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015-12-18 15:34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文化站供给农村

秦 利,姜 姗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存在俩种形态,从表面上看是城市与农村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等原因而造成,从更深层次上说,是因为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相比城市文化生产力水平偏低,使具有公共性质的文化事业在供给服务方面主要倾向于城市。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服务供应的主体单一、供应对象把握不明确、供应过程中资源匮乏和管理监督软弱无力等。同时,物品生产、提供以及政策法规制定等很多环节中同样存在各种问题。发达国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比于国内较为完善。笔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整理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的做法的经验,力图为国内新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

1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要特点

1.1 美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特点 社区作为美国最

基层的社会管理组织,负责为成员提供多样的文化服务,农村也如此。首先在财政方面,一般社区都建有公益基金会,为社区举办各种文化体育的公共活动提供了经费保证。政府也会适当给予资助,但遵循补贴拨款的方式,联邦政府机构对任何项目的资助总额不超过其所需经费的50%,剩余部分由受资助的团体组织或者个人自行解决。其次,美国政府对文化事业的管理遵循“无为而无不为”的思路,因此在服务主体方面,政府只是作为主体中的一部分。社区成员出于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的目的,志愿服务活动比较活跃。在实际实践中,美国也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1]。比如,在农村地区建立了数量可观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一般免费开放。博物馆是非营利公益性机构,向公众提供综合性服务,全部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公共图书馆不仅藏书量大,而且分布广泛,1 km2内有2.5家,每个社区拥有3.3个,即使偏远的社区也能达到2个左右。图书馆除了提供图书借阅外,还提供上网服务,向各个年龄的群体提供文化教育、培训、演讲、音乐戏剧演出、放映、展览等服务。

1.2 英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特点 英国是发达国家中城乡差别较小的国家之一。英国政府不仅致力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更加重视对农村长期发展的规划。在英国农村居住,生活成本并不会低于城市,不仅由于房价昂贵,其管理维护费用也相当不菲,但与之相比,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明显差别较大。为拉短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差距,英国政府携手志愿者致力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在文化服务方面,英国逐步推出非盈利性社区广播电台,这些电台主要服务于农村大众,通常覆盖不超过8.05 km的范围,直到目前全国约有200家社区广播电台,每周播音约15 000 h,受众超过1 000万人[2]。这些电台的运营维持主要依靠志愿者服务,制作播出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地方性的新闻,不仅活跃了社区文化的生活,还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就业岗位,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此外,由于有些农村地区条件有限,不能建立邮局、图书馆、文博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英国政府推出了移动服务项目,如流动图书馆,定期向英国约168个农村小社区提供服务,满足村民的阅读需求,还会不定期的举办流动展览等,这些活动大多数都是携手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完成。

1.3 法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 对于法国人来说,书籍在他们的人生成长和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法国人的阅读量总体呈下滑趋势,在偏远农村地区更尤为明显。为让所有人都能够拥有平等的机会自由享有文化成果,法国文化部推出一个名为“身边的多媒体图书馆”的项目平台,该项目宗旨是推动小型多媒体图书馆在农村和城市远郊区的建设。与传统的图书馆有所不同,该图书馆称作“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项目中说明了每一座文化站的建造和使用面积范围、造价及选址要求,对每个文化站中的图书、资料、光盘、期刊、电脑设备的基本数量也都所规定,保证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在费用方面,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经费由法国政府文化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其中国家文化部负担的经费可高达40%。文化站开放后的运营维护费、设备购置费、资料费等的支出由当地政府负责承担,当地政府可利用出租文化站中的工作室、多功能厅等活动场所进行适当盈利。在管理服务方面,每座文化站配置适当数量的工作人员,其工资计入运营成本,也为当地创造了一部分的就业机会。文化站建有自己的网站,对外公开资料的馆藏情况、举办各类活动的信息等。自2003年建立该项目以来,法国文化部投入大量资金和关注度,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以平均每年约80座的速度在法国的农村和郊区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农村地区约有47%的综合文化站,53%建在偏远郊区,极大的丰富了农村文化设施[3]。

1.4 德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特点 在德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非常大,因为政府意识到,合理开展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生活和举行村民喜爱的积极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对村民业余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也具有推动作用。德国人缴税额和其他各国家相比高更,他们愿意通过以纳税形式享有政府提供的更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他们更以文化生活质量的高低来衡量生活幸福的与否[4]。德国农村地理上分散,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其他地区不仅形式单调,而且资源有限。为此,德国政府开展了“送书下乡”项目,投入巨大资金建立“流动图书馆”,为德国1.3万个村镇提供读书服务。目前,德国有“汽车图书馆”约300辆,多媒体流动车约100辆,它们在2 000多个图书驿站之间流动来往,实现文化资源交换。同时,德国政府定期组织作家访问、举办音乐会、举办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2 经验总结

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拥有较为健全的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机构、文化团体组织,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拥有先进的管理和细致的多元化服务,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总结和借鉴了发达国家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做法和经验,笔者提出完善我国新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增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力的建议。

