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晋涵散文创作初探

2015-12-18 04:52雷斌慧于诗思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海棠

雷斌慧,于诗思

(1.湖南文理学院 文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2.出口洲中学,湖南 安乡 415600)

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号二云,又号南江,浙江余姚人。他是乾嘉时期著名的经史学家,为清代浙东史学的后起之秀。邵晋涵著作丰厚,主要有《尔雅正义》、《南江札记》、《南江诗钞》、《南江文钞》等。学者对邵晋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经史学成就上,然考察《南江文钞》,邵晋涵的文学成就亦不俗,值得关注。洪亮吉《邵学士家传》评价邵晋涵:“生平为文,操笔立就,有大述作,咸出君手。其冲和渊懿,奥衍奇古,则又君之学为之也。”[1]肯定邵晋涵之文根于经史,功力至深,冲和渊懿,奥衍奇古。邵晋涵散文包含应制文、赋、拟疏、记、序、书、传、祭文、行状、墓志铭、策问、考、跋等,文备众体,文风和萃。

一、渊深雅驯的应制文

王庆云《石渠余纪》云:“三十六年辛卯恩科,廷试邵晋涵等一百余人,论以进呈十卷,颂多规少,且有语涉瑞应,朕深为不取,乃择黄轩为第一。”[2]乾隆三十六年,清高宗在阅卷后对考官提出批评,对邵晋涵等人进呈之卷颇为不满,认为“颂多规少”,语涉祥瑞,从而别择第一。尽管殿试之文,颂圣之语必不可少,但引得乾隆亦觉烦腻,这从侧面反映出邵晋涵文风之和萃恭顺。

邵晋涵《南江文钞》共12卷,应制文4卷,占整部文钞三分之一,充分展现了邵晋涵对此类文体的重视。应制文顾名思义为应帝王之命而作之文。《辞源》解释“应制”为“应皇帝之命而作,内容多半是歌功颂德,蹈袭陈言”[3],指出应制文应命而作,华而不实的特色。应制文学源远流长,如《诗经·大雅·既醉》即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4]描绘周成王与群臣燕饮相乐的画面。明代以来,“应制诗文不仅大量出现,而且真正是‘争献谀词’”[5]。邵晋涵应制文分别为《恭进乾隆五十九年起居注折》、《代奉天朝士谢恩折》、《生民未有赋》、《圣驾巡幸津淀赋》、《圣驾五巡江浙恭纪》(2篇)、《皇上八旬万寿恭纪》(2篇)、《宁寿恭颂》、《巡幸津淀颂》、《五台集福颂》、《太上皇帝纪元周甲授受礼成恭纪》(3篇)、《五台瑞应讚》、《兴州石鼓诗》、《圣驾巡幸山东恭纪》、《皇上八旬万寿恭纪》、《圣驾八巡淀津恭纪》,共19篇,内容主要为颂圣,集中在乾隆皇帝寿辰,巡幸江浙、津淀、山东及禅位三方面。文中颂圣之语俯拾皆是。如《兴州石鼓诗》云:“伏惟皇上圣德神功,鸿图盛烈,远超千古,秋山行猎,因时习武,天威所被,远漠归诚。”[6]379颂扬乾隆圣德神功,文韬武略,恩泽天下。如《恭进乾隆五十九年起居注折》云:“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而我皇上方且履盛思谦,持盈保泰”[6]334歌颂大清一统,万国来朝,乾隆居安思危,持盈保泰。

邵晋涵应制文最鲜明的特色在于渊深博雅之学的渗透。邵晋涵的应制文宏阔大气,喜好分章,谦辞博雅,展现了深厚的经史学素养。如《圣驾五巡江浙恭纪》即分为12章。如“三寿作朋,庞眉皓首,地接浙闽,耕学相守,翠辇南巡,欢迎恐后,拜献厥诚,无疆万寿。”[6]349“三寿作朋”出自《诗经·鲁颂·閟宫》“三寿作朋,如冈如陵”,为臣子祝福君主之言,意为上天保佑君主,基业稳固,万寿无疆。“庞眉皓首”则出自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往著。”用语古雅,恭谨凝炼。“无疆万寿”则出自《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如《宁寿宫颂》共18章,全为“集唐”之作。如第15章为“大礼告成(颜师古),清宫奏乐(沈亚之),鲸钟流响(王勃),云璈间作(张说),凤凰应奏(韩愈),喜符灵鹊(李端),百兽率舞(李百药),节谐歌咢(张九龄),德浃道丰(白居易),庶征时若(李商隐)。”[6]356描绘宁寿宫内大礼告成的场景,扣紧奏乐落笔,不仅对乐音清雄予以描摹,而且通过凤凰、灵鹊、百兽诸祥瑞的表现,侧面展现乐音之美,传达颂圣之旨,句句征引,功力深厚。如《五台集福颂》13章则为集十三经语。如第10章集《论语》,“夫子之道,诗书执礼,诲人不倦,视其所以文之以礼乐,自天子出,信而好古,唐虞之际,闻弦歌之声,譬之宫墙,瞻之在前,焕乎其有文章。”[6]367引用《论语》,将大清比拟为唐虞之世,歌颂太平,渊懿奇古。当然,邵晋涵应制文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学识之贯穿经史,语言之渊懿冲和,结构之奇古巧思,都掩不住应制文内容的苍白。应制文颂圣的特性,奴性的钳制,情感的缺席,注定是其致命伤。

