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博(吉林省交响乐团 130000)
舞剧《关东女人》是吉林省几代舞蹈人磨砺二十年心血打造出东北地域民族特色的精品之作。作品描绘闯关东的少女经历结婚、生子、失去大夫与儿子国难家仇的人生历程,塑造伟大的中国母亲那种在抗争年代中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全剧分序、山林、生命、土地、家园四幕,整部舞剧《关东女人》的舞美设计以景抒情,以写实,具象的舞美方式营造出具有东北特有白山黑水的地域文化风情。
舞剧《关东女人》的舞美设计的在时间点打破常规,采用说明舞剧主题是承接开场和结尾的“面幕”。当观众进入剧场时,演出没有开始时,立刻被舞台台口的“面幕”将注意力吸引过去,这时间对于舞美人员来说,舞剧《关东女人》的演出舞美工作已经开始了,“面幕”的材质是白沙幕,图案用黑白灰不同程度单一色调的粗细线条构成,背景绘制出参天大树,树下面是高矮不同的山林木屋,东北山林中的小村庄。“面幕”中间用中国国画线描画出戴头巾的少女头像,福字,玉米的形象浓缩勾勒出舞剧的主题思想。在舞台台口“面幕”分隔的舞台里是灯光暗场,而在台口“面幕”外,橙色的特效灯光从面光照在“面幕”上面时,,让观众感受到舞剧作品旺盛的生命力和灵魂。
舞剧《关东女人》“序”中开场随四个八拍音乐慢板的女声“啦,啦,啦……”背景音乐中脚步踩在白雪上声效从远处缓缓传来,音乐中透着对生活的无奈中带着一丝忧虑,照在“面幕”上橙色特效光随脚步声效慢慢收光,同时(纱幕)“面幕”里,舞台后区升降平台上缓缓升起,特效白光照在一个少女身上,少女背景是浩瀚的森林。这种用灯光亮度上强弱,明暗转换设计说明时空方式,符合剧情发展,将观众直接带到了那个冰天雪地的关东深山原始森林中,一幅满天大雪覆盖的关东风情舞台效果迎面扑来。
舞美设计以写实手法,在舞台后区天幕处吊挂画幕树林,在画幕前的多层次吊挂树干造型,舞台整体营造出东北特有绵延林海,整个舞台设计效果苍茫厚重,三个层次的搭建在表演后区“之”字型坡型台。整体舞台空间透视效果延伸,舞台表演前区为表演服务依托,配合可以移动、十几个树桩,尤其是舞美设计树桩道具多次突出服务于表演,深化舞剧的主要思想。向第一幕“山林”群舞演员舞动手绢各自站高低不同的树桩,而少女舞蹈以抖肩、扭腰、钩脚等舞蹈动作在树桩上演绎出可爱活泼的形象。树桩道具舞美设计运用包括,一幕“山林”中一群关东汉子中,女扮男装的少女被识破,少女藏在树桩后羞涩偷看,在泼辣的爬上树桩,对着心上人跳起火辣辣的舞蹈后,抛向心上人红绣球,这都发生和借助树桩道具完成。二幕“生命”中,儿子角色,在树桩上以独舞形式出场,第四幕“家园”中,开场高低不同树桩上群舞,到结尾一束白光照着只有中间母亲一人站在树桩上,全场红色灯光气氛,舞台背景是层层树林,每一棵树桩,每一棵树都代表一个中国人,代表中国民族脊梁。这时舞美设计树桩道具的作用得到升华。
在第一幕“山林”少女结婚,舞台设计二道幕是大大囍字,当左右拉开,群舞演员手里拿着剪纸的囍字跑出来,空中吊挂的红蜡烛,包括闹洞房之后趴窗根傻爷们睡不着觉相互拽花被单子,灯光设计逆光打出舞台剪影艺术效果,在群舞中舞蹈演员手里拿着大手绢等等。舞剧中多次运用长长的红绸子像结婚,媒婆场景等等增加喜庆气氛,但是在第一幕“山林“送葬这场中,舞台灯光深蓝色效果压抑着人们喘不过气来,在舞台上投射几道白色光柱,随送葬的队伍向空中反复抛红绸子偶然在白光柱暴露出来,那个纯纯红色让人看的抓狂,留恋,像生命在溜走,你又留不住。这时红绸子道具设计运用意义拍案叫绝。
在第二幕“生命”媒婆出场时,舞美设计只是表现东北山林中的小木屋的房脊,窗户,挂在窗户上成串的红辣椒,打成粗鞭子的苞米穗,媒婆手里拿着夸张的大烟袋,以点缀的装饰性艺术形式,像东北特有民俗年画,又像版画艺术,寥寥几笔的舞美设计的点睛之作,在舞台整体效果上看简单又必不可少。
在第三幕“土地”儿媳妇出场前,一段女群舞演员辫子舞蹈,舞蹈演员运用粗辫子道具,在板胡拖腔送韵的中速音乐节奏中,背朝观众,夸张扭胯,侧踢腿荡起粗辫子走出来,将东北的俏姑娘泼辣劲儿表演淋漓尽致。儿子结婚出场,舞台设计用红绸组成房梁的软景檐幕,边幕上下场门是东北剪纸窗花内容五谷丰登,吉庆有余红鲤鱼,麦穗图案等。
整个舞台设计既有浓郁的关东厚重白山黑水地域特色又有高度概括民俗风情版画的艺术特点,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表达出关东黑土地浩瀚森林,养育豪迈的东北汉子和伟大的中国母亲为祖国坚守这块土地,迸发出黑土地热血的生命力。
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艺术创作精神,表达了设计者很高的艺术造诣,深厚的文学水平。
舞蹈《关东女人》是二十年以来少有的将东北民族舞蹈、曲调音乐为背景的东北特有民俗做为作品总体的思路,给舞美设计创作,打开了十分宽阔的天地,设计者将带有东北黑土地特色的苍茫林海舞台环境呈现、融合在整个舞剧中,传统的东北民族文化和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的高雅艺术文化精品。