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增文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1)
作为一个从古汉语沿用下来的词,“万一”在现代汉语中仍频繁被使用,并衍生出了更多用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万一、百十、千万”等这种由两个数词构成的新词中,“万一”更加特殊,用法也更加灵活,值得我们挖掘和探索。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认知层面”。“认知层面”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认识以及对这种概括认识的主观判定[1]。它体现于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主观推测层面,一是客观反映层面。这两种关系又可以通过“信赖程度”[2]描述。“信赖程度”是美国数学家G·波利亚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人们对命题的相信程度。用P{X}刻画(X表示任意命题),其值取区间[0,1]中的值。比如,P{X}=0,表示人们认为X假;P{X}=0.5,表示人们不知道X是真是假;P{X}=1,表示人们认为X真;0
“万一”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用法较复杂的一个词,常出现在口语和对话中。要研究“万一”的用法,首先要清楚“万一”的词性。
“万一”由数词“万”和“一”复合而成,其来源是“万分之一”的减缩。根据“万一”的词语分布和语法功能,我们确定它有名词、副词和连词三种词性。名词是“万一”首先具有的词性,表示可能性极小的不利情况,例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杨荣祥认为:“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两个单音节词按照一定的构词规则结合成一个合成词,这个合成词最先是用作实词,后来再由实词虚化为副词”[3],并且有些副词还会进一步虚化为连词。虚化的过程也就是词语语法化的过程。词语语法化之后不再具有实际的词汇意义,只单纯表示语法意义或者成为语法符号。“万一”经过语法化之后,既可以是副词也可以是连词,如何判断在具体言语中是副词还是连词就需要搞清各自的词性特征以及具体用法。
例1.当时师机关一些同志给我提供两套保险方案,以免万一失败①本文的语料全部来自北大语料库在线:http://ccl.pku.edu.cn:8080/ccl-corpus/。。
例2.万一让他先进齐国,事情就麻烦了。
例1中,“万一”位于谓语动词之前,充当状语。语义上表示主观认为某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小,没有假设意义,不能独立引导句子。“万一”省略掉句子仍然成立,可以用“可能”替换,所以明显是副词;例2中,“万一”位于句首,独立引导分句且不充当句子成分。它是说话人对主观上认为可能性极小的情况提出的假设,“万一”去掉后句子明显说不通,可以用“如果”替换,所以是连词。另外,再全面观察整个句子,例2中,“万一”所引导的句子蕴含着“条件—结果”的语义关系,“让他先进齐国”这件事发生,就会出现“带来麻烦”这样的结果,所以因果关系较明显;而例1中,“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而且这种可能性往往是预测或者是防备,前后之间并没有“条件—结果”的语义关系,反而换成了“目的”关系,“提供两套方案”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失败,当然有些句子也可能是顺承、递进或者推理的语义关系。
所以,我们认为,区分“万一”是副词还是连词,主要看它是不是可以独立作句子成分,是不是可以省略以及是位于谓语动词之前还是位于句首。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位于句首、不可以省略并且前后蕴含着“条件—结果”语义关系的是连词,反之是副词。
通过考察例句,我们发现,在现代汉语中,“万一”作副词的情况只占很少一部分,大约为它作连词比重的十分之一,所以大部分参考书都把“万一”归为连词。以下我们重点考察“万一”作连词时的用法。
1.“万一”句中常出现“就、那、那么、则、便”等词语,与“万一”搭配形成“万一A,就/那么/则/便B”的格式。
例3.私刻犯法,万一让公安局知道可就麻烦了。
例4.万一报纸、印工上涨,而定价因读者已付定款未能上涨,则定数越多,损失越大。
2.“万一”单用或后置,后面常常带“呢”,构成“万一……呢”句式。这个时候后面隐含了“怎么办”。
例5.他极不放心手中的药箱,万一敌兵要起疑呢?
例6.要不怎么巴结得上,万一你大奸似忠呢?
3.“万一”有时可以替换为“如果、要是、假如”等假设词语。
例7.万一他不同意呢?
