月,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衢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衢州农民学院,探索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模式创新与实践,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了有效途径。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办学模式——农民学院

1.1 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人数占总体的88.71%、高中文化程度为8.5%、大学专科及以上程度为2.79%,农村的劳动力主体队伍(20岁~60岁)的文化素质呈现出整体偏低的特征[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3],其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于我国农业转型的历程以及自身现代转型都具有决定性意义。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通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来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4]。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养适应社会多种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5],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和突破口。在农村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建立农民学院,形成综合职能强,相对独立,科学合理的的大教育形式,是新时期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中显得重要[3]。

1.2 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需要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多类型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主要包括农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社区性或行业性的服务组织等,农业规模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合作社在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不同于改革初期相对同质性的家庭经营农户占主导的格局,体现了改造传统农业的历史规律性。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构建起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骨干,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形成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展示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6]。浙江省衢州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全市有耕地面积103 867 hm2。至2013年底,衢州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 014家,实有入社农户21.22万个左右,约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3.35%,396家合作社实施了农业标准化,128家合作社通过了农产品质量认证,193家合作社拥有了注册商标,5l家合作社获得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合作社联结基地面积33 420 hm2,其中建立核心基地面积12 560 hm2,一大批高起点、高投入、高科技的农业企业成为先进科技应用的领头雁[6]。2014年,衢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7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 354元,其中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4 148元[6]。该地农业人口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低,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后备人力资源不足,影响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农民学院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家庭农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3 农民创业创新行动的需要 国家农业部2015年7月27日印发通知,实施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7年)。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各类协会、中介组织等探索建立农民创业创新基金,支持地方开展农民创业创新示范试点活动。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园区。从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培育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为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支撑。以农民为主体,以乡(镇)村为区域,支持返乡农民工、普通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农民创业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对此,农民学院将会大有作为。

1.4 地方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2013年,国家农业部启动“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培养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农村经营管理能人、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员等实用型人才100万人。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尤其是为服务地方经济,开展社会培训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7]。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7]。衢州农民学院通过政校合作,整合资源优势,创新培训机制,围绕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收入增长等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7]。至2014年止,浙江省的各地市,包括丽水市、温州市、金华市、嘉兴市、绍兴市、台州市、宁波市、舟山市、杭州市,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先后创办了地市级的农民学院(舟山渔农民学院)。分期分批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招收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农家乐经营者、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等,进行培训。鼓励农民学院的兼职教师、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农村,加入现代农业园区内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与现代农业园区内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技术。

2 农民学院的运行机制

2.1 学院性质 农民学院是一所以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领军人才、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提高广大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整合市级涉农教育培训资源、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为目标的专门性农民培训与管理的公办、公益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秉承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农村领军人才、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地市区域的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文凭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又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农民学院由地方政府主管、地方财政资助、地方高职院校为主体开办,政府主导在农民学院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农民学院的管理机制为政校合作的政府统筹、共同创办、分工协作、共同管理的有效机制,经费有保障,形成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农民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新格局。因此,农民学院有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2 培育对象 新型的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包括:新生代农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户、农产品经营户、返乡农民工、农村管理人员、农村技术人员等。基于社会需求,一方面,根据农业发展涉及的不同专业门类,设置不同的学科领域,分类培训;另一方面,建立高等农业研究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农技推广,分层次培训[8],建立层级分明、覆盖全面的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利用地市级的农民学院平台,开展对县(市、区)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人员等的高端人才培训,进一步提升受训农民素质。

2.3 经费来源 农民大学生在农民学院上大学的费用分为三部分:学费、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试费和代管费。费用承担方式:①湖州农民学院:培训费用通过政府、学校,双补助的方式,进行多方分担。②衢州农民学院:培训费用通过地方政府的农民培训专项经费全额承担。③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还为农民学院的日常运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开发等提供了一定的资金补助,农业、林业、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通过向上争取项目、争取政策,对内整合资源等,支持农民学院开展农民教育培训[9]。

