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兴荣
河南周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周口 466000
后循环缺血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恶心、呕吐及平衡障碍等症状[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部分病例因反复发作可导致小脑、脑干或枕叶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自2010-08以来,笔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8—2013-05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眩晕、躯体平衡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后循环缺血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男45例,女47例;年龄42~67岁;其中TIA 53例,后循环梗死39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RI检查排除肿瘤病变及小脑、脑干及枕叶出血。本研究均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2组年龄、性别及后循环缺血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1次/d,10d/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1次/d,10d/疗程。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控血压、控血糖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及治疗前、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指标。
1.3 疗效评定 痊愈:治疗后眩晕症状完全消失,TCD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眩晕症状、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轻,TCD检查指标明显改善;有效:眩晕症状减轻,TCD检查指标改善不明显;无效:治疗后眩晕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TCD指标无变化[3]。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83,P=0.001)。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治疗前、后TCD指标变化 2组治疗前血液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速均较治疗前增快,且观察组血液流速的增快速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TCD指标变化 (±s,cm/s)
表2 2组治疗前后TCD指标变化 (±s,cm/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 时间LVA RVA BA对照组 治疗前33.52±4.63 33.47±4.13 34.62±3.93治疗后37.61±4.18①38.43 ±4.33①42.16 ±5.07①观察组 治疗前 33.48±4.17 33.24±4.25 34.03±4.05治疗后42.57±4.85①②41.26 ±5.83①②46.19 ±5.37①②
2.3 不良反应 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中2例出现面部潮红、心慌,经减慢输液速度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为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壁变性和管腔狭窄而引起脑部血流量下降;椎间盘退行性变压迫椎动脉或颈椎骨质增生导致血管管腔变狭窄;此外,增生的突出物于横突和椎间孔处压迫或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去甲状腺素的释放和椎动脉痉挛,从而引起后循环供血不足;一些高血脂、血液黏度增高及周围血管病等患者因血流缓慢,利于血小板的聚集而加重血液循环障碍[4-5]。目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主要以解除动脉痉挛、扩血管、改善脑组织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脑组织的供血供氧,恢复和改善脑组织细胞的功能为主[6]。
前列地尔是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新型制剂,由于脂微球的屏障作用,前列地尔不易失活,且易于分布至受损血管而发挥生物学作用[7]。其作用机制为:扩张痉挛血管平滑肌降低循环阻力,增加侧支循环,改善缺血区供血不足;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防止缺血再灌注时由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而避免引起功能性障碍[8]。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从丹参、川芎中提取和分离出的丹参素和川芎嗪的有效单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素具有抗缺血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保护血管内皮,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改善微循环,促进纤维蛋白降解,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液动力学、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川芎嗪可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提高组织抗缺氧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抗栓和溶栓等作用[9]。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提高患者的疗效,改善TCD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嵇虎.前列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77-78.
[2]李焰生.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学杂志,2006,45(9):786-787.
[3]兰小华,胡志浩,周立峰,等.盐酸丁咯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990-991.
[4]韩新利,邵义泽,王会民.后循环缺血的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杂志,2011,25(4):197-199.
[5]朱帮云.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循环云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 672-2 673.
[6]姚乐义.前列地尔联合舒血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56-57.
[7]胡伟东,刘锦燕,燕红,等.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0例[J].中国药业,2012,21(17):87-88.
[8]邹芳.醒脑静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观察[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438-439.
[9]张晓敏,王建林,雷进.天麻素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40例[J].云南中医药杂志,2010,31(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