例7可以表述为“要是他不同意呢?”虽然“万一”可用“如果、要是、假如”替换,但有时替换后意思还是有细微的差别。首先,“万一”表示的可能性比以上几个假设词语表示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其次,对于连词“万一”的解释,学术界一直没有详尽、恰切的说明。我们比较认同张斌的说法,“用在词语小句的开头,表示可能性极小,也就是主观上认为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后面小句说出事情发生之后的情况。”[4]连词“万一”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其极强的主观性。“万一”句作为假设复句中的一种,与假设复句中的其他句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连词“万一”之所以有时候不能替换为“如果、假如、假使、倘若、如若、若”等假使词语,是因为它在形成之初就带有较浓的主观感情色彩,主要用在对话或主观心理活动的语境中,其语义成分中不仅有未然因素、假设因素,还有情感因素。换句话说就是,“万一”主观认定性很强,这是它区别于以上假设关系词语的重要之处。例7中用“万一”表示主观上认为“他不同意”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替换之后就很难看出这一层意思。
1.“万一”句的语义分析。由于“万一”作连词时往往蕴含着“条件—结果”的语义关系,多用于表示假设,所以我们也倾向于将“万一”句归为假设复句,但较之其他假设复句,它表示的可能性最小。按照邢福义汉语复句三分的原理,假设复句隶属于因果类复句,“万一”句与作为假设复句代表的“如果A,就B”句式一样,都具有条件性和虚拟性两大特点。
“条件性”就是前一分句表示条件,称之为条件分句或者假设分句;后一分句表示结果,称其为结果分句。也有可能是前一分句表示结果,后一分句表示条件。
例8.叫他主办丧事,万一我好不了的话。
“虚拟性”是指条件分句所引导的大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也就是可能发生的事或者是与事实相反的事。反映在“万一”句中主要指还没有发生的事,也就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并且此事发生的可能性极小。
例9.咱们再试一次,万一成功了,就不必去麻烦别人了。
例9就体现了“万一”句的虚拟性,事情还没有“成功”,但将来有可能“成功”,只是“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2.“万一”句的认知层面。认知层面包括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万一”句作为假设复句的一种,在思维表达上具有一致性,在主观信赖程度上具有顺向制约性。
(1)主观推测层面。“主观推测层面是大脑思维中的一个认知层面,该层面反映的认识不是客观现实情况在大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是人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等,对客观现实情况所进行的一种主观推测或判断”[5]44。根据“万一”句的不同情况,我们讨论主观推测层面时要分开描述。
一是A对B的成立具有顺向制约关系。
A对B具有顺向制约关系的主观推测层面是指,在A成立的前提下,我们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很容易推出B成立或者成立的可能性大,A对B的成立具有推动或促进作用。我们可以用信赖程度将其描述成0.5
例10.她最怕受刑,自己原本细皮嫩肉的,万一破了相,将来就没法当演员了。
例10中,在“破了相”成立的条件下,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推出“没法当演员”成立或很可能成立。也就是在A成立的条件下,B成立或成立的可能性很大。即0.5
二是A对B的成立具有逆向制约关系。
A对B具有逆向制约作用是指,在A成立的前提下,我们认为B不太可能成立,B不是按照A所描绘的情形发展下去,而是转向与A相反的方向发展,描绘与A相反的情形。我们可以用信赖程度将其描绘成0
例11.我们应该做好两手准备,万一他失败了,我们回去也好有个交代。
例11中,“他失败了”跟“我们回去有个交代”是矛盾对立的,按理说应该是我们回去不好交代。所以,按照我们的一般认识,我们认为A对B的成立是起反作用的,也就是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观上认为B不太可能成立。即0
(2)客观反映层面。“客观反映层面是大脑思维中不同于主观推测的另一认知层面,该层面所反映的认识不是人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等对客观情况所作的一种主观推测或判断,而是客观现实情况在大脑中的直接反映”[5]47。也就是说抛开所有的主观因素,客观现实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客观反映层面就是反映客观现实情况,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万一”句中,不管什么情况,它的客观反映层面都表示只要A成立,那么B就成立,也就是P{B/A}=1。看以下的例子:
例12.万一被人盯了梢,不仅周正、罗盘会被抓走,自己也会被安个窝藏罪犯的罪一起抓起来。
例13.我应该提前准备好明天的早点,万一我明天起晚了,我也能有早点吃。
以上两例中的A对B分别具有顺向制约和逆向制约关系。一旦“被人盯了梢”,客观上就会“不仅周正、罗盘会被抓走,自己也会被安个窝藏罪犯的罪一起抓起来”。说话人认为事实就是如此。客观上“明天起晚了”,我就是“有早点吃”,只要A成立,B一定成立,即P{B/A}=1。
“万一”句在现代汉语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式存在,必有其独特的语用价值。考察“万一”句的语用价值,就要从“万一”这个词自身的特性上去挖掘。“万一”句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假设复句,首先是因为“万一”表示的可能性极小,比其他的假设词语要小得多;其次是因为“万一”只表示将来发生的事,也就是可能发生的事;最后是因为“万一”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感情色彩。以上三点就是“万一”句式在现代汉语复句中立足的独特之处,分析“万一”句的语用价值也要以此为根据。通过分析、挖掘,我们认为“万一”句具有以下语用价值:
1.表示主观上的侥幸心理。这种情况下,“万一”后面一般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或者是主观上期待发生的事。
例14.万一中个大奖,岂不发财啦?
例15.咱们再试一次,万一成功了,就不必去麻烦别人了。
以上两例中,“万一”后面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或者是主观上期待发生的事。但由于这种事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说话人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存在一种侥幸心理。
2.表示一种推测。
例16.冒险搞个什么整本的画报,万一弄得不好,还可能把印刷所拖垮。
例17.他并不怕死,只是万一他死了,更多的同志便会受到敌人的算计,那能不焦心。
由于“万一”句只表示还没有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结果分句也只能是一种推测的结果,只是推测在满足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因此“万一”句的基本语用价值就是表示一种推测。
3.表示让步。
例18.心灵眼快固然可以临时“一眼看出来……”可是,万一没看出来那怎么办呢?
例19.因为虽然我可以把好运带出来,但是,万一被奶奶知道,我可不得了。
由于“万一”句表示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也就是说“万一”后面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发生,所以用“万一”句式表示哪怕发生了“万一”后面的情况,也是一种让步。因此,表示让步也是“万一”句式的语用价值。
由“万”和“一”两个数词构成的复合词“万一”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复杂且灵活,可以作名词、副词和连词。我们重点讨论其连词用法。在语表形式方面,“万一”后面可以加“就、那、那么、则、便”等词语,与“万一”搭配形成“万一A,就/那么/则/便……B”的格式;也可以单用或后置,但是后面加“呢”,构成“万一……呢”;“万一”有时还可以与其他假设词语相互替换。在语里内容方面,“万一”句具有表示条件性和虚拟性的特征;在认知层面上,主观推测层面0.5
[1]丁力.语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2.
[2]G·波利亚.数学与似真推理[M].杨讯文,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1985:457-458.
[3]杨荣祥.肯定和否定对称与不对称[C]//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38.
[5]丁力.汉语语法问题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