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安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061)
近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后、西安财经学院黄斌副教授撰写完成的《传承与创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道路》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作者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创新研究”(10SK002)的最终成果,是作者自博士论文开始历经6年的艰辛研究和探索的心血结晶。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入选第三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主题,把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从传承创新的视角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间的内在关系,深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形态特征。全书主题鲜明,逻辑缜密,结构严谨,其主要的学术创新、突出特色和理论建树表现为:
一是体现了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重视理论指导,富于理论创新,是著者良好学术素养的表现。作者详尽地考察、梳理和论证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产生、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从“整体的马克思”的新视阈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人的解放理论、唯物史观和世界历史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不仅是社会形态发展演进理论,而是一个由社会形态结构理论、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中构建新社会”三者有机统一构成的“艺术整体”,全图景地展现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的理论魅力和历史活力。这是从社会形态理论视阈对整体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突破。该书不仅详尽阐释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而且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拓展到科学社会主义范畴,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原则性建构的两种形态的社会主义,从而架构起社会形态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相通的桥梁。这一学术研究成果再次表明,尽管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仍然需要“回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精神动力。
二是体现了理论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代、实践、科学发展相结合,在于直面现实,应对挑战,不断回答新课题、新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存在分歧和争论,主要集中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三形态”与“五形态”的关系以及“单线论”与“多线论”等诸多基本问题上。该书作者在认真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丰富实践进行了新的思考,提出一些重要的新观点、新看法,如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单位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其研究视域是世界历史,而非民族地域史;科学认知与主体价值是马克思考察人类历史的两个主要视角,“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是贯穿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两条并行交织的主线;“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和“跨越”设想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是自然演进与跨越发展的统一;“五种社会形态”是相继更替,而非依次演进,等等。这些结论清楚地表明,这部著作突破了仅从历史哲学视域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传统,改变了学界长期存在的“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的对立思维,也改变了学界对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僵化认识,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理论勇气。
三是体现了理论的传承性和创新性。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伴随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社会形态理论也展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这部著作不仅详细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发展和完善唯物史观过程中逐渐萌发、确立、充实和完善社会形态理论的历程,而且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丰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研究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思考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经验。该著作在总结和梳理共产党人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运用、发展与创新的历史脉络中,强调指出现实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传承创新主要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从而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内在规律。作者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崭新的东西’”、“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一种双重转型的特殊组合”等重要结论,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该书中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早结束的原因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特质的分析等,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利于消除人们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的疑虑和困惑。
四是体现了理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立论基础的。实践的发展,理论的创新,都要求人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发展完善的新的社会形态来对待。该著作从传承创新的视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制度建构、理论创新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运用、发展与创新相结合,并结合十七大报告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新认识,阐明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创新不仅表现在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上,还表现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诸多方面;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正在生成的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而不断走向成熟的社会形态,其历史使命就是在改革、建设和创新中创造出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和制度模式。该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特质和历史使命的分析,有利于推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有利于更好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巨大理论优势,让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