2.4 教学模式 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建立了系统的全市农民培训师资库,一支由地方高校专业教师为主、行业专家为辅、地市农技推广人员、乡农技推广员组成的综合性培训团队。确立农民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主体地位,在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中,重视农民主体诉求,以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民的诉求为导向,从培育规划、项目选择、培训内容、教学实施,兼顾农村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农民需求的差异性,强化适用性和实用性,产学合作,开门办学,建设实训基地,培育特色项目,吸引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进职业农民培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依托校内师资团队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本土农民培训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形式上,开放教育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的高职技能培训、创业培育教学结合,长程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结合,涉农专业与非农专业结合,农民学员可获得学历教育证书或国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衢州采用“1+4+6+X”模式:①衢州市万民农民素质工程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总牵头;②四大培训基地:衢州农民学院、衢州中等专业学校、衢州市农业与教育培训中心、衢州工程技术学校;③6个县(市、区)农办牵头实施各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④其他各类培训机构。

3 农民学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枢纽作用

3.1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问题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越来越得到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0]。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一个重要内容[11]。浙江省以政府为主导,地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吸纳校外优秀培训资源,举办农民学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培训基地,创新办学思路,开展职业农民及其他涉农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经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衢州农民学院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培训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努力提升广大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领军人才,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3.2 建立有效的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机制 职业农民培育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往,职业农民培训主要以对农民非农技能的培训为主,培训目的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而对职业农民应该必备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比较少,在培训的供给与农民的培训需求方面缺乏有效对接[8]。职业农民的培育涉及部门较多,如果缺少统一领导规划,相互之间缺乏衔接,培训项目随意性大、持续性差,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层次,这不仅需要有专门的培育工作机构予以整合,更需要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对培育工作予以规范。一方面,要成立各个层面的新型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培训监督管理机构及相关的工作机构等,健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体制,搭建培育工作规划、组织、管理、宣传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快各项政策、制度的出台,如联合共建的培育协作制、培育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的政策等[8]。

3.3 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衢州市积极探索“四级联培”新模式,即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在全市建立市、县(市、区)、乡镇、村分级分层培训体系。村级:围绕“一村一品”项目开展按需培训。在村委会设基层点,广泛收集各类农民培训供求信息,分类汇总,适时开展“请进来、送出去”的各类需求培训。乡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兴趣培训。乡镇利用成人学校平台,抓牢农民兴趣需求,因势利导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兴趣培训。县级: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系统培训。县(市、区)利用农民学校平台,加强对农村基层服务点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全面提升素质。市级:市级利用农民学院平台,围绕特色品牌开展高端培训,对县(市、区)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人员等高端人才培训,进一步提升受训农民素质,同时发挥农民学院主培育的主导作用,发挥其管理及资源优势,统领全市农民培训分层分级培训体系的建设,引导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7]。

衢州农民学院主要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培训计划、师资管理以及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对农民学校实施宏观调控管理。承担建立师资库,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负责开发和编印农民培训实用性教材,帮助农民学校开展相关培训项目的方案设计和课程安排活动,实现与农民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另外协助衢州市农办进行各项考核与监督评估,有关结果将作为年底对各农民学校资金奖励(补助)的重要依据;农民学校在总体规划下,承担本部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完成相关培训项目的申报,上报本部培训,在此基础上输送学员至衢州农民学院进行中、高级培训,享有师资共享权及培训服务权[7]。

3.4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取得成效 农民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课程,衢州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培训,“因需而入”的培训模式,让衢州农民学院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与地方经济建设实现无缝衔接。衢州农民学院自2012年11月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挂牌设立以来,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宗旨,通过集中办班培训、实地观摩等形式,开放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开设家政、养老护理员等护理类培训班,同时结合衢州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开设“三长一嫂”(店长、厨师长、家庭农场长及月嫂)、电子商务、农村电工、乡村讲解员、店务管理师、来料加工经纪人、大学生村官创业、农家乐经营业主等20余个专业培训班,培训班次100余期,培训学员1万多人次,发放各类技能证书4 000多本,并以此为平台,将教师送到街道乡村,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的培训服务。依托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护理、艺术设计、电工电子、软件应用技术、汽车技术、机械工程、财经等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并积极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衢州市各县(市、区)设立农民培训实践基地20余个,同省内著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电子商务基地、商贸基地保持长期密切的联系,为学员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和对接来料加工业务等提供条件。同时,注重职业农民培训的教材开发与编写,形成一批农民看得懂、学得快、用得顺、内容精的“乡土教材”,制定出台《衢州月嫂行业标准》。逐步打响“三长一嫂”(店长、厨师长、农场长和月嫂)的农村特色实用人才培训品牌,再创衢州农民培训新亮点。农民培训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4 农民学院的发展趋势与策略