二、古艳奇丽的赋体文

邵晋涵赋体文共8篇,偏好拟作,拟作2篇;喜好海棠,赋作3篇。邵晋涵赋作具有两大特色:一是语言古艳优美。二是“好奇”倾向。如《拟鲍昭舞鹤赋》描绘鹤之形态,“依火精而簇彩,体金气以敷华。火数七,故丹顶凝其的皪,金数九,故素羽飏以修夸,其前轩而后短也。易栖陆以依渚,其毛丰而肉疏也。”[6]412引用《相鹤经》“鹤,阳鸟也。因金气,依火精。火数七,金数九”,对鹤的毛色、体态细致描摹,华艳生动。“翀云而丽霞,翩翾芳苑,饮啄华池,向阶墀而驯立,讵樊笼之见羁”,更是将鹤的动态与高贵描绘得淋漓尽致。《舞鹤赋》为鲍照的体物名作,细腻展示鹤的传神舞姿,尤其描摹鹤的飞舞变化灵动出彩。在辞藻华美、绚丽工整方面,邵晋涵与鲍照之作交相辉映,不相上下。但是,鲍照《舞鹤赋》以“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作结,表明鹤虽善舞,但绝不愿成为人们的笼中之鸟。鲍照以鹤拟己,既有怀才不遇的辛酸,又有百折不饶的傲气。邵晋涵的咏鹤赋虽有山鸡不足与之并称的傲气,但较之鲍照,展示出恭顺的面目,“感惠养之优渥,将展采以陆离”,感恩叩首,隐含颂圣之旨,不复鲍照睥睨凡鸟的仙鹤之姿。

《海棠花赋》云:“美人窈窕出云中,玉颜纨袖骄春风。潮颊三分晕,霞妆一捻红。脉脉含情远,盈盈踽齿工。无言如有忆,香雾袭空濛。嫣然一笑出于篱落者,睥睨群英,挺标众卉,盖天然丰格,态浓意远之淑真,独让海棠之得气也。”[6]415文章开篇即以美人比海棠,有苏轼“西湖比西子”之妙,对美人的体态、面颊、眼睛、踽齿都细致描摹,轻艳优美,尤其化用苏轼《海棠》“香雾空蒙月转廊”、杜甫《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吟咏海棠“睥睨群英”、“天然丰格”之气度。邵晋涵描绘海棠初开“其始发也,蕴苞密意,待展琼英。若俯若仰,若竦若倾”[6]415,刻画出海棠若开若闭的情貌。海棠之半开“芳泽不御,铅华乍捐,目痕流睇,眉影连娟,心通叩叩,念结拳拳”[6]415,纯以美人之眉眼皓齿比拟海棠,传神展现出海棠的娇慵与妩媚。花之盛开“千枝一簇,石湖宅里无双,昭阳宫中第一。天女结配,鸣玉出房,珊瑚火齐之饰,大秦明珠之璫,结绿悬黎之珥,银 金叶之襄,孔雀麒麟之衱,蜀罗越锦之裳,而绰约闲靡,宛转玲琅,迎人冉冉,却步佯佯。”[6]415以美人天女作比,以珊瑚、明珠、金叶、越锦等为饰,错采镂金,雕篑满眼,海棠的雍容华贵宛在目前。海棠之赋从花之始发至花之半开至花之盛放,由蕴苞之琼英至万柔之齐开,紧针密线,层层铺展,以美人之容貌与情态映衬海棠之绽放和艳丽,排比奢华,浩而不繁,琅琅上口,古雅优美,颇得《洛神赋》神韵。文中结尾云:“莫不怅名花之幽独,向东风而徙倚。”[6]416花与人融为一体,不知何为花,何为人,淡淡的幽独之情沁人心田,久久不散。