2.1 明确并优化政府的农村公共文化管理职能 我国社会发展正在处于转型期,社会形态的变迁和发展模式的转型都要求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和价值体系也发生明显转变,在此背景下,政府的管理职能也亟待转变。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作为政府的第二职能,极易被忽视和限制,尤其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偏远农村,农民文化意识缺失更加制约了基层政府第二职能的发挥。首先要明确政府文化职能,就要由重政治和经济建设职能转变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并重。其次,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的供给、人才及资金的配置、相关政策的保障等多方面职能内容,各级政府应当依据行政级别合理划分权责。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权力体系中最基层政府,允许其直接负责乡镇一级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为村民设置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室内外体育场等,条件允许的乡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配以多功能活动中心如茶室、棋牌室、书画室、游泳池等[5]。将具有利益外溢的公共文化产品和自身能力所不及的供给服务则交由上级政府负责承担。

2.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 公共文化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遵循国家福利性配置机制和“第三部门”志愿性配置机制通过公益性文化营销的路径,是由国家、社会公共组织向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一种形态,因此,政府不能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唯一供应主体。在国外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中,社会志愿力量一般是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在我国,志愿者组织作为一种非盈利组织发展迅速,但我国的志愿者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异。在发达国家,第三部门组织及民间组织往往和政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政府会提供志愿组织在税收方面的减免和优惠,保证资金筹集渠道的顺畅从而保障了基本活动资金的需求。我国政府对于第三组织、民间非企业单位和团体作出过一些定位,也制定过相关管理制度,但对于志愿者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规定,更没有制约其行为和保障其权利的法规。国家倡导开展志愿者活动,但在资金方面没有相应政策支持,使得我国志愿活动在资金问题上面临极大的困境。因此,我国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在制度、资源及各种原因的制约下难以顺利进行。我国农村文化条件和设施并不理想,供给主体不可缺少非政府志愿者组织,政府应采取间接的方式鼓励扶持民间组织,建立文化建设奖励资金的制度,来奖励那些为民间的文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促进民间文化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6]。另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大部分免费向农民提供,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部分服务项目可以进行适当合理的收费以抵消成本支出。

2.3 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伦理关怀 我国是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民和土地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从官僚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即使农村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小农经济模式逐渐形成独特的农耕文化却并未改变。农村公共文化中存在许多不同的类型,比如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庙会文化、乡村政治文化等,很多时候旧式文化根深蒂固,以血缘、家族、乡土等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传统具有极强的渗透力[7],因循守旧等观念仍然是当前农村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面向农民群体的文化输出,更是对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的包容和扬弃。在更多的农村制度改革中,不应只强调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兼顾二元差异的宏观导向而忽略了对农村和农民大众实际情况的评估和体恤,而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如果说财政投入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系统中必需的物质保障,那么伦理关怀的投入正是系统得以稳健运行的内在精神理念。

2.4 对农村留守儿童文化需求的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近些年越来越多农民群众进城务工而引起的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截至2013年,我国留守儿童人数超约6 000万。这些孩子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时期,缺失父母的呵护,在思想及价值观上没有正确的引导,极易造成个性发展的异常和成长道路的偏离,此时,就需要公共文化发挥其角色意识教化功能。但作为公共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农村文化资源极度缺乏,适合儿童的课外图书期刊电子影像制品等不仅数量匮乏,形式内容上也极其单调,致使留守于农村的孩子在渴求知识的年龄无法享有充足的文化资源,基本文化需求更得不到满足[8]。他们会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和途径获取他们认为需要的文化,这些文化信息往往来源复杂混乱,混杂着不健康的负面内容,会对成长期的孩子造成人格和三观的扭曲。因此建议:一是农村地区可以与社会机构联合建立儿童书屋,选择适合儿童的书籍提供给孩子们;二是与城镇学校携手,鼓励城镇学校学生将一些课外读物或旧书本捐献给农村地区的儿童;三是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和组织机构进行捐献;四是为农村孩子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4次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地区的青少年网瘾倾向明显高于城镇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农村文娱活动单一,家长和学校又缺乏监督。儿童绿色网吧工程前期由政府规划建设,建设后的运营可以与社会组织或企业合作,可以以适当的盈利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使孩子们既可以接受电脑网络知识的普及又可以避免了网络不健康内容的负面影响。

[1]徐长银.美国文化管理的特点[J].决策探索,2012(1):63.

[2]王涛.英国: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N].经济日报,2011-07-16(008).

[3]苑大喜.法国式“乡镇综合文化站”——“身边的多媒体图书馆”项目及启示[N].中国文化报,2011-11-25.

[4]张义方,路征,邓翔.欧盟农村公共产品治理经验及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3(3):145-149.

[5]李庆梅.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J].山西建筑,2015(1):235 -237.

[6]房永志.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浅析[J].黑龙江科学,2014(11):121.

[7]李红兵.农村生活方式转变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2013(3):100-103.

[8]毛太田,彭丽徽.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18-21.

猜你喜欢
文化站供给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探讨农村文化站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