4.1 农民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升级 社会需求和农民的个人职业需求是农民职业培训的立足点,农民学院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宗旨,重视教学质量,注重学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技能形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创业提供免费创业项目推荐、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实训、技术支持、网络服务,构筑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绿色通道”,实现农民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升级是农民学院的内在发展动力。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民学院的农民培训工作经费支持力度,地市级农民学院要重点做好中高级农民培训工作,县(区)级农民学校以初级农民培训工作为主,加强农民科学知识培训,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教学、教材、师资、基地等全方位的培训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农民大学、农民学院和农民学校“三级联培”培训机制,实现农民培训从县、乡培训为主向以省、市、县培训为主转变,真正实现“专人、专管、专业”,实现农民培训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和增财力[7]。

2014年1月20日召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发布会上,杨志明副部长提出农民工“十有”发展目标,即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参保有办法、报酬有保障、维权有渠道、住所有改善、子女有教育、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12]。在突出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职业培训内容也要关注农民工精神关怀、文化熏陶,加强对农民工进行基本权益、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求职技能、安全卫生、劳动法规、人文知识、企业文化、人际交往、心理教育、职业生涯指导等方面的培训[12],使广大农民的市场主体意识、开拓进取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明显强化,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欠发达地区奔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深入教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办学主体 为了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发达国家都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农民培训分别有农业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农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远程教育机构等。比如,韩国主要有农业院校、农协和农村振兴厅来承担农民培训工作,以农村振兴厅和农民协会为主,其中农村振兴厅在韩国农民培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通过远程网络将农民培训和技术推广合为一体;日本的农民培训主体主要有各级农业院校、各级农业培训中心、农协等;法国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地方政府负责设施设备和培训所需的基本费用,农业部负责下拨培训教师工资,由国家和私人共同承担农民培训工作[13]。

4.3 全省联动,优势互补 农民学院的农民培训工作要形成合力,需从全省的范围在横向、纵向上整合相关优势资源。邀请深受农民欢迎的省级农业产业首席专家、专家和土专家到培训班上课,结合实际问题传授理论知识。邀请省级水果专家、省中药种植专家、蔬菜和植保专家等上课,采用农民喜欢的培训方式,即先授课后去实地指导。安排实践式培训,以生产现场为实践基地,田头地头讲课,现场传授专业技术及管理要点,示范讲解后,学员动手掌握专业技术。地市之间相互学习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10],实现全省联动,承办农民学院的高职院校之间专业优势互补,专业人才互济。

综上所述,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呈现多样化、融合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态势,培养具备较高的文化、科技、经营管理、法律、思想道德和身体等方面素质,从事农业或相关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与根本。

[1]刘秋丽.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5,99(6):176 -177.

[2]杨成明,张棉好.多重视阈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8):76 -82.

[3]王柱国.地方农民学院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6):68 -71.

[4]郭红明,吴敏.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教育实效性[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20(8):30 -31.

[5]任湘,张菊霞.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15,31(13):50 -54.

[6]施品忠,程慧林.衢州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1):338 -340.

[7]张锦平,戚景云.高职院校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业经济,2015,34(4):15 -16,53.

[8]王丽萍,周敏,张健.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5,99(16):15 -18.

[9]潘晨光,焦云霞.湖州农村人才开发的创举:中国第一所开放式的农民学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1 -5.

[10]姜丽英,施品忠.衢州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做法和成效[J].浙江农业科学,2014,56(2):298 -299.

[11]江婷.新型职业农民教育“251”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机,2014,32(4):46 -48.

[12]祝世明,张静.二元需求理念下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探讨[J].职教论坛,2014,30(12):29 -32.

[13]吕莉敏,徐春梅.国外政府在农民培训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4,30(16):61 -64.

猜你喜欢
衢州培育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学院掠影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