邵晋涵之赋好奇。如《梦海棠赋》类似《聊斋志异》与《洛神赋》的融合。赋作开篇云:“安定公子年少风流,情缘绮靡,以伤春梦雨之怀,为惜玉怜香之思。见海棠之憔悴,忽惊心于艳绮,依荫沈吟,中庭徙倚,落英犹存,残红可理。”[6]417安定公子因见海棠之憔悴而移步中庭,引发故事。海棠化为美人,“娟娟妩妩,云鬟不修,山眉未抚,拆三素以垂垂,绽六铢以缕缕。然而流睇横波,凝唇善龋,灼灼如晨霞之升,袅袅若惊鸿之舞,衫染啼痕,靥余清嫭,一顾百情,含羞不语,欲却欲前,时仰时俯。”[6]417将美人的外貌、形态传神描绘,比拟为晨霞之升,惊鸿之舞,其含情羞怯之态更增美人之妩媚。然后为美人与安定公子的对话,美人自陈,“妾稟性幽贞,卜居垲爽,爱春日之和融,庇东君之长养。何意屋墉见剥,雀鼠争壤,挟封豕与长蛇,俨逢夔而遇魎,陨越为忧,清芳谁赏。”[6]417在向安定公子述说身世后,表明秉性幽娴,却因屋墉见剥,而不得不与鼠雀处一地之苦,从而向安定公子求助,美人若不胜情,公子亦神思惝怳。然公子最终整容而对,“闻之君子佩玉瓊琚,不可以趋曲室,清宴不可以娱礼,有别嫌,子姑退乎?”[6]418劝美人退下,表明自己施恩不望报,发乎情止乎礼。美人感叹“始以公子为天下之情人也,今乃知公子为天下之义人也。”[6]418在情与义的交锋中,义最终占据主导地位。虽为梦海棠之作,邵晋涵却另辟蹊径,虚构了一个安定公子与海棠美人的故事,构思奇巧,行文别致。赋作对海棠美人容颜体态的细细描摹,美人自陈身世的妩媚与幽怨,安定公子的豪侠与仗义,纡徐展开,古艳典雅,奇正相间,终归于正。

三、平实敦厚的序记文

《南江文钞》卷5含部分记、序,卷6、7皆为序。记体文共7篇,主要是祠碑记、庙碑记、祠记、庙记。序体文含书序24篇,寿序16篇,谱序3篇,赠序1篇,送序1篇,乡试录序1篇。总体看来,以序为主,书序、寿序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以书序成就最高。

邵晋涵的序记文展示出平实敦厚的风貌,主要由三点构成:一是关注学问,探究学理,扎实敦厚。二是对家谱的重视,敦扬人伦,实践儒学。三是宣扬孝节,不事雕琢,平实恭谨。《南江邵氏遗书序》云:“余姚翰林学士邵二云先生,以醇和廉介之性,为沈博邃精之学,经学、史学,并冠一时,久为海内共推。”[7]可见邵晋涵经史学成就深厚,得到时人认可。邵晋涵序体文中多论学之作。如《汉魏音序》云:“声音宣而文字著焉,字日滋而声亦渐转,得其声始,则屡转而不离其宗,由是审音以定义。”[6]431指出由字音入手为学术研究重要方法之一,音明则字明,审音以定义。如《周耕厓意林注序》云:“近时嗜古者表彰子书,悉心校勘,其意甚善。然或过有偏主,务伸其说,几几乎欲引诸子与六经相诘难,斯非好奇之过欤?”[6]433阐明宗经主张,认为以子书纠六经,好奇太过,但以子书羽翼六经,则为儒学功臣,可见邵晋涵对子书公正的态度以及治经兼收并蓄的主张。如《周易辨画序》指出易学广大,不应强分汉宋,解易不悖于易即可,展现了邵晋涵治经的豁达气象。邵晋涵序记文中对家谱极为重视,可谓是儒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实践。如《余姚史氏宗谱序》云:“夫自奠系牒之官废,而后有专门之学,专门之学衰而后有私家之谱,自古迄今,凡三变焉。”[6]435梳理谱牒之学发展历程中的三变,展现了对谱牒之学的重视。如《劳氏家谱序》云:“呜呼,自周官奠世系之职废,则宗法不立,宗法不立,则民气日漓,末俗相沿遂相率而为伪,通谱其一端也。”[6]436感叹宗法不立,民气日漓,末俗为伪。邵晋涵称赞劳氏在修家谱上不逐时风,态度至慎,可谓诚之至也,显示邵晋涵在修谱方面的谨慎。邵晋涵序记文多宣扬孝节之作,自然平实,一派敦厚。如《双节堂赠言集序》、《越女表微录序》、《节门诗录序》等皆表彰节义。如《敦睦堂记》云:“呜呼,敦本睦族之道,昔人以是懋教化兴善良征风俗之厚,兹乃于刘氏见之。”[6]427表彰刘氏敦本睦族,修建奉祀之敦睦堂,有益风俗教化。如《洪篠洲先生六十双寿序》云:“读其诗知其孝友之性。夫诂训者,读书之本也,孝友者,立身之本也。”[6]459-460指出训诂为读书之本,孝友为立身之本,主张注孝友于诗文,方为立本,语言朴实,道理深沉。如《国朝姚江诗存序》云:“罗山为此书凡阅数年甚勤,而编次条理,甚得所录。诗多和平敦厚,大雅之音命曰诗存者,盖取以人存诗,以诗存人之义云尔。”[6]442评价《姚江诗存》选诗和平大雅,主张以人存诗,以诗存人,展现出敦厚的风貌。

四、肫挚博雅的书体文

邵晋涵的书体文重在描摹友情,探讨经史,展现出肫挚博雅的风貌。邵晋涵的书体文多写给师友,随意洒脱,平淡隽永,一派肫挚气象。如《与吴百药侍读书》云:“晋涵浪迹江淮,遍历黄山、九华、敬亭诸胜,素承清诲,颇能摆脱尘俗,随遇而安,惟硁硁之性,不能随俗俛仰,动多尤悔,长者何以教之?……山晓独行,江平晚渡,清景在目,时有会心,略得数十首,道远未由就正,为之惘然。永东事得就绪否?大集当益宏富,宾朋唱和不寂寞否?弹指间又觉四壁商音,萧萧落叶矣。清灯半夜快聆磊落雄谈,至今扰我心也。”[6]475书之为体,源远流长,姚鼐认为始于周公之告君奭。书信尺牍,文人用于交流情感,传递信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邵晋涵的书体文洗去了赋体文浓艳的脂粉,展现出素净淡雅的面貌。此书短短两百余字,却内涵丰富,情思百转。文章首先叹息别易会难,时光易逝。其次述说自身近况,表明自身随遇而安,然硁硁之性,绝不可改。对山晓独行,江平晚渡的描绘,如同水墨山水画,寥寥几笔,即引人沉思于自然清景中,用笔简净,爽然之气扑面而来。再次询问吴百药近况,最后由所处之“四壁商音,萧萧落叶”的凄冷之境的描写,转入对“清灯半夜,磊落雄谈”的回忆,惆怅中亦有快意。文章自由挥洒,真情流露,镜头频转,由友人及自身再及友人,从居地至江淮至客舍。时空今昔交错,目不暇接,描摹心灵迹动,灵动飞扬,展现出淡远之风。如《与章实斋书》云:“书有可传,复何恨哉?寒夜独坐,相念甚切,信笔覼缕,何异徽州使院中对饮小楼商搉今古乎?然终恨足下之不能面论也。”[6]481在与章学诚的书信中,邵晋涵感叹书若能流传,死而无恨,并由自身寒夜独坐之凄凉追思徽州使院中两人对饮,畅谈今古之豪迈,直言恨不得面谈。寂寞与豪情映照,在简净的笔墨中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邵晋涵书体文中还体现为对经史的热爱,多有与师友切磋问学之作。如《与吴春岩书》云:“见索宋辽金元明宫词,仆已悔其少作矣,牵率之词,不足阅也。读经稍有端委,偶有论撰,大段似无差谬,成书后或可传钞,同人互相商酌耳。”[6]476因吴春岩索要宫词,邵晋涵表示悔其少作,认为宫词牵率,读经方为根本,虽有尊经抑文的倾向,但可见其学术思想的转变。如《与朱笥河学士书》云:“晋涵不自揆,欲俟《尔雅正义》成书之后,取《大戴记》、《曾子》十篇,《小戴记》、《子思子》四篇,别为之注,以配《论语》、《孟子》。孔曾思孟实谓四子,《大学》存于《戴记》,固与《幼仪》、《内则》为本末有始有卒者。圣人之道,固不可偏举其一也。”[6]477邵晋涵向朱筠谈起《尔雅正义》成书后的打算,将为《大戴记》、《曾子》十篇,《小戴记》、《子思子》四篇别为之注,以配《论语》、《孟子》,可见邵晋涵治经的热情与努力。另外,他认为圣人之道,不可偏举,体现出其经学研究的宽容与理性。

五、醇雅和萃的传状墓志文

邵晋涵文集卷9为传,卷10为祭文、行状,卷11为墓志铭,占整部文集的四分之一。邵晋涵的传状、墓志文体现出醇雅和萃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温雅和顺女性形象的塑造。二是表彰节义,深醇和萃,于细微处传至情。

邵晋涵的传状、墓志文中塑造了大量温雅和顺、流光溢彩的女性形象。如《陶室孙孺人家传》云:“晋涵与廷珍、廷琡为昆弟交,廷珍客京师尝述幼多病善唬,太孺人抱起夜槃姗行室中,复恐贻章太安人忧,则于帐中跽两膝旋行达旦,语哽咽不成声,至流涕。”[6]507记叙陶氏兄弟追忆幼时多病善唬,母亲为了不使祖母担忧,于帐中跽两膝旋行达旦,此一细节若非真实经历,实难杜撰,传神表现了孙孺人的慈爱,以及陶氏兄弟对母亲沉痛的思念与哀悼。如《孙母许太孺人家传》中许氏之夫孙枝生早亡,其父劝其改嫁,“我无子,族属衰微,莫克任祀事也。老将倚女,而女倚婿,婿亡女独居,我老谁倚矣?因哭不能止。”[6]508面对艰难的家境,老父的哭诉,许氏云:“立后以嗣宗祧义也,所后之子,其才与其不才与,命也。女倚婿以生,而婿早殁累焉,保此藐孤亦命也。父母老矣,尚善饭。幸而女得终事百年,所为春秋之事,请与嗣子均其职,无遗父母忧。”[6]508这里没有忠贞节义的大话,也没有严肃刻板的说教,更多是一对身处艰难的父女的交心,然在质朴的对话中已彰显出许太孺人的忠贞。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邵晋涵喜以“女师”表彰女性,表现了其对女性传统忠贞节义的彰扬,然也有落入程式化的风险。如《金室项恭人家传》云:“《诗》云:‘釐尔女士’,郑《笺》谓‘女子而有士行者’,其恭人之谓哉。”[6]508引《诗经》、郑《笺》称赞项恭人为女师。如《孙母许太孺人家传》云:“《诗》不云乎‘釐尔女士’,郑《笺》谓‘女子而有士行者’,其孺人之谓哉。”[6]509称赞许太孺人为女师,言辞几与赞项恭人一致。如《闵母毛夫人祭文》亦以女师称毛夫人,对其懿德予以表彰。

邵晋涵墓志文表彰节义,深醇和萃,于细微处传至情。如《例授儒林郎李君家传》云:“异时山西急递至都,率系铃于骡颈以相警,及事平,君闻道上铃声即色变曰:‘我闻郎当辄心胆堕地。’盖君一生精力尽此矣。”[6]499讲述李长白救父,事平后闻铃则警,并自言心胆堕地。文章通过细节传神表现出李长白救父时的焦虑与紧张,使得李长白之孝生动可感。如《先兄云亭甫行状》云:“晋涵少随吾兄如形影,然暂时不相见相追呼,若恐相失者。长游郡邑,别踰月即相忧思,归即相欢无少闲。呜呼,江干握手时,不自意兄去我速也,遂永无见兄之期也。”[6]537用质朴的语言叙述与兄长邵履涵之情,亲厚之意、哀悼之痛静静流淌。

要之,邵晋涵散文文备众体,内涵丰富,其应制文、赋体文、序记文、书体文、传状、墓志文皆注重经史,喜谈学问,醇和渊雅,既是邵晋涵肫挚性情的展现,又有其深厚儒学修养的贯注。相比于黄宗羲、全祖望等清代浙东学派代表的文学创作,邵晋涵的散文多了一分敦厚儒雅,少了一分旷达宏肆。在个性张扬与征圣宗经的碰撞中,其个人情感趋于内敛醇化,展现出雅驯的面目。这既与邵晋涵的个性有着直接关系,又是乾隆盛世学术风尚的生动折射。

猜你喜欢
海棠
海棠春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嘴狗》
找春天①
好玩儿的汉字儿歌
我喜欢的季节
我有一个特别的月饼
甘洛海棠镇三题
艺术百家:海棠
戊戌